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路径
2017-05-20徐中收朱业标马琳
徐中收??朱业标?马琳
〔关键词〕中小学校;心育;德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他们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心育和德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怎样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接受德育,这首先是一个心理接受、认同和内化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心育与德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心理结构中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的发展不仅要从思想道德的宏观高度上把握品德形成的规律,更要从心理的层面即具体、微观的层面上,解决其具体和抽象的冲突。通过心育可以有效地调整好各种心理不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夏醒[1]等指出从心育出发,更能培养学生稳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必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校要把心育和德育这两个不同但又同属于“大德育”范畴的两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组成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秦斯[3]等也指出,基于心育的德育有利于交融学科知识,促进教学改革,整合师资力量。中小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心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把它作为心育与德育的重要内容。
(三)可行性
王彬[4]基于教育实践探讨了以心育促进德育的可行性,提出班主任要运用以生为本、尊重倾听、发挥心理辅导技能优势,直面问题、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等具体做法,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持久性这一目标。周先进[5]等也以学科结构、教育层次为切入点,提出针对学校在这两种教育契合中存在的不足,对基于心育的德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明确心育在德育中的定位和作用,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路径的构建
(一) 队伍互为补充,加强育人力量
首先,要调整两支队伍的结构,建立一支包含心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师资队伍。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更多的是作为裁判角色出现。他们主要依据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立场、道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言行,并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价值导向。而心育教师本着尊重、理解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但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甚至对学生的缺点给予理解,这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相悖。把心育教师纳入德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心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克服德育与心育工作中两种角色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交融互补,对优化中小学校德育心理环境,提高思想德育的时效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6]。同时,要加强中小学校学生骨干培养,打造一支学生心育的辅助队伍。学生干部和学生在同一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可以在耳濡目染间开展教育工作,保证了替代性认识、情感传递渠道的隐约性、畅通性。因此,建设好三支队伍,才能更好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校德育引导工作。
(二)方法互为使用,创新育人手段
德育的主要方法是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环境陶冶等,多采用理论灌输。心育则采用心理辅导、心理测量、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从内心自觉地接受教育,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德育工作因以人为本、同理共情为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先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借鉴并适当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先理解学生的需要和内心的真正想法及感受,引导学生寻找自身问题的原因,而不是纯粹地动用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这样会减少德育工作的阻力,不仅为学生接受德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而且使德育工作能以人为本,更体现人性化。而且,也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培训的运用,促使在解决复杂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应加强德育工作者和心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分析和研讨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和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更多适时、适地和适人的教育方案。
(三)载体互为利用,丰富育人氛围
中小学校的心育与德育在实践过程中各自有惯用的载体,并各有特色[7]。德育的主要方式有课堂教学、宣传教育等,心育主要有课堂教育和个别辅导等。其实,二者在除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呼应、互为彰显之外,也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互整合。
1.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引用心育的健康宣传方式。如针对特定时期中小学校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解答方案,并通过校园报刊、校园网络等宣传教育的形式加强德育工作的宣传,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心育与德育的共同作用,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和班级文化创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接受教育,这对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采取网上心理辅导、思想交流、對话来宣传两者的教育内容,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积极引导,实现网络上将心育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内容互为渗透,挖掘育人资源
德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规范及法制等教育,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给予人的影响。心育主要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交往、择业指导、健康指导和障碍矫治等,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弥补了德育中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来解决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问题的不足。因此,应把心育的内容和德育的内容进行相互渗透,使德育工作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等的要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最一般、最根本的心理需求;并立足学生年龄、生活和学习实际,挖掘出更多的教育资源,建立融心育与德育为一体的新课程体系,编写心育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的新教材,以提高中小学生心育与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制度互为促动,增强育人时效
完善教育者考核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标准[8]。首先,在引进德育教师的时候,要考察其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引进心育教师的时候也要考察其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其次,加强对中小学心育与德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要求他们能处理、驾驭心育和德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综合问题,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此,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心育与德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委员会,负责组织本部门所有教师及学生的考核工作,同时将考核结果放入教师档案作为其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修订出集心育和德育并重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奖惩细则及评价方案,调整过去以期末试卷作定论的考试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状况、平时表现成绩、卷面成绩以及社会实践成绩结合起来考核。教育管理制度的心育与德育的互动,能更好地引导、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产生巨大的管理效益。
综上所述,心育与德育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心育与德育并非隶属关系,也不是并列或交叉关系,二者是一种相融关系。如能加强这二者的渗透和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工作的融合,是我们以后应该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醒,陈家麟. 心育与德育30年關系研究:成就、问题、前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62-66.
[2]刘晓. 论中职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必要性[J]. 学周刊,2016(12)18-19.
[3]秦斯,陈茜.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育融合的必要性[J]. 当代教育论坛,2010(11):52-53.
[4]王彬. 德育,因“心育”更精彩——班主任开展“心育”促进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观察,2012(4):61-63.
[5]周先进,张颖颖.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育的契合[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74-78.
[6]张宝君. 高校德育心理环境分析与优化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99-101.
[7]任俊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J]. 求知导刊,2016(9):61-62.
[8]张晓洪,袁国贤.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育结合途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112-116.
(1.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华,321300;2.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金华,321300;3.浙江温州市第三中学,温州,325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