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分析

2017-05-20曾令平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令平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在整个过程中,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对外开放的原因,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织,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加强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就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些创新路径,希望能够对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90-02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因而在我国具有战略地位,高校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尽管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不系统、不科学的现象,特别是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更多的是重视理论教育,在实践教育方面缺乏融合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制约性因素,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只要重视这项工作,培养大学生才能更有的放矢,才能使大学生的素质更高,在未来走向社会之后,才能贯彻“24字方针”,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因而高校开展这项教育十分重要,对此要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

一、制约因素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而绝大多数高新都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随口说出“24字方针”,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但从总体上来看,很多大学生只是了解了“24字方针”的内容,但对其深刻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表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并没有取得重大成效。而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不高的原因,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

1.价值观念制约

从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况来看,尽管自从“24字方针”提出以来,高校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但新形势下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比如当前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颇,有的大学生更加重视金钱和物质,这样的观念已经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开展价值观教育方面,大学生的观念至关重要,大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因而在开展这项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内心深处找原因,并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大学生心中。

2.高校教育制约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导致西方的一些观念对大学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但当前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下大力气,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教条化,没有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尽管也融入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只是让学生背背“24字方针”,对于“24字方针”的深层次含义到底是什么根本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表面化”的现象,这必然无法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3.教育内容制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且相互之间并不割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拓展内容,并且要将方方面面的内容与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具有成效。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将其作为一部分,而没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渗透,这就直接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根本无法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无法让大学生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知行合一”,这已经成为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制约性瓶颈,必须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教育创新路径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着眼于使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大学生内心、更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更加引导大学生向上,探索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有效载体和方式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绕性融合,找出融合点、探索创新点,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发挥教育、引导、服务等功能。

1.教育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要在理念创新上下功夫,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主线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把“24字方针”融入到教育当中。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如何才能将其融入到教育当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知行合一”。在具体教学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手,积极探索更新更全面更系统的模式,理念的创新将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会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因而教师必须在这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2.教学体系要完善

要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进行拓展,无论是高校党委、团委还是高校的各个教学部门以及社团组织,都应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各方要形成合力,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完善教学体系方面,也要注重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由于核心价值观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可以说无所不有,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形成科学的内容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形成科学的内容体系,才能使教育具有系统性;还要重视教学体系的完善,除了要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之外,科任老师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教师都要发挥作用,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等等都可以在教育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3.教学机制要健全

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知行合一”方面取得突破,要通过更有效的形式和模式,让学生接受更深入的教育,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知行合一”,在这方面教师要进行研究。“知行合一”就是大学生既要掌握核心价值观、又要实践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实践”,因而在教学机制方面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模式,运用现代的模式、大学生喜欢的模式、乐于接受的模式进行。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的活动,让大学生在“行”的过程中了解“知”,进而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理解"24字方针”。

4.教学评价要科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将学生的理解、实践、创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会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可以进行“定量”评价,进行一些考试;而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将学生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人文精神等等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设,能够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导向性更强、效能性更强。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进行研究,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纳入到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而且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其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而成效并不显著。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要在如何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当中下功夫,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教学机制、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具有成效,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邓菁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