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监督:为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工作插上翅膀

2017-05-20苗奇��

山东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互联网监督

苗奇��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工作带来新的面貌和技术手段。互联网监督的出现,使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拓展,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平等参与性,互联网监督的时效性,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匿名性,为传统监督体制带来有益补充,坚持并加强“群众路线”的监督等原则,从而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的提升

关键词:监督;基层党组织;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也给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技术手段。党的中央全会文件把互联网监督和其他传统监督方式提高到相同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场合也多次强调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党中央对互联网监督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在当前网络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互联网监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技术为监督工作打造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让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工作迈向一个更好更高效的发展阶段。

一、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

权力的产生是根据历史实践的演变,集体授予的结果。然而权力的监督和权力的授予,在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中,相生相随。正如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①。历史的事实已经表明,权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会如同脱續野马一般践踏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不但会使当政者的合法性基石毁损,而且会使社会资源无法公正分配。

基层工作千丝万缕,从上到下不断推进落实,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作为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是国家权力的末梢,但不应成为权力监督的强弩之末。近几年来一些“小村大腐”“小官大贪”“蝇贪”案件频频曝光,贪腐数额令人震惊,造成的影响之恶劣,难以估量。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微腐败”背后是基层一些地区和基层的干部权力缺少有效监督,致使问题和矛盾不断激化。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是纪委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然而,由于基层党组织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空间距离的疏远、监督人员有限、信息渠道不畅和违法乱纪行为的隐蔽性,使得上级监督难以做到及时、到位,有效,鞭长莫及,没有做到事前介入,事后主要体现在长时间走访调查、取证、惩处等亡羊补牢措施上。这种监督机制基本无法立体全程有效监督常态化,使基层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受不到有效的监督或制约。

(二)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党内监督是党的监督体系中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对于打通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基层党组织是每个党员组织关系、工作、活动的基本组织,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党内监督,做到源头监督整治、防范于未然。其次,它能有效发挥每个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使领导干部随时置身于党员群体监督的海洋中,督促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不是特殊党员、牢记为官宗旨。再次,能体现和行使出普通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上下联动、互补作用,党员通过社会和群众舆论形成对领导干部的口碑,让领导干部的德才接受群众的批评、教育、警示。最后,基层党组织能及时或定期通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行为做出评价,直接为上一级党组织负责。②

二、互联网监督对传统监督体制带来有益的补充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长足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得到了巨大的增长,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1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③网民关注国家进步,对国家政策建言献策、针砭时弊。互联网成为网民群体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互联网的巨大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互联网监督的出现,使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说到底是群众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监督形式相比,这种监督方式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举报者隐蔽性、聚焦叠加、快捷高效的独特优势,对广大干部形成监督合力,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

三、互联网监督的特征

(一)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广泛性

从网络监督的主体范围来说,拥有监督权的监督主体不受任何外在条件限制,具有广泛性和大众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新的改观。网民作为互联网平台上的平等个体,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对于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阅览,对于最新发生的网络社会热点,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换彼此的看法,并传播信息;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使其广泛传播。互联网广泛的容纳特质,决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种子,也可以成为网上热议时事、舆论头条的创始人。网络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品,也具备网络的这种平等性和包容性,使网络监督主体呈现出广泛性和大众性特点。

(二)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平等参与性

从互联网监督的主体限制来说,这种网络监督的方式使其监督主体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都可以平等参与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不受霸权政治和经济利益控制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没有阶级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等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它保障了一种完全的言论自由。这种交互式的讨论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发言、轻松自由提出意见展开讨论。互联网的有效运用和网民的平等参与,有助于政府政策的上传下达,针对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有效增加政策的运作效率。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也催生大數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为网民针对特定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调查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内容检索和网上互动,使深层次的网络监督成为可能。网络对于参与主体的不设限制,使得互联网监督主体可以自由平等广泛的参与。

(三)互联网监督的时效性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互联网监督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传统的监督方式,主要依靠群众来信、上访举报等方式,这种监督方式具有多种弊端,在运作过程中常常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传统的监督方式无法提供全部有效的证据,整个监督的周期过长,监督客体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等弊端使得监督主体的范围较窄。而互联网监督的方式却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弊端,网络对于热门话题、敏感事件的迅速传播,引起广大监督主体的转发、跟帖,迅速在“公共领域”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负责部门迅速介入,并加快处理事件的速度。在当下的监督环境中,群众的反腐热情高涨,借助网络的特性形成舆论压力,有关部门快速做出反应,再通过网络途径反馈给监督主体,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互联网监督的这种时效性使监督程序简洁,使监督成本更低,是监督成果更快,达到传统监督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互联网监督主体的匿名性

互联网虚拟的特质赋予了网络监督的隐藏性,使监督主体在借助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隐匿自己的身份进行监督,提升监督主体的安全感,不必担心遭到腐败分子的打击报复,使网民可以毫无顾忌的进行监督。网络监督的这种个隐藏性和匿名性切实保障了监督主体的人身安全,使其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行监督。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规定网络要实行实名制,但网络身份管理采取的“后台实名”(用户开账户时用实名登记)方式,并没有消减网络监督的隐藏性和匿名性,这种“后台实名”的方式也保障了监督主体的公民权利。互联网监督的隐藏性和匿名性扩大了互联网的监督范围和监督力度,也进一步使其成为监督的潮流趋势。

四、互联网+基层党组织监督工作的提升与原则

(一)坚持并加强“群众路线”的监督原则,把互联网作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新渠道。

时代的列车驶向现代化的前方,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对于历史的变革和实践创新,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领导干部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善于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让监督真正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层面落实,需要破除和理清基层反腐败的病灶,对症下药。在具体方法上,首先要善于借助网络的强大民意聚合功能,广泛开展网上民意调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决策的失误,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次,开展网上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活动,集思广益,对基层党组织政务等工作广泛从群众中吸取意见,“知政失者在草野”;最后,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优势,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进行细致而充分的监督,一些地方之所以滋生腐败,恰恰就在于权力的暗箱操作,导致许多公开事项上面没人管、下面不知道,造成监管真空、权力滥用,发挥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作用,给基层监督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更新治理基层腐败的制度性措施

邓小平曾经对制度做过精辟的阐释:“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

面”。④治理基层因监督不力造成的腐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行文规范,并加以贯彻落实,形成风尚,让好的机制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让那些腐败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此外,即使已经制定的法律和制度,也有其不适应时代的一面,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和调整,避免因其滞后性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也是一些监督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隔膜的原因。以查处村官腐败为例,限于法律依据不足,有些案件在现有框架下未必能有效处理。再比如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经济发展的镇村可能作用明显,在精英人口流向城市的偏远乡村却可能意义不大。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应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差别化治理,让党纪国法的笼子更贴近实际,才能避免基层权力跑偏。

(三)将“互联网+公开”的理念贯穿于“互联网+监督”的实践中

监督与被监督者是一块硬币的一体两面。“信息的不对称”有时会造成监督的成本上升、效能低下、行为扭曲,从而使监督造成“失灵”。监督者要想进行有效的监督,必须掌握被监督者的有关信息。因此,如何能够对被监督者信息充分掌握和分析利用,工作信息公开是关键。法治社会要倡导党务等工作公开的理念,让被监督者公开其必要的信息,成为其应尽的义务。

“互联网+公开”让基层监督工作在网上公开透明,无论专职机构还是人民群众等主体,都可以充分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使被监督者“放在阳关下晾晒”。还可以监督一些工作操作流程上的可以环节,根据疑点到一线基层走访调查、“突击检查”,从而在一定程度避免舞弊行为。此外,从长远来说,开展“互联网+监督”,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大环境上提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诚信社会体系建设,为党组织监督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说,要建设信用信息网站,信用数据库、信用信息平台等基础网络设施,覆盖到基层党组织群体之中,使监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被监督者的信用信息,对被监督者的信用进行评级,让“高危群体”自觉在党规党纪的监督下行事。

[注释]

①Dalberg –Acton,John Emerich Edward. Essays on Freedom and Power [M]. Boston: The Beacon,Press, 1949: 364.

②马登林.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作用[J].科学与技术.2014(7).

③人民网.[EB/OL] http://tc.people.com.cn/n1/2016/0803/c18300828606650.html 2016-08-03

④鄧小平.邓小平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2卷,333.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互联网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