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媒体在公共考古领域应用的几点思考
2017-05-21张涵
张涵
摘要:盗墓小说成为现实生活中犯罪份子的教材指导,给我国文物保护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对考古界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从目前状况看来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建设开放的交流平台,与外界互动,加深认识学习。从相关专业领域获得行动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方法,从而为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考古信息报道模式服务。通过认真努力,找出公众考古传播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考古;盗墓;传播
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的流行,再加上这些大热IP被翻拍为电影,电视剧,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造势宣传。盗墓小说“它融合了风水秘术、灵异传说、野史笔记、科技术语等叙事元素,运用悬疑、奇幻、穿越、惊悚等情节结构方式,超越科学依据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束缚,通过自由而诡异的想象,共同构成了一种以盗墓为主题的文字冒险故事。盗墓小说的流行似乎将公众带入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坟掘墓。盗墓小说的虚构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出考古领域的现状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考古这个多少具有神秘色彩的词汇带入了公众的视野,公众对考古学文化充满好奇心,对考古学文化的热情与兴趣空前高涨,但对于考古学文化的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却不甚了解。如何应对公众对考古学文化的需求,采取何种方式作出积极回应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玄而又玄的盗墓小说,将一些不法分子引上犯罪的道路。盗墓小说即使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灵感是以盗墓这种真实存在的犯罪行为为基础进行的。随着盗墓题材小说的风靡一时,盗墓这一违法犯罪活动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许多读者甚至想去从事盗墓行当。在目前审理的诸多盗墓案例中,盗墓小说也成为现实生活中犯罪份子的教材指导,给我国文物保护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对考古界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公众对于考古学存在以偏概全的认识,考古工作有些了解但是并不全面。身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可以采取将新媒体与公共考古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推广考古学文化。近些年来新媒体的流行方式多种多样,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被人追捧。考古虽然属于较为传统的行业,但逐步完善公共考古与大众接轨,与新媒体采取新形式的合作是无法回避的趋势。
2016年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近2.8亿,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我们利用好微博这一社交平台资源,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传播财富。微博语言使用人性化,拟人化可以拉进官方机构与关注者的距离。微博上非常好的案例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官方微博,整体使用的主语是“我堆”甚至评论中的众粉丝也会称呼“我堆”拉进距离的同时,有利于科普展品知识,铸造工艺,方法技术,玉石器的原料来源等,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传播。这种策略首先的受众人群将是学生,基本上为专业相关学生,学生再推荐给老师和朋友最后到达公众。环环相连的关系链可以辐射到自身的影响力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性化是可以拉进距离,但是官方微博依然要保持自己的严肃准确性,尤其是在传播考古文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可媚俗。处理好个人运营风格与官方机构形象的关系。在新浪微博平台有两个功能,可以利用到公共考古的传播中,微博问答,微博直播。官方微博可以专业机构的身份回答受众所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微博直播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考古发掘的过程展示给公众看,并与公众互动。微信公众号传播公共考古信息。如今好多文博考古机构注册公众账号,发布考古相关信息。点击微信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朋友们所分享的文字,图片视频和一些链接。链接里有一些公众号文章,我们可以通过读公众号文章的感兴趣与否来决定是否关注公众号。在微信中传播信息比较广的展示页面就是H5页面,页面汇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信息进行动态结合。我们可以在编辑页面插入动画画面,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加入视频可以突显考古研究的真实性,使用微信公众号可以传递考古学文化的相关信息。网络直播是新兴互动性视频社交平台,越来越多人愿意加入直播,分享个人生活,将网络直播与考古学文化传播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尝试。网络直播与其他社交媒体传播相比有其独特的的传播优势,平台的开放性高、传播及互动的及时性、不可逆的真实性获得了越來越多用户的推崇。将视频直播引进考古学文化中,可以将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生活,考古绘图展示给观众,另外甚至可以将遗址墓葬的发掘过程,随葬品的保护直播展示,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过程要在保护好考古现场的前提下进行,网络直播与考古相融合更具现场感,仿佛置身其中,了解现场真实状况。
新媒体与考古领域的合作,有的已实践,有的尚未实施。我希望身为考古这一传统领域的工作者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即使在实践中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种种不完美,可以恼火,但是请不要放弃。我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去创造、去体验,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探索中,孕育着无限可能。也许新媒体与考古领域的新尝试不能立即改变公共考古的现状。但是,有一种非常大的能量就蕴含在这些新的尝试探索中。考古工作者的好奇心,是真正有力量改变这个世界的样子的,“好奇”是我们最值得爱惜的珍宝,请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