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同法》286条来看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2017-05-20王超
摘要: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合同法赋予承包人的法定权利,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判决认为承包人的该项权利不得任意放弃。但是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放弃都不应受到严格的限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优先权;意思自治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249-01
作者简介:王超(1991-),男,湖南怀化人,湘潭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了承包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现实中经常发生如下情况: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某工程交由乙承包施工,现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资金不足需向银行贷款,并以由乙承建的建筑和土地为抵押,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银行为了保障自己债权的实现,办理了抵押登记。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债权的实现,银行往往会要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乙公司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文书,或者乙公司直接与银行签订协议表示放弃优先受偿权。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家公司的要求,施工方往往会做出愿意放弃优先权的表示。且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银行往往会要求对该协议进行公证。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理论
意思自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要求表现在:首先,意思自治原则赋予民事主体在合法范围内有从事法律行为的自由;其次,该原则承认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内设立的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再次,该原则确认合法的法律行为优于任意规范而适用;最后,该原则不得违反民事强行法和其他基本原则。现代合同从放任主义向干预主义的发展也正表明了法定规则对合同的种种限制,这种限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同成立的规则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像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合法性原则等原则不断的被发展出来,在已经建立这些原则的国家也得到了不断的解释;二、国家公法,比如行政法、经济法等,都对合同的某些领域进行了限制;三、许多国家的民商法开始划定合同条款所不得违反的强行性民事规则的范围,并且将相当一部分原有的任意性规范转变为强行性规范;四、格式合同制度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在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领域不应限制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认为放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无效的观点认为,从法律政策上考虑,法定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中相当部分是建筑工人的劳动工资,应予优先确认。从实际情况来看,承包人垫付资金的情况经常存在,如果允许约定放弃优先受偿权,则无异于以承包人的资金清偿发包人的债务,承包人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有可能造成其资金链断裂,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特别赋予承包人的权利,其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利益和鼓励建筑、创造社会财富的政策。王利明教授指出,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一般债权,能够帮助解决建筑市场的工资拖欠问题,同时又可以保护劳动者利益,防止承包人在发包人不支付对价时损毁建筑物。实践中许多律师通过接触相关案例指出,该条款能够有效保护劳动者获得报酬的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该还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迅速回笼,形成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如果允许承包人放弃优先受偿权,那么该条的规定将会落空,将会造成劳动者利益损失和建筑市场的混乱,最终会损害公共利益。放弃优先受偿权有违立法目的和诚实信用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和自由原则的滥用,有违公平和正义原则。
虽然立法考虑的就是对承包人和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以及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优先受偿权作为法律赋予的一项法定权利,权利人当然有处分的自由,可以选择放弃,优先受偿权本质上与留置权、抵押权具有相同的作用。假如之后开发商无法偿还到期债权,银行要求拍卖该建筑物,自己不具有优先受偿权因而可能无法受偿,这是自己的商业选择,这也是商业风险的一种。当今建筑市场粥少僧多,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不失為一种竞争手段。如果不允许承包人放弃,则实际上会大大限制发包人的融资能力,在得不到融资的情况下,承包人的利益也必然受到损害。承包人的经营状况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假设该工程仅仅只是自己资产的一小部分,即使得不到工程款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经营,那么此种情况下不允许承包人放弃优先受偿权就是强人所难了。劳动者工资一般占建设工程造价的15%到20%,如果说该条款的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利益,那么法院在审理优先权放弃效力合同时不妨将劳动者利益所占比例的放弃认为无效。
因此,笼统地认为放弃优先权的行为无效效实际上对意思自治原则的过分限制,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规则和合同自由原则,扩张了强行性规范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梁慧星.合同法第286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J].建筑时报,2001(5).
[2]汪治平.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若干问题[J].人民司法,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