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公约的实施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017-05-20严林华
严林华
〔关键词〕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公约是指各个国家、部门、人员之间的一种共同遵守的约定,一般是大家就有关国家、部门、人员之间的利益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并且同意遵守的一种规定。 公约是参与制定的单位和个人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班级公约是班级成员都应自觉遵守的一种约定。班级公约的内容应为班级全体成员就班级某些方面共同讨论而制定的一些规范,它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公约的现状分析
班级公约很多时候是因为学校某个部门需要而制定的,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存在,因此很多班主任为了制定而制定,就像完成任务一样,选择合适的内容,张贴在班级的某个制定区域。因此,很多时候班级公约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所以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很多公约的内容都是以否定式出现,如:不准在上课随意讲话;不能乱扔垃圾;不能在课间吵闹等,都是反面的内容,很少有正面的引导。所以班级公约的存在总是不被人重视。
二、班级公约的操作流程
(一)如何制定班级公约
很多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什么是公约?公约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让公约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好班级?很多是从网上浏览,搜索一些符合班级共性的条条框框,然后往班级宣传栏一贴,整个过程不需要太多时间,而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班级公约需要经过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要制定好公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经过很多步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需要怎样的公约?什么样的约定能被学生所接受?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集体讨论才能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从其他地方简单地“拿来”。
每个学校都有一系列常规评比的措施,我校常规评比主要从卫生、纪律、两操和就餐等方面进行,在这几项评比中都对学生安静有序的路队有很高的要求,从教室外整队,到行进过程中的路队,都要求学生能做到安静有序。一位中年级的班主任发现,自己的班级在这些方面的评比上总会扣分,于是便针对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常规评比被扣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么做才能不被扣分?最后由全班投票约定要求:如果在整班排队的过程中讲话,影响班级荣誉,罚做一次值日生;如果连续一周没有被批评,可以免做一次作业(或和老师共进午餐一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師和学生们都严格奉行之前讨论的公约,连续两周以后,班级路队中讲话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是有阶段性的,当老师稍有放松,问题又会趁虚而入,所以需要坚持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学生真正养成排队时安静有序的好习惯时,才能进行下一个约定。
(二)如何实施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应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又不能过于束缚,俗话说“物极必反”,过于苛刻的要求,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动力,使学生自暴自弃,达不到任何效果。如果在对学生有要求的同时,能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效果会更佳,学生更愿意去往好的方向努力。
班级公约制定以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执行,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公约实施的效果。例如,一位班主任针对班级“排队速度较慢,不够整齐”这一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班级公约。约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到教室外整队,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算合格,一分钟以上必须重新排队。起初两三天,班主任在计时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只用了40秒左右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但连续几天下来,新鲜感逐渐消失,速度反而比前几天慢了,这时就需要再次强调公约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反复几次,学生才逐渐养成了快速整队的好习惯。
因为班级公约是由大家投票产生,在制定公约的时候,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就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责任重大,不但自己要做到,而且要同时监督其他同学一起做到,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约束和被约束的氛围,自我监督的同时也在监督他人。公约不再是那一行行空洞的文字,它是真实的存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与学生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在做好约定的时候还可以获得奖励,所以大家都会争着把约定的事情做好,争取获得奖励。
公约最大的魅力不在于约束,而是奖励的部分。与老师共进午餐,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为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能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做好这件事的动力,同时会不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只要我能做到安静排队,我就能实现和老师共进午餐的愿望,多么令人高兴啊!
(三)班级公约的作用
1.通过班级公约的执行,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班级公约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它可以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就像一家商店,如果你的产品单一,一成不变,毫无新意,不用多久就会被市场淘汰,但如果你能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就会牢牢吸引顾客的眼球。班级公约也是如此,公约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但不能一个学期或者一年都围绕这一目标实施,一旦起初制定的目标已经达成,并趋于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新的公约。更换公约的频率不固定,需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及时调整。
如之前提到的安静排队的公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经基本养成了,这时班主任就把眼光放在其他点上,如发现学生们在离开教室去专用教室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的课桌比较凌乱,凳子没有摆放好等现象。之后便和全班一起讨论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要求、没有做到的如何惩罚、做到的如何奖励等。执行的方法与之前相同,不同的是,内容变了,惩罚方式和奖励制度也变了,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结论,执行的难度就不会很大,效果也往往会比较理想。
试想,如果能用这样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再逐步实施的话,整个小学六年,学生们会有很大的收获。再对整个小学阶段需要养成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月进行实施,并逐个“攻破”,一定会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轻松许多。
2.通过班级公约的制定,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
传统的班级公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没有一项公约是针对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这也是公约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班级公约,不只对学生有要求,有约定,还可以向教师、家长提出合理的、可行的要求。
有一位教师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苟言笑,也很少与学生有教学以外的交流,因此,不太受学生们的欢迎。于是,制定班级公约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能否在奖励的内容中要求老师做些改变,如每天讲一个笑话,给学生一个微笑,和学生一起合影,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教室里特别热闹,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希望老师做到的事,透过这些要求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约定,拉近和老师的距离,也能更多了解老师生活中柔软的一面,而不是那一板一眼,眼里只有教材的老师。
这也是班级公约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改变了传统的方式,不只对学生有约束,还有一定的奖励,甚至可以对老师提出要求,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痛快。因此,班级公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师生的欢迎。
3.通过班级公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自律能力较强,很多方面都能做到遵守规则,但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无法很好地完成统一的要求,自然就显得尤为特殊,而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也往往会受这一小部分学生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小团体的作用。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4到6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形式,提醒和监督组内的成员,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分组的时候应适当引导,把兴趣爱好、成绩、自律能力等方面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会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如果组内成员之间的差距很大,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言在先,把要求说在前头,避免错误发生后再纠错而浪费时间;有约再行,约定好了再去做事,无论惩罚与奖励都合情合理,避免发生争执,如果能把班级公约的内容很好地践行,班级管理一定会收获满满!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苏州,215200。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