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春市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17-05-22张雲

世纪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生态旅游森林资源

张雲

【摘 要】伊春市是我国的林都,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林业开采,这座林都面临着资源危机。在新的时期如何实现这座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研究的主要课题,生态旅游为实现伊春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良机。本文通过阐释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对伊春市旅游资源的状况分析,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并适合伊春市发展生态旅游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90-03

伊春市自1979年12月14日,撤区建市形成由21个卫星城镇组成的群体城市。城市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林场体制。伊春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2%,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m3的林木储量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屈一指,是典型的林都。

“生态旅游”自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在不破坏生态和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感受和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景观,还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为当地居民谋福利,其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P.76)。

一、生态旅游是伊春实现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

伊春市要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巨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和转型发展的阵痛。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优化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经济增速降缓 产业结构单一

多年来伊春经济的发展一直依赖于林木资源,森工企业已经持续多年的超负荷完成国家木材生产的指标,木材产量占全国国有林区产量的20%,占全省50%以上。近年来,伊春地区的林业用地不断在减少,非林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现有的可开采的成熟林积蓄比开发初期减少约98%。

伊春市经济发展在2014年之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而后则成为负增长。而在产业发展方面,伊春市第一产业仍然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并且这种趋势仍处于缓慢上涨的趋势。 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高达42.9%,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则出现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36.84%下降为2015年的18.7%。第三产业发展整体表现良好,其产值比例由2009年的31.87%上升为2015年的38.4%,其增长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的速度。在伊春经济下滑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成为带动伊春经济向好发展新引擎。虽然伊春经济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转型阵痛和产业升级的难关,但是总体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发展格局。

(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优化困难

伊春市辖一市一县15区,各区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地域单元,产业结构缺乏协调,区域协调力度差,经济结构同质化严重。这样的空间布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投资效益回报率低,无法实现产业集聚效应。

伊春长期依托于丰富的林业资源,长期追求森工型产品数量扩张形成的锁定——路径依赖的增长方式使森工型城市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单一与不足[2](P.159)。虽然政府也在针对这种现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仍然无法摆脱对林业资源的依赖。

(三)生态旅游是实现经济长久发展所求

伊春市现面临着 “林竭城衰”的困境,如何尽快完成伊春市的城市发展转型是当前伊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林木枯竭危机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伊春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为经济转型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快摆脱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立足于伊春经济发展實际,依托于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绿色生态旅游是以绿色资源为载体而展开的旅游活动,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为主要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伊春市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林业资源型紧急转型的试点城市,强有力的抓住了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有利机遇。充分发挥“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伊春市旅游资源分析

伊春市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和发展的优势。山水林木、生物地质、气候冰雪、人文风俗景观一起构成了伊春市在旅游发展中的特色优势。

(一)伊春市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优势显著

林业资源丰富。伊春市拥有储量极大的以珍贵红松为主体的森林资源,据资料显示,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9.5%,活立木总蓄积量2.2亿立方米,各种珍惜名贵的树种达110余种。这里分布这大面积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屹立在这里,五营区“原始森林保护区”以及汤旺河“石林”景区都是在成片的原始森林中建立起来的[3](P.2164)。伊春不仅是森林的天堂也是动物的王国,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东北虎、白头鹤、黑熊、马鹿、犴、猞猁等6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260多种鸟类,300多种中药材,这些珍贵的资源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的宝贵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原材料。

交通优势明显。现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体多元化交通网络格局,随着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地方道路、边防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使公路网化建设逐步完善,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以哈伊、伊鹤、伊嘉公路为主干线,林企公路、营林防火公路为支叉,总里程达万多,公路网密度达到,形成以国省路为主骨架的省市相通、市县(区)相连、乡村林场通的公路交通网。同时铁路运输也十分便利,铁路总营业里程达。[4](P.30)伊春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50公里,距佳木斯蒙古力机场150公里,并建成林都机场,沟通了国内与国际的交流。铁路也是伊春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南乌铁路从哈佳铁路南岔站分岔,串连起伊春的多个林区,并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汤林线上的金山屯、美溪、伊春、五营、汤旺河、乌伊岭等景区,可直通哈尔滨,境内每天有多趟列车,铁路交通便利。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伊春人民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有象征着林区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的红松文化,有探究恐龙时代奥秘的远古文化,有以鄂伦春族文化底蕴为主的民俗文化,以誓死抵御外侮的抗联文化,百万青年播撒激情与梦想的拓荒文化、知青文化,以及在深化资源性城市改革中而逐渐形成的伊春林区独具特色的开拓创新文化。[5](P.1)特色的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灵魂,让城市变得富有活力而丰富多彩,依托于地域特色文化而开发的旅游产品体系使旅游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感染力。

(二)伊春市当前绿色生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管理机制不完善,规划片面,没有真正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带有特色管理规划。引用一句话来概括现阶段伊春市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十分贴切,那就是“一流的规划、二流的开发、三流的经营”[6](P.42)。伊春市地处偏远,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其旅游景点规模较小,景区间缺乏整体性和相互协调性。旅游服务产业链单一,缺少大型高级的酒店及大型的旅行社。

资金人才缺乏。伊春自封山育林以来,原有以伐木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产业链已经被迫转型,2016年GDP同比增长1%,在全省13个市中排名第11位,第一产业增长2.7%;第二产业下降6.9%;第三产业增长3.6%,三大产业结构为42.4:19.5:38.1[7]。

2015年全市财政收入180 293万元,同比下降11.3%,财政支出1 441 862万元,同比增长40.1%[8],财政赤字巨大。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还面临着林业职工的下岗再分配、医疗保险等其他各方面的市政投入,经济发展的下降也使的部分优秀人才开始走向外地,使本地优秀人才严重缺乏,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伊春市旅游发展是基于自身丰富的林业资源而展开的,现森林养老、冬季滑雪、森林采摘等一系列旅游产品,这种产品体系易受市场因素和時间因素限制,使有效旅游时间短而季节性强。

绿色生态旅游文化挖掘的浅薄。生态旅游更加强调游客参与性,如何将当地的生活特色、风土人情、地域风光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的合力,形成以少数民族游、绿色生态游、康体养生游相融合。重点开发以“热炕头,二锅头”“开江的鱼,下蛋的鸡”为主题的农家特色游,将旅游开发与农民增收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开发商和农户的双赢。

三、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规划项目,优化顶层设计

伊春市目标是要建设小兴安岭大公园,在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上首先应做到“意在技先”,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摆脱千篇一律的建设风格和设计思路,以原始自然风貌为设计开发启点。坚持立足于地域人文自然景观入手,再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坚持近、中、长期相兼顾,高、中、低档结构搭配合理”的规划原则,实现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季节分配合理,地域搭配得当。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划要有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旅游局与规划局都要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用,权责分明地进行产业建设。对县区、景区和重点投资的旅游项目要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实现片区间的有效连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完善的产业链条,创建品牌效应,打造知名旅游产业。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和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规划、配套设备、城市绿化、城镇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在旅游服务上不仅要注重“硬件”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要注重“软件”的基础服务品质的提升,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伊春市的发展绝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一点,要从全局出发,追着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信息资源平台(伊春贴吧、伊春旅游信息网、伊春信息港等)建立网上查询、预定、结算为一体的网上消费模式,这种方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优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在职旅游员工的素质培养,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和贴心周到的服务体验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赢得游客的欢心。加大推进旅游服务的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品质。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驱动

近年来,伊春市人口外流情况加剧,外出务工人员中不乏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在当下伊春以旅游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目标下,高级人才的外流对伊春经济的转型发展影响是致命的,尤其是目前旅游行业正式用人之际,缺少高层次,高学历,有经验的管理型人才。当下应该优化人才的引进机制,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让其留得住、发展的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同时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当地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服务能力。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应该加大对旅游产品的体系的开发研究,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延长旅游产业链,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以低成本来换取高收益,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产业格局

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伊春地区五大引擎产业之一,如表一所示在五大产业中生态旅游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四大产业,在产值比例中也高于其他产业比值接近于40%,说明在伊春经济发展中,生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

四、结语

生态旅游业为伊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总的来说,伊春市发展绿色森林生态旅游前景广阔,这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形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享受自然、亲近自然的方式,通过对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伊春市旅游资源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虽然伊春市发展生态旅游还在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伊春市应继续以特殊的森林生态旅游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杠杆,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明确目标,加强学习,伊春市人民也应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充满人文特色的绿色旅游城市。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相信在伊春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一定会推动伊春市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彦锋,徐红罡.对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理论探讨 [J].旅游学刊,2007,(4).

[2]刘丹丹,臧淑英.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中循环 经济的应用——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J].经济研 究导刊,2006,(5).

[3]黄茂祝,胡海清.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J].应用生态学报,2006,(11).

[4]马文学.伊春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问题研 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5]伊春市统计局.给力文化产业铸造城市灵魂[N].伊 春日报,2011-11-24.

[6]沈琳. 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D].复 旦大学,2013.

[7]伊春市统计局. 砥砺奋进谋发展 全力以赴促改 革——2016年伊春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B/OL].

http://tjj.yc.gov.cn/sjjd/tjfx/2017/02/14049.html.

[8]伊春市统计局. 伊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DB/OL]. http://tjj.yc.gov.cn/sjjd/tjgb/2016/

03/6446.html.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生态旅游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