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知识生长点突破学习难点
2017-05-20黄丽君
黄丽君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个内容原来是安排在二年级,现在安排到一年级,对一年级孩子来讲是一个挑战,因为一年级孩子要理解小括号的内涵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在教学时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从加法入手让孩子们进行感悟。
揖教学片段铱
师:孩子们,请你们先摆出5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然后摆出2根小棒。
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摆小棒。
师:你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摆小棒的过程说出来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先摆了5根小棒,又摆了3根,又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请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们动手解决问题,并汇报。
生2:我是用5+3+2=10(根)。
生3:我是用5+2+3=10(根)。
生4:我是用2+3+5=10(根)。
师(对生4):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4:我是先将后摆的小棒加起来,再加第一次摆的小棒。
师:你们觉得生4的想法怎么样?
生(齐):很好。
师:如果不改变算式的写法,还是写成5+3+2=10(根),而要按照生4的思路先算3+2,你们有办法吗?
学生陷入沉思。
生5:我认为可以在3+2的下面写上“先算”两个字。
师:你们觉得生8的意见有道理吗?
生9:我认为有道理,只要能让我们看得出先算3+2就行。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想到了用一个符号表示,现在黄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个数学上通用的符号,(出示:5+(3+2)=10(根))你們觉得这个符号有没有道理?
生10:有道理,这个符号让我们更加清楚3+2要先算。
生11:这个符号让我明白了3+2是一对好朋友。
师:说得真好,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小括号。有了它,我们就能把3+2作为一个整体,先算3+2了。
孩子们齐声读“小括号”……
教学反思院从上述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经历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孩子们对小括号的产生、价值有了很深的认识,对小括号的使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的教学也让我感悟到,学习一个新内容,必须从孩子们的已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而这些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了解知识的生长点,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作者单位:桃江县桃花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