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分析

2017-05-22马顺欣

商场现代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部审计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屡见不鲜。一桩桩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反映了当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薄弱,也让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独立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首要原则,也是一直困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的桎梏。因此,本文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出发,深入探究导致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并给出了积极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当代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含义

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中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通过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的监督与审查工作,评定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控制工作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各项规定,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运行的效率,是否帮助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通过提供独立的审计结果,从而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发挥效能、履行职能。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审计法律体系、制度建设不健全

我国当前对于内部审计一直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颁布,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和其它在《审计法》中零散的几点规定条款。“无法可依”使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环境十分脆弱,这不仅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发展迟缓,内部审计独立性更是无法保障。

2.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问题。我国内部审计不是单独机构,而是附属于其他部门。级别低、依附其它部门,使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

(2)公司领导层不重视。很多企业的领导层都缺乏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权利架空、形同虚设,丧失了独立性。

(3)企业内机构之间的利益牵制。内审机构涉及到与其所属部门之间的相关利益,使其审计工作的开展饱受压力,削弱了其审计独立性。

3.企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缺乏

企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业务能力素质差。我国内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人员中选调过来的,对审计理论知识、业务操作都很生疏,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低。

(2)职业道德素质低。由于我国企业没有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考核制度,使内审人员变得疏于业务、难以自律,严重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人际关系处理。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单位属于附属部门,在审查本部门时很容易受人际关系影响,难以从“第三者”的角度做出客观、公正、独立的审计结论,会使审查、监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喪失独立性。

4.企业文化对内部审计的排斥

我国传统文化中主张“家丑不外扬”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年也间接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即便“查丑”也“不张扬”,促使内部审计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此外,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内涵与作用理解认识不够,使企业缺少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空气和土壤”。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文化根基尚且不稳,又何谈保持独立?

5.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多采取手工查账的方式,审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低,存在“审计死角”。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料收集、样本采集多依赖于其他部门的协助,不利于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而反观大的经济环境,我们已逐渐迈入大数据时代,要想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高质量,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内部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企业理应不断更新内部审计手段与工具,采用数字信息分析方法,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与成本。

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解决方案

1.完善独立审计立法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正如古语所言:“无规矩,不方圆。”切实、有效的法律依据是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工作基础。因此,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制定关于内部审计的专门的基本法,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机构设置、权利及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与约束;制定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与方法;对内部审计评估结论的编制与出具进行清晰、明确的规定。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才有切实的、可依赖的法律环境和清晰、明确的工作方向;才能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居于合法的法律地位;才能为内部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地开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经营环节都得到全面、客观的内部审计评估与监督。

2.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

首先,要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部门的级别越高,其保持独立性的能力越强。要想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就要提高其所属管理层级别,使其处于与其职能相匹配的位置。其次,企业领导层要增强内部审计意识,重视内审机构建设。企业的领导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能、含义及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这样才能对内部审机构给予一定的重视,对其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最后,企业的审计委员会应发挥相应作用,而不是空有摆设,丧失实权。由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工作的统筹与安排,使内部审计机构更加公正、客观、独立地完成监督、审查工作。

3.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才

首先,要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企业要优化内审机构的人员结构,建立内部审计人才储备库,为内部审计部门培养、提供后续人力资源。要通过后续教育、在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判断能力和商业风险分析能力,提高内审工作独立性。其次,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要建立规范的考核选拔制度,用“硬性指标”来选拔、考核符合条件的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制定奖惩机制,优奖劣罚,用“软性指标”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软硬兼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要发挥引领者、启发者的作用,优选、善用、多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内审的队伍建设,培养懂业务、守纪律的多方位管理型人才,为企业的风险防控建立坚实的“安全屏障”,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大计保存“妙计锦囊”。

4.培育企业内部审计文化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做将内部审计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引领者。领导者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意识,通过公开做表率、教育培训等方式传递内部审计文化理念,让员工逐渐认同内部审计价值观念。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要成为内部审计文化培育的先行者。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担起重任,维护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形象,保持独立性,坚守住工作底线。

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企业不可急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应做到细水长流,逐步让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独立性拥有“自下而上”的认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培育与发扬。

5.推动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多样化、信息化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部門要定期对审计工具和技术进行更新;要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团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内部审计信息技术人才,优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岗位机制,防范信息风险,保证信息安全。同时,还应与国内外内部审计精英团队加强合作,探讨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应对方案,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家正在逐步完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当代企业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角色”,也更加关注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推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了独立性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就无从保证,内部审计信息也就失去了对企业的价值,企业的内部防控屏障也就会轰然倒塌。只有国家与企业“里应外合”,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审查、监督的职能,使企业的内部审计队伍真正成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战略发展的“军师”与“锦囊”,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C].2006.

[2]刘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熊军,左英,胡志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11):81-86.

[4]茅健.关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2(18):203-204.

作者简介:马顺欣(1994- ),女,山东蓬莱人,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部审计
独立品格培养
我的事情我做主
做最好的自己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
牛顿第二定律独立性的巧用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