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2017-05-20蒋金涛��

关键词:积累

蒋金涛��

摘 要: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初中低年级学生记叙性作文的指导作了一点实践探索。着眼点在于,立足语文课本,训练具体有效,抛弃那些炫耀作秀式的理论指导,给学生一个扎实有用的习作指导,消除恐“文”心理,激发作文兴趣,轻松写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

关键词:有效课本;积累;仿效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86-2

笔者认为,在切实不增加孩子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怎样有效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怎样有效利用课内时间,教会他们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这是我们应该真正探讨的焦点。

基于这一前提,结合初中低年级学生无作而无文的实际学情,笔者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着力尝试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记叙性作文有效训练的某种途径和方法。目前为止,虽不成调,一吐为快。

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

这里指有效的课文素材积累,就是着眼课文,杜绝装腔作势貌似标新立异的作秀式行径。课本选文,那么多优秀篇目,不相信就找不出可供学生素材积累的字词句段,干嘛非得舍近求远去复制下载呢?还嫌孩子的负担不重吗?我的做法是:

1.先确立一个有效积累的序列

写人,无外乎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动作,外加环境渲染,但必须先得让学生很通俗的弄清楚这几个基本名词的具体内涵,然后再有的放矢的进行积累。

教师要告诉学生:

外貌,就是人物的长相、体态、穿着等几个主要方面。不妨结合美术课的速写、素描知识甚至穿插“面相学”的相面故事加以形象阐述。特别强调穿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征,一定要让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不可张冠李戴。比如乞丐和富翁,要见衣如见人。

语言,主要是对话,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什么人讲什么话,也就是个性化。如,孩子和老人、文盲和教授,說出的话肯定不一样。

神态,就是人物喜、怒、哀、乐以及说话时所呈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如“眉飞色舞”、“怒目圆睁”、“低眉顺眼”、“笑逐颜开”等等。

心理,很简单,就是面对某些人、事、物时的内心想法。

动作,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做某事时的系列动作,一类是伴随说话时的体态动作。

环境渲染,就是景色描写,强调为人物服务。一句话,大自然为我所用,即为了人物,我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日出日落、云来雾去、花开花谢、草木枯荣任我调遣。

2.再筛选几篇可供有效识别的典型课文

主要为了巩固对以上几方面的具体认识。

外貌描写的课文有:

《安恩和奶牛》中的安恩老人,侧重穿着;《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突出头发;《一面》中的鲁迅先生,凸显一个“瘦”字;《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呈现一种病态。

神态和语言描写,因为神态往往和对话相随相伴,所以放在一起。这类课文比较多,比较典型的有:

《安恩和奶牛》、《皇帝的新装》、《一面》,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摘抄积累。

心理描写,代表性的课文有:

《安恩和奶牛》中安恩拒绝买牛人的愧疚心理,《皇帝的新装》君臣看布料是的虚伪心理,《一面》我买书时的尴尬心理。

动作描写,比较集中的课文有:

《社戏》中孩子们开船时的熟练动作,《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准确动作;

《安恩和奶牛》中集市买牛的对话动作,《一面》中我与内山的对话动作。

环境渲染,可为范例的有:

《安恩和奶牛》的集市喧嚣,《社戏》的月夜羙景,《三颗枸杞豆》的树林春光,《一面》的秋日冷雨,都是值得学习仿效的模本。

以上的内容积累,只要能在赏析课文时指导品鉴扎实到位,学生定可从中体味出一些作文感觉,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的效果。

二、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里指有效的课内指导训练,绝不向学生炫耀立意、选材、插叙、倒叙、谋篇、布局、过渡、照应等等学术名词,因为这样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心生恐惧,误以为作文高深难测,而是具体有效的指导学生怎样轻松有趣的编缀成文。具体步骤是:

1.拟定一个容易上手的作文题目,指导观察,片段仿写,只为整篇作文做准备

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我的妈妈》为例,先指导学生回家留意观察妈妈的长相,之后,仿照指定课文,比如《安恩和奶牛》的安恩,《童年的朋友》外祖母,来一个当堂片段练习,专写妈妈的外貌,不要提太多要求,只要写得像、写得细就行。然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注意妈妈说话、做事时的表情、动作,比如开心时说话状态,生气时的说话情形,又比如烧菜或打扫卫生时的表情、动作,再来一个片段仿写,可参照《一面》中“我”和内山老板的对话,《从百草园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动作。同样不要提繁琐要求,只要能再现当时情景即可。当堂巡视,基础较好的略作提醒,基础稍弱的个别点拨。发现精彩的当场朗读欣赏,以供效仿。

这一步骤主要是化整为零,小处着笔,容易上手,也更易写细写具体。重要的,是能消除学生望文生畏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感到,写作文原来并不艰难,并不高深。

2.和学生共同分析题目,准备完成一篇完整作文,方家谓之审题

这步较容易,也属老生常谈,比如《我的妈妈》,学生一看题目就清楚,是写妈妈,而且是自己的妈妈,这就够了。

3.帮学生选择要表达的具体事情,方家谓之选材

主要指导学生找准切入点,以小事甚至琐事为首选。如《我的妈妈》,可写炒菜做饭的辛苦,打扫卫生的操劳;可写一杯热牛奶的温暖,一个小动作的关爱等等,通过这些提示,引发学生对妈妈日常小事的关注和搜寻,进而确立写作该文的具体事件。

4.与学生一起商量编缀程序,方家谓之布局

这一步有点难度,指导时须耐心加悉心。如《我的妈妈》,引导学生先设想一个适当的天气环境,根据表现人物需要,贴切描绘。然后,只要求学生能在作文时适当穿插之前已经写好的外貌片段就行。最后,再把片段练习中的表情动作过程连缀进去,一篇比较具体的记叙性作文便基本成型。至于条理,可在最后的评改作文步骤中加以集中指导。

5.提出小小要求,围绕中心,方家谓之立意

这一方面只须用已学的课文为范,学生即可明白什么叫中心。比如《安恩和奶牛》是围绕安恩对奶牛的悉心关爱来写的,《童年的朋友》是围绕外祖母对我的悉心呵护来写的,《一面》是围绕鲁迅先生对我的热心帮助来写的。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千万别去涉及“审题”、“选材”、“布局”、“立意”之类的学术名词,以免弄得初一学生可怜巴巴的一头雾水。只须让他们感觉到,作文原来就是这样“抄”出来的,要想达到“会抄”的境界,就要鼓励学生,只要照此方法用心抄它个三篇四篇,定可昂然步入“会抄”者行列,“抄”出一支生花妙笔,“抄”出一篇锦绣文章。

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这里是指有效的课堂批改评价。这方面,也是众说纷纭,各有长短。有的是老师自己赤膊上阵,批得眼花手酸,写了半天评语,学生三秒阅讫;有的是大胆放手,学生自批,结果,批来批去,自己的“孩子”自己怜惜,只是改改错字,别的一无长进;有的是花样翻新,学生轮换互批,后果更惨,由于水平参差,弄得高低颠倒,被批学生怨声四起。我的评改方法是博采众长,师生分工。用两套作文本,分为两个梯次,实施细则是:

1.老师负责总体打分

毕竟只是初一的学生,为避免他们批分的高低颠倒,这一环节必须由老师亲自执笔把关。

我给学生两本作文簿,一是试稿本,一是定稿本。

要求学生按提示的组装方法和提出的简单要求,先在试稿本上编缀成文,交上来后,由老师评判打分,不作传统式的所谓评语,只提出几点修改建议。修改好后,誊写到定稿本上,老师再次打分,有进步的,真诚赞叹表扬;无改进的,个别指点,耐心辅导,可以二易甚至三易其稿,直至改到符合要求为止。

2.同学互批,点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第一稿有老师打好分数后,让学生交换互批,老师的任务是具体拟出并讲解批改要求。

比如《我的妈妈》,我明确提出:

(1)找出错字错句并修正。

(2)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适当增删调整。

(3)看是否明确的扣住中心。

(4)最后给出不少于50字的点评,主要是肯定优点,点出不足,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建议。

3.学生自省,自改

同学批改后,要求学生认真琢磨同学的修改情况以及老师和同学的修改建议,再作调整润色,然后自己轻声朗读,觉得语言流畅条理通顺后,誊写到定稿本上。誊写过程中,还可继续进行修改调整。

4.老师推荐朗读展示

这一举措带有范文推荐的意思,一是可给写得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一是可给其他学生以范例效仿。

选出三到五篇佳作,可以是小作者自己朗读,也可由同学和老师代读。然后由学生畅谈听后感,老师只作激励性小结点评。最后,老师负责打印张贴展示。

筆者通过实践证明,经过这样集中扎实的组合式训练,三篇习作磨好后,学生的作文恐惧症就基本消失了。

猜你喜欢

积累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