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文化使命担当的机遇与挑战

2017-05-22任紫菡

世纪桥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遇党建挑战

任紫菡

【摘 要】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种种优势给高校党建文化担当工作带来了开辟突破时空传播平台、搭建主客体互动交流平台、重塑系统管理平台等诸多机遇,但同时,其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等因素,也为党建文化思想舆论导向、队伍建设、工作模式带来了新挑战。高校党组织必须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在工作理念、媒介载体和平台、队伍建设、工作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担当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党建;文化;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56-02

所谓新媒体,是指在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撑下,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外延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如,数字电视,手机多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公信力的结构变化,这在中国高校的影响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度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1]。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党建只有认清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借助新媒体之力建构党建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格局,才能不受局势影响稳步发展,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培養目标。

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文化使命担当所面临的机遇

作为全新的媒介体系,新媒体具有传统传媒和新媒介所共有的特征,更继承了传统媒介的优点并发扬光大。[2]种种优势为高校党组织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 环境的开放与自由开辟了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突破时空的传播平台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覆盖面广及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3],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党建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时空性,为党建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与自由性的传播平台。

各类网络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将最前沿的党建文化知识、时事新闻、文化现象等资讯传递给学生,实现了资源的即时共享,党建文化精神与内涵无障碍地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提升了高校群体认知,丰富了党建文化内容。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说教与灌输,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网络媒体平台所进行的传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了解世界,从而使积极融入社会成为可能。高校党建文化建设工作渗透力和影响力就在这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加强。

(二)信息的平等双向模式搭建了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主客体互动交流平台

在新媒体平台下,党建文化宣传的主体和客体界限逐渐模糊,在虚拟环境中,整个传播呈现出平等双向模式——新媒体平台的匿名性使客体在接受主体发布的信息时,可以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向主体反馈思想、同其他客体进行交流,能动地转化为信息的发布者;网络环境下主客体角色的交换、双方地位的均等,使交流双方距离缩短、心理隔膜消失。这种主客体互动交流的作用不仅能加快文化传承创新的进程,党建工作者还能直接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对潜在思想认知隐患进行分析,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主客体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增强了党组织对于高校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度,提高了“以文化人”的工作成效。

(三) 网络的智能整合技能重塑了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系统管理平台

新媒体的及时性、丰富性为党建工作者整合最前沿的党建文化资料和案例信息等提供了资源储备库,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图文并茂地对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并能即时收到线上反馈,使对基层党建文化宣传教育的动态跟踪和针对性管理成为可能。在管理过程中,新媒体的技术支持能够将个人信息,培养、发展与考核等相关材料汇总成数字化信息进行保存,各组织内学习交流、民主评议、党性定期分析等材料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传入系统,实现智能分析、科学管理,严把党员意识形态。党建信息数据的有效对接、科学整合及智能提取,高校党建文化建设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文化使命担当所面临的挑战

矛盾是具有双面性,凡事有利就有弊。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交流环境的虚拟化,主客体的交互性等因素,决定了它带来的弊端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一)党建文化思想舆论导向面临新挑战

自由和开放是互联网的灵魂和精髓。[4]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制约,多元文化思想观念并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但新媒体自由开放的环境打破了这种界限分明的壁垒,各式各样信息的发布与获得都变得简单且容易。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快捷、便利的新媒体平台上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大量网络不良文化,如色情、暴力、赌博、炫富、拜金、虚假信息、流言蜚语等内容,利用新媒体的隐蔽性大肆传播。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各方思想意识形态的角力场,这令心智模式尚未完善的大学生陷入困惑、迷茫、动摇甚至无法自拔。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环境愈发复杂,给高校党建文化思想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 党建文化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

在新媒体视域下学生群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话语、思想、行为等都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范畴。以各种新鲜、奇葩的网络用语为例,高校工作者能否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学生沟通方式、介入其空间堡垒,直接影响“以文化人”的有效展开。另外,作为网络实践者的大学生已经在多元文化思潮下,率先与国际接轨,其技能运用、进步意识远超党建文化工作者。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能力挑战着党建文化队伍发展成效。

(三)党建文化建设工作模式面临新挑战

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这就决定了高校党组织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难免会有说教意味。曾经的单一宣传教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内心深层次诉求,渴望平等、期待关注,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转变,加大了党建文化建设传播模式的创新压力;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信息沟通和变换的节奏加快,思想文化渗透力度加强,网络环境愈见复杂。如果管理监控仍然后知后觉,势必会阻碍党建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文化使命担当的创新途径

正因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才更应该在复杂环境中努力探索出一条高校党建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有效途径,从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变化中牢牢把握党建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一) 创新工作理念

1. 观望、保守的工作思想必须破除。新媒体时代,党建文化工作者应积极与外界接轨,一方面要加大与校园内部其他部门资源共建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经验与实践的交流,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2. 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要端正。面对多元文化思想的渗透,在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主动剖析国外文化的进入,取精华弃糟粕,在整合与创新中,增加文化对受教育者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3. 过时的教育主体权威地位理念应该摒弃。新媒体时代下,党建工作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平等、真誠、互动的交流方式对唤醒大学生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 优化媒介载体和平台

1.加大校园网络硬件投资力度。想要建立承载党建文化的绿色平台,就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校园网硬件设施,包括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优化网络管理、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等,以保障校园网的应用和资源库的共享。

2.加大构建多元交流平台力度。除了围绕服务师生宗旨,建立丰富、特色的内容板块外,高校党建还应该主动介入流行媒介,如建立党建文化专题论坛,利用微博微信媒介搭建宣传交流平台,借助手机报、手机校园等手机媒介实现远距离党建文化教育和管理,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开展文化知识问答竞赛……牢牢占领文化阵地,促进党建文化建设持续发展。

(三) 加强队伍建设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党建文化工作者应加大学习力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实时关注热点信息,增强党建知识和文化成果的信息储备,在实践转化中不断提升鉴别信息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2. 培养媒介素养,成就技术人才。高校党组织可开设有针对性、规范性的媒介素养课程进行集中授课,不定期举办为党建文化工作者充电的讲座,还应建立实践平台,使工作者参与技能锻炼,积累经验,推动党建文化在网络上的渗透效应。

3. 吸纳新生力量,完善成员构成。党组织还应该广泛吸纳政治觉悟较高、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中的身份优势,带动党建文化建设更加有效的发展。

(四)完善工作模式

1. 改进对话交流模式。党建文化工作者绝对话语权时代已经终结,在宣传教育中不仅要利用媒介平台与对方进行平等、互动、和谐的交流,也要注意依据个体特点来选择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2. 创新虚拟、现实互融模式。要想实现全面有效地党建文化传播创新工作,就必须将传统经典模式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创造虚拟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影响;在实践活动中要善用网络进行前期宣传、实时跟踪报道、后期引导学生讨论等,不仅可以扩大活动影响,还可以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

3. 健全公关应对模式。对于网络中学生的询问、质疑等声音,要及时解读、回应;全面过滤进出信息,加大研判、预警处置力度;对已出现的问题,保证只有一个声音,并且主动出击,快速处理,力争将影响最小化;对处理延误、做法不当的党建文化工作者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 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决策与信息,2014,(7~8).

[2]刘升学,王莉芬,邹海贵. 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行 为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J]. 高教论坛,2015, (9).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 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4]陈志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机遇党建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