APP下载

对农耕园艺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23翁小彬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园艺拓展素养

翁小彬

【摘 要】“农耕园艺课程”是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实际由教研组共同开发的一门课。开发该课程,首先要弄清开发的现实意义,有何特点。作为城市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本校12亩农耕园,深挖课程资源。文章介绍了关于园艺课程的概念界定,课程开发的背景,以及如何利用农耕园的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农耕园 课程 园艺 拓展 素养

伴随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经是深化课改的一项任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发展的方向。以特色课程为载体的学校的特色发展,也纳入到了学校工作的新视野。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實际,推出农耕园艺课程。

一、紧抓学科特点,明晰农耕园艺课程概念

园艺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如何把园艺和科学课结合起来,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即“儿童园艺”的概念界定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整合,最终定为:儿童园艺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学校拥有的12亩农耕园开展种植、观赏、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领悟到劳动的艰辛,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和爱护生命、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体会生命成长的神圣,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农耕园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结合科学课的学科特性,让学生能活动起来,能有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去亲密接触大自然,以某些园艺活动为指引,围绕种种问题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园艺课应该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融知识理解、实践探索、研究学习为一体,成为一门充满兴趣和科学味的科学拓展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们经常要走出教室去亲近自然、触摸生命,要在观察、探索和操作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能,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二、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开发农耕园艺课程

现在的科学课教材虽涉及了多种多样的植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植物并不常见,当学校资源有限时,课堂上往往选择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间接观察,难以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另一方面,自然界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也不一样。学生所接触到的植物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培养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爱好。正是由于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农耕园艺课程。

(一)儿童园艺开展具有良好物质基础

校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校园南边12亩农耕园已经基本成型,园内有瓜果蔬菜观察基地、24小块班级责任区、农耕社团观察基地等,形成了我校得天独厚的儿童园艺教育小环境,为课程开发提供了物质保障。利用这些已有资源,开发其中蕴含的科学教育资源,使科学教育更生动,更有特色,也更深入人心,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

(二)儿童园艺中富含科学教育的资源

农耕园的植物多种多样,在12亩土地上从种子精心播种,到小苗萌发,茎儿长高,叶子变宽,花朵绽放,最后在到果实丰收之后走向生命的寂静。而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目睹植物的生命成长历程,不仅可以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结构特征,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更能在细微观察中知道生物生长与环境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农耕园的存在不仅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爱护生命亲近大自然的朴素感情,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学生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

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

该课程的建设,不是在于培养学生园艺方面的专业技能,更不是为了教给学生很多园艺理论知识,而是对小学生进行有序的儿童园艺教育,令其逐渐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园艺、对美好的事物更具有感知能力。

基于上述理念,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呈现多样化,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多种需求。

(一)与美术学科整合,渗透科学学科思维

我在一次以课程建设为主题的课堂评比中,无意间看到美术教材《树叶拓印画》,这跟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这堂课中的“给树皮做拓片”的内容很相似,能不能把美术学科和科学课整合一下?经过深思熟虑,我编出一课适合低段年级的课《有趣的拓印》。树叶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了,然后用一点点颜色或彩色铅笔就能绘制出色彩斑斓的图案,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掌握科学观察植物的一种新方法——拓印,同时在拓印的过程中对树叶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和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体验农耕种植,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依赖具体对象,探究的兴趣也不会长久。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没有获得较好的体验,比如凤仙花的种植,部分学生是在父母帮助下种植的或完全由父母代劳,自己没有付出一定的劳动,时间久了兴趣就会下降,自然就没有持久观察的动力。在农耕社团课上,学生准备好农耕工具,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农耕社团观察基地进行开垦。第一堂种植课里,在让学生了解杂草危害后,教师在荒地演示除草,接着带领学生一起除草。除完草后,教师再演示翻土和播种的细节,然后让学生一起进行翻土播种和浇水等一系列的农耕活动。学生对植物的播种付出了汗水,自然对种子萌发产生了期待和浓厚的观察兴趣。他们会觉得这些植物对自己的意义是非凡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做成手抄报或者观察日记进行交流,教师给予一定的肯定,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还可以在交流课上继续与学生一起交流植物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定期做什么。学生答出还要适时除草、除虫、施肥等工作。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除虫、施肥计划,再给学生一个激励任务:“要在学期结束前举办农耕收获节,比一比谁的收获最丰富。”学生带着期望和兴趣,在自己的劳动中,自主进行细腻和持久的科学观察活动,不断提升了自己的科学观察能力。

(三)课堂拓展,进行自主深入的科学探究

学生的科学兴趣不会随着一堂课戛然而止,他们各种各样的兴趣会在课堂外不断延伸。此时需要教师妥善地利用学生延伸开的兴趣不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三年级上学期《大树和小草》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树和小草的区别,但对于竹子到底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仍旧存在分歧。本校开展拓展性科学社团课《竹子是草吗》一课,观察材料来源于农耕园,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通过深入观察认识到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本质的区别,进而明白竹子是草本植物。

四、多元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给予评价,评价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平时的园艺课的学习评价,本人采取了一些显性与隐性的方式。

(一)自评和小组互评

每节课后小组成员先要为自己做一句话的评定,再由组内相互评议,产生小组评价等级。

(二)课内作品展评

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园艺作品搬上讲台并介绍,让全体同学欣赏评价。

(三)校园展示

收集学生的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以及利用植物器官制作的工艺品等,直接运用于布置美化校园,同时又作为成果展览,让全校师生欣赏评价。

小学生都是喜欢受表扬的。基于作品的展示和适当的评价,学生们兴趣高涨,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经验积累,推动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通过一年的课程开发,农耕园艺课程的课程纲要已基本完成,现正处于课程案例编写阶段,并已初步编写完成一个单元试运行教材。虽有一些进展,但离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求尚远,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勇于尝试,真正以学生为本去考虑学校的课程建设,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感谢拓展课程,给了教师一次主动探索,专业提升,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让孩子们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沈志刚.对园艺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教海探航,2011(1):31-32.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园艺拓展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园艺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