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探讨

2017-05-22赵丽妍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汉语热席卷全球,对外汉语教学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又立足现实,成为应用型汉语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重视文化教学,同时增加新时期后教学比重,力图把文学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汉语热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乐于学习汉语,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汉语教师收入都很丰厚,汉语教师成为热门工作。作为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对外汉语专业,也随之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专业,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这门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他们还是中外文化连接的桥梁,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增强文化交流的责任,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作为文化教学的基础课,对学生文化培养、陶冶道德情操尤为重要,因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可以有利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完善文化教学课程,对学生日后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文本,重视文化教学

外国学生由于刚刚接触汉语,对于他们来讲文言作品桀骜难懂,他们更易于接受那些耳熟能详、俗白易懂的文学作品,而同时外国学生受其自在的文化限制,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与母语文化密不可分,更愿意更容易接受认知风格、审美意识与母语作品相似的语言作品,而这些生动的、有趣味、有着世界性的文学作品只能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寻觅。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同,“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习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为核心的相关文化知识”[1],他们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文学观念,而受学时限制,对外汉语专业的现当代文学课学时少,教师无法做到作家、作品、社会之间的起承转合细细讲解,这时需要教师主要以经典文本为主,淡化“史”的线索,而教学中的经典文本则需选取那些体现中国文化、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文本,达到学习文学知识的目的。

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他的《呐喊》《彷徨》表现的是“病态社会”里人们的“精神的病苦”,如《药》中粘着启蒙者夏瑜血的馒头被华老栓买去给儿子治痨病,夏瑜则成了茶客们闲聊的谈资,启蒙者被被启蒙者“吃”,心中的家国只不过是心象世界里的幻影而已,“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2]。教师在教授鲁迅时侧重对鲁迅对本民族发展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的把握,还原鲁迅作为一代启蒙知识分子对身上承载的历史使命的紧张、沉重和战斗的绝望之情。沈从文的作品与鲁迅作品审美观照完全不同,他浓墨重彩建构了他的“湘西世界”,他笔下的湘西是自然的、健康的、优美的、和谐的、有生命形态的的世界,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蕴含着“美和爱”,教师通过教授沈从文的《边城》《三三》《柏子》等文本,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湘西古老的质朴的的牧歌生活,虽鲁迅也表现宗法乡村的凋敝如《祝福》,但鲁迅更注重从启蒙角度看乡村的溃败,沈从文则是在“湘西世界”梦与美的编织中对逝去的宁静和谐的牧歌世界的无限惋惜,两位作家都是进行的生命文化的体验,一个是战斗的,一个是宁静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孤立地讲授这些作家、作品,而是对比之间的异同,展现不同的作家文化视角的异同。对于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师要要求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真正走入作品,对于作品情节后的文化呈现,及铺垫作用的文化描写,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参阅资料,扩大知识面,同时为学生发表观点提供平台,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展现出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内化到自身,为日后教授汉语学习者做好准备。

二、立足教材,增加新时期后教学比重

纵觀对外汉语教材,可以看到,中级阶段的课文选篇就已开始注重选取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文,到高级阶段课文篇目几乎全是当代文化,全方位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从教学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学时分配上相差不多,在教材上选取的都是教育部或者知名学者编写的教材。从教材的具体编写来看,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到1949年,时间跨度为三十年,由于据今已一百年,教材的编写上已经很成熟,而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今,时间跨度大,又因当代学者写当代,需要有时间的沉淀,虽然当代教材一再再版但这些教材都大体都截止到新时期(80年代)末,这就造成教材编写上有很多欠缺,新时期之后的文学并没有纳入到权威的当代文学史教材中,老师在课堂上也只是概略地讲解下新时期之后的文学发展脉络,没有涉猎90年代以及新世纪后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纵所周知,当代文学在拨乱反正之后才恢复到文学自身的轨道上,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要重点掌握文学作品,因而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新文学中审美性较高、文化更丰富的作家作品教授给学生,而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审美性较低,这时应减少学时分配,集中有限的学时讲授人文情怀更浓、与社会更贴近的作品。90年代后的作家不断地进行探索性的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有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有进纯粹进行写作技巧探索的作品,有对历史重新解读的新历史小说、有底层写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学思潮、单一的主题或单一的叙事方式,而是与今天日新月异、多状态的生活相相适应,更与世界文学相靠近,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却没有出现在当代文学的课堂上,当老师讲完漫长的十七年、文革文学,期末已经临近,甚至造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很多作品如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也都没有出现在当代文学的课堂上,当代华裔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其实最为大众熟知,她的《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铁梨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被张艺谋改成了电影,但遗憾的是,中文系学生虽然在荧屏上看着这些影视作品,却不完全知道这些作品来自于当代文学作品。无论是莫言的作品,还是严歌苓或是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它们缺失于当代文学的课堂上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当代文学的教学已出现严重的短板,90年代后到今天的文学作品不应只是学生的课后读物,它们更应该出现在当代文学的在课堂上,当代文学的教学不能脱离于当代,更不能脱离于文坛。因而,当代文学的教师应调整教学安排,以讲授教科书为指导,同时加大对当今文坛作品的备课准备,用充足的时间讲解这些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审美性、人文精神较强的作品的重视;教师还要自觉跟得上文坛发展的前沿问题,关注文学发展动态、掌握文学热点,把当代文学教学置于一个发展的状态,而非封闭的状态下教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三、立足文本,回归生活

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完成整个文学活动。现当代文学始于1917年,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中形成的新文学,它的作品与中国时代生活密不可分,以“人的文学”为基础理念,用白话文写作,借鉴西方文学的创作方法,产生了一批以中国文化为土壤以西方写作方式为依托,贴近现实、真实地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作品。

今天的雾霾、江河污染、珍稀物种灭绝引起了中国百姓的普遍关注,人们不断面对随时爆发的自然灾难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创,这些灾难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的被破坏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生活的呈现,如梁鸿的纪实性文学《中国在粱庄》中,以写实的笔展现了家乡生态环境颓败的情况,教师在讲授作品时,在立足文本,丰富学生已有的审美体验时,还可以通过作品认识生活,乡村生态被破坏是于目共睹的,梁庄的问题不仅发生在梁庄,中国的广大农村都面临着梁庄的问题,江河湖泊被污染,土地面积减少,废水废物被随意地排放,乡村环境恶化的问题亟待解决。环境问题已经与中国人息息相关,作家直面现实,姜戎的《狼图腾》展示了人们对草原的伤害,一切向钱看的商品经济 “重经济、轻生态”的理念在肆虐,“包产到户”,牧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不顾草原的承受力肆意增加放牧两,造成草原严重沙化。无论是《中国在粱庄》、《狼图腾》或者是贾平凹的《怀念狼》、陈应松的《豹子最后的舞蹈》等,这些立足于生态,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学生更易于感同身受,而文学高于生活,作家的视点不同于常规的保护而已,作品涉猎了文学、人文、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现实思考,这些现实不是构建空中楼阁,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

如果說生活是文学的源泉,那么我们现当代文学流向的又是生活。从新文学产生时所承担的“开启民智”到今天,现当代文学一直与民众的息息相关,而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课堂上,脱离现实的教学是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既不适于现代的大学教育,更不适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现当代文学课教学的内容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文学长河中闪烁者的即有审美价值又有时代特点、现实价值的作品,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日后面对的是外国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更易于更愿意多了解中国,新文学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产生的,与世界更接近,而同时又反映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情况,对汉语学习者更有实际价值和更容易去学习,因而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反映新文学的作品有着实际的意义,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对于提高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接触现实、提高分析能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成年.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现代文学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6) .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页.

作者简介:赵丽妍(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长春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