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思考

2017-05-22李楠

世纪桥 2017年4期

李楠

【摘 要】60年前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的补充修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重要理论并没有在中国得以充分的实施,甚至在发表后不久,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左”倾错误的漩涡。6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认真学习和讨论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希望从中吸取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养分。本文首先概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未能落实的原因,以及在新问题、新情况层出的当下,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左”倾错误;当代思考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15-02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像一支麦芒,戳破了人们对斯大林以及苏联的盲目崇拜。随后国际上发生波匈事件,国内也在多地出现群众闹事等各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情况,尖锐的社会矛盾逼迫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讨论与完善,提出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一)理论的提出

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得很少,他们曾提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能会存在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工人与农民的不同,并认为克服这种差别只能通过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预测的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逐渐凸显出来。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的多位领导就已经提出了有关人民内部矛盾的想法。1949年6月,李立三就提出,“在公營企业中管理机关同工人群众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主张用‘调协的方法,即‘公私兼顾的方法来解决。”[1]1950年夏,中南局书记邓子恢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于7月份上报给中央。1951年五六月份,刘少奇阅读了邓子恢的文章后,写下了《国营共产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这篇笔记,认为存在着“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的、真正的矛盾”,他又将这一矛盾由个别发展到一般经验:“由此可见,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根本上敌对的不能和解的矛盾;另一类是在根本上非敌对的可以和解的矛盾。我们在观察问题的时候,必须分清这两类矛盾的不同性质。”[2](P.92-97)刘少奇的观点肯定国营工厂内存在矛盾,并将这种矛盾上升到普遍性的概念,是具有开创性的。但由于当时认识不足,再加上普遍受斯大林和苏联理论界的影响,使得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探索难以继续。

在苏联方面,斯大林始终拒绝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而这一观点在苏共二十大以一种极其激烈的方式被否认。苏共二十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掀开了盖子,让人们敢于解放思想,不再把苏联推上神坛,开始质疑并独立思考。随后在国际上又相继出现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和铁托的普拉讲话,国内一些地方也连续出现不稳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了需要我们党迫切解决的问题。

直到1957年2月毛泽东做《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一问题才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这一观点冲破了禁锢了数十年的错误理念,冲破了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错误认识,使人们开始正视并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其次,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并且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因此对于不同的矛盾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毛泽东这一观点纠正了斯大林的错误,开拓了人们的思路,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最后,毛泽东还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P.486)。这就明确了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第一要务,而是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

这些理论具有先进性,对后来改革开放,甚至现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没有得以正确的贯彻,甚至在提出后不久,中国社会就陷入了“左”倾错误的漩涡之中,之后更是引发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没有得以落实的原因。

二、理论没有落实的原因

对于讨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没有得以落实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因两个方面,即理论本身具有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导致。

(一)理论的缺陷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已经是毛泽东做《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将近四个月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反右派运动已经全面展开,因此在发表时,又着重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问题,强调“社”与“资”的矛盾依旧没有解决,从这里就已经开始暗含着向“左”偏离的趋势,也为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观念的改变埋下伏笔。

尤其是“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一提法,本身存在着自相矛盾,模糊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容易导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恶化成为敌我矛盾。历史的教训证明,这一理论是有害的。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第一,党的领导阶层经验不足,对社会存在的阶级矛盾做了错误的估计。党的八大正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求与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以及长期的阶级斗争还未形成正确的思维转变,导致八届三中全会上,这一论断被质疑并推翻,阶级斗争持续扩大。

第二,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时间不长,人民的政治生活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长期的革命斗争,使人民对党的领袖的极端信任,使党的领袖的一些错误认识被不加思考的贯彻,从而导致错误扩大化,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轻视民主法治建设,使正确的思想丧失了贯彻的土壤。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即以一种和风细雨的方式,但在处理方法上,毛泽东又多次赞赏激进的“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认为“群众创造了一种革命形式……抓住这个形式,今后的事情好办多了。大是大非也好,小是小非也好,革命的问题也好,建设的问题也好,都可以用鸣放辩论的形式去解决,而且解决的比较快。”[4](P.467)这种本身用来进行阶级斗争的方式被用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与不稳定,而只有健全的法制,才会让矛盾冲突以一种更加有序的方式解决,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种正确思想虽然被提出,但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得以正确的贯彻落实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探索,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肯定了八大就曾提出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提供了实践的土壤。

三、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社会”伟大构想,后将其分为三步走,2012年十八大上,在完成了三步走的前两步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提出这一目标的同时,十八大报告上也总结了很多现存的十分严峻的社会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与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当下,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尤为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在这个问题上要不断通过协调的方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既要马不停蹄的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适时地颁布合理的分配政策,把蛋糕切好。

(二)党要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无论在任何阶段,群众路线都是始终不可放弃的。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人民内部存在的矛盾。领导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尤其表现在对官僚主义作风及腐败现象的不满。一些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如果通过领导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则不会向恶性的方向发展,反之则有可能会走向对抗和激化。为了防止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就需要党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的需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良器,良法师是善治之前提”。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依法治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只有健全的民主法治,才能让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更有序的处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对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各种矛盾的性质、特点的创新的科学分析,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挫折与失败,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着、前进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前进,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上依然需要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指导,这一重要的命题,依然在风雨的历练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鼓舞着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化.关于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再 认识[J].中共党史研究,2007,(4).

[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