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达乡土小说特色研究
2017-05-21马丽
马丽
摘要:王家达是八十年代比较著名的西部作家。他笔下的西部是一幅幅黄河风俗长卷,也是一曲曲黄河人生的悲歌和赞歌。笔者以《清凌凌的黄河水》为蓝本,对作品进行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两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剖析。
关键词:作品;文化内涵;艺术特征
王家达是八十年代创作乡土文学的西部作家。他将目光聚焦于黄河上游两岸的风土人情,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基础,写出了像《清凌凌的黄河水》、《血河》等大家喜爱的佳作名篇。在这些作品里作者十分细致地描绘了黄河上游的风土人情,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充满野性和血性的黄河儿女形象,其中既有铁骨铮铮的筏子客,又有温柔刚烈的女子,他们活的那样率真、热烈,不论生活的多么艰辛,他们的生命如奔腾咆哮黄河一样汪洋恣肆。
一、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了很多深刻的文化内涵。《清凌凌的黄河水》这部短篇小说以描写尕奶奶和二哥子纯洁的爱情为主线,从侧面的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的不合理性以及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婚姻悲剧。另外对新时代女性人权平等、自由恋爱的追求等思想有深刻的启蒙和警示作用。
(一)理性的启蒙精神——对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文化关照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的尕奶奶是一个活泼善良不受世俗拘束的女子。那年尕奶奶也就十五岁,因为母亲早去,家里相依为命的的老父亲得重病没钱医治,故而嫁给有点经济能力的尕爷。尕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超脱世俗眼光、敢于跨越传统礼仪规范的人。她会不分场合的大笑。天热了,她会把外套脱下,像男人一样光着膀子。她还很善良,有一次,“我”由于抵挡不住桑葚诱人的香气,翻过院墙爬到她家的桑葚树上摘果子,尕奶奶看见了并没有大声指责,反而提醒“我”小心,担心我摔下来。尕爷那时候已经四十多了,身体有病,而尕奶奶没有嫌弃他,给他做既有营养又能养胃的单锅饭,请医生给尕爷治病,然而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毁谤。原因是尕奶奶收留了流浪的二哥子。二哥子不顾性命跳进黄河捞回尕爷的筏子,尕奶奶感激二哥子就让尕爷收做徒弟。最终尕奶奶还是死在了封建传统的势力下,为了帮助二哥子逃亡而香消玉殒。
王家达塑造这一位美丽、泼辣、善良的尕奶奶,对其传达思想的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结局充满了悲剧性意味,但是却有着震撼的效果。尕奶奶和二哥子彼此相爱,但是为了不给尕爷带来伤害,为了遵守所谓的伦理道德,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里,尕奶奶仍是对身患疾病的尕爷照顾有加,从来没有想着要抛弃他,当二哥子有机会进部队,可以有更好前途的时候,是尕奶奶极力支持。这份爱不得不说是无私的爱,不求结果的爱。可是命运往往如此,代表封建传统恶势力的国泰对他们栽赃陷害,本来两个相爱之人并没有想着在一起,结果硬是被逼上逃亡的绝路。逃亡只是尕奶奶和二哥子对封建传统势力的反抗,对封建传统束缚人性的有力回击。虽然结局很是悲怆,可是带给我们思想的觉醒,尕奶奶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磨灭的。
(二)黄河儿女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尕奶奶对二哥子的不求回报的默默的精神之爱另每一位读者都为之动容。在二哥子不顾危险跳进黄河奋力与浪花搏击,使出了浑身力气才把羊皮筏子拉上岸边,这一壮举感动了同样善良的尕奶奶,羊皮筏子那可是尕爷尕奶奶生活的依靠。尕奶奶为了回报二哥子的善举,就让尕爷收做徒弟,从此二哥子也正式成了他们的家人。从脏兮兮的叫花子蜕变成一个干净明亮健壮的小伙子,二哥子正一点点走进尕奶奶的心里,尕奶奶真心对待二哥子,她的嘘寒问暖让二哥子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温暖。但是两人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当二哥子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进入部队光荣的保家卫国,尕奶奶却第一个出来支持,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心爱之人发展的绊脚石。可以说尕奶奶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世俗的,是在物质金钱之上的,她追求的是最纯洁、一丝不染的崇高爱情。
(三)对封建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意识
在《清凌凌的黄河水》这篇小说中,我感觉到了作者浓浓的批判意识。小说中提到,尕奶奶是因为与她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得了重病,没钱医治才不得己嫁给了年长她二十多岁的尕爷。这对老夫少妻的婚配显然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并不是因为纯真的爱情才结合。那么婚姻对年轻的尕奶奶来说只是一个救治父亲的稻草,她想要父亲活命只能抓住这个婚姻,卖女求生这是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悲剧,而且这样的悲剧翻开历史比比皆是。尕奶奶和二哥子在对唱情戏的时候,只是出于真情流露,入戏太深,况且他们并没有进一步的出格行为,可就是这样,却被国泰抓住了把柄,以此来惩罚尕奶奶,对她进行拳打脚踢。我相信每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发出唏嘘感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就是要压抑人本能的欲望,灭人欲、存天理,女子不能轻易见客,特别是见男性,如果与异性说话或者有眼神交流,亦或者和男性有正常的肢体接触,都视为违背大家闺秀的风范。所以女子大多所嫁非人,婚姻也都是不幸的。女性对于父权社会下的男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打理家庭的帮手,从来都没有一席之地和话语权。
二、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的艺术特征
在《清凌凌的黄河水》中体现了多种艺术特征,作者在对人物描写、景色描写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人物和景色如画面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合理。例如:人物语言运用当地的俗字俚语,大量民歌“花儿”的引入。
(一)白描手法的运用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是这样描写尕奶奶的:“她的眼睛不算很大,却很有神。她看起来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的,眸子里飘荡着一层明亮的、捉摸不透的光”,“她笑的时候用手抿着嘴,红红的手指压在小巧的唇上,只看得见荡漾的眼波和浅浅的酒窝”,“夏天她总是穿一件桃红或者嫩绿的衣服”。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朴素简练的语言描摹女主人公尕奶奶的形象,寥寥几笔的刻画,人物就出神入化的立在读者面前,那样鲜明,那么深刻,不得不说作家写作的功力十分深厚。
(二)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
首先,作者让小说中的人物说出自己的话,符合人物自己的性格和身份并且带有当地的俗字俚语。例如:“尕奶奶”、“尕爷”、“二哥子”这样的称呼就是当地的俗称,作者没有用几个主人公的真实姓名,而是用生活中最普通最自然的称呼反而显得小说具有另一番地域风味。再例如,尕奶奶从国泰那听说了别人说自己的闲话,她就随口说出:“哪个不要脸的背地里嚼老娘的舌根?”这一句话就把尕奶奶泼辣厉害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小说中插入了大量的民歌“花儿”。“花儿”是甘肃省地区内流行的民歌,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在小说里插入这样具有特色民歌,不仅为小说的语言增添了很多魅力,而且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也具有很好的阐释和表现作用。
王家达的西部乡土小说主要是对西部底层人民生命力浓墨重彩的描绘。他笔下那奔腾的黄河水,飞流直下的羊皮筏子,豪爽血性的西部汉子,多情热烈的西北女人,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西部精神的生活画卷,其间蕴含着强烈的原始生命意识,散发着醉人的醇香。
参考文献:
[1]王家达.清凌凌的黄河水[J].当代,1984(2).
[2]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文体特征[J].福建论坛,2004(1).
[3]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陈思和.“历史——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J].文学评论,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