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瓦联网思维 有效提升领导力
2017-05-20韩阳
韩阳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势必要求我们的社会治理者或管理层能够熟练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更高效地掌控工作,运用大数据精准决策,并有能力随时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安全难题和各种未能预知的挑战。文章基于现实的分析,提出领导干部应具备信息文明、数据决策、关联、去中心、人本和计算等互联思维。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32-03
近年来,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有目共睹,然而考量互联网在这个时代的角色地位时,大众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思考工具。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就成为理解这个时代最具热度和深度的概念工具。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更应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从而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
一、何谓“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动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即把互联网视为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的基础,并按照互联网逻辑和思维重新统合。互联网把分散的、割裂的、碎片化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要素、商业要素以及各类资源和价值连接起来,把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建立起来。连接造成了新的社会资源配置、新的社会关联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新的社会游戏规则生成。过去我们的社会资源是以各种各样的组织为单位进行创造、分配和流动的,而互联网实现了人和人之间、人与内容和物质之间随时随地,无所不至的连接,蕴含于每个个体身上种种资源、价值和能力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被检索、被发现、被激活、被利用和整合。每个行业、每个领域乃至每个人在理解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化时,这种个体被激活、连接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互联网+”所强调的逻辑和视角。
1.“互联网+”的前提条件
(1)国家洞察。自2010年后,随着世界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党和政府清晰洞察到互联网对于推动国民经济32/领导科学论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竞争力的引领性作用。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从互联网大国建设成互联网强国,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互联网+”逐步成为引领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凝聚社会各界共识,促进各领域协同行动的网络时代新理念。
(2)底层基础。目前,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零售交易额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均居全球第一;还有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世界前列,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不斷深化;另外,经济社会网络化、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互联网对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更广泛、更本土化的互联网使用和相对薄弱的工业经济基础使互联网在中国的影响力更具有颠覆性;此外,我国互联网发展瓶颈也相对突出,互联网“补短板”对于撬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将非常突出。
2.“互联网+”的特点
(1)新的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入的基础设施,比如: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移动终端。
(2)新的生产要素
一是信息。信息日趋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是连接。以互联网、物联网乃至万联网等多种形式建立的连接也成为信息时代的生产要素。连接打破封闭、隔阂,产生感知、沟通,产生协同和共享,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3)新的分工体系
一是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冲击传统企业边界,使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更高效,更集约。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人们不再是通过购买一种商品或技能的所有权来享受其提供的服务,而是采用租或者借的形式,这使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得以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租赁交易的信息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原本不可能达成的租赁交易成为可能。随着交易成本的不断下降,在各自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激励下,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自发博弈互动,打破原有商业模式、重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符合新的、低交易成本要求的新商业模式。
二是网络协同。冲击传统生产组织体系,使生产组织更扁平、更紧凑。信息(数据)开放、技术手段改进和流动的提速,以及相应带来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变革,促使生产组织从“工业经济”的典型线性控制,渐渐转变为“信息经济”的实时协同。正是这些技术的存在为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提供可能。
三是众包合作。冲击传统劳动关系,使智力资源流动更加自由。众包模式是指将传统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招募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传统企业劳动关系模式主要是全职雇佣制,强调的是高度专业化,而众包模式则通过网络力量实现智力资源募集,使劳动力的组合跳出组织地域甚至实体的限制。改变传统组织一雇佣关系,促进智力资源更加自由高效流动。
3.“互联网+”的作用
(1)“互联网+”保障创新驱动
随着新常态来临,我们的经济发展引擎亟待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互联网+”为经济结构的变化、融合的开展、创新的产生提供了支撑和平台,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2)“互联网+”倒逼深化改革
“互联网+”改变经济社会基础结构,倒逼简政放权,促进破垄断、清障碍、倡公平,加速国企改革,为创新社会治理、培育智慧思想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推力。
(3)“互联网+”保障国家安全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占据信息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并赢得优势。虽然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已取得一定发展成就,但弱势和瓶颈依旧突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我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未来的重要抓手。
二、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原因
1.互联网引领的信息化潮流是一种思维革命
互联网所引领的信息化潮流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涉及组织文化、领导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思维革命。
我们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系列思维方式和方法称为“互联网思维”,即利用互联网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研判现实问题,对人们一切社会活动和由此派生的物质、意识领域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互联网+”时代,经济基础发生较大变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在互联网驱动下出现创生性变革,相应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维模式、管理理念、社会文化等上层建筑也必将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从业者的专利,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不特定属于哪一类人,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主体更需要具备这种思维。
互联网思维不是因为互联网出现才产生,这些思维模式和方法业已存在,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传统领域的强大冲击导致了这种思维集中爆发出巨大影响力。互联网思维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它不仅是个人能否适应时代的问题,更是关系到领导能力强弱、执政水平高低、执政基础是否稳固的问题,领导干部要从政治高度审视互联网的发展和作用。
3.互联网思维对于“互联网移民”和传统领域更为重要
互联网的“原住民”与从业者天然处于这个时代,思维习惯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属性。而领导干部群体作为“互联网移民”,思维带有一定传统领域定势,面临着思维转换的问题。
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互联网思维
1.信息文明思维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信息革命,并逐步迈入信息文明。网信技术发展推动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空前提升,带来了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互联网+”效应。
领导干部要改变固有看法,切忌将互联网及其应用看作单纯的技术或工具,或认为互联网只是媒体、舆论、删帖,与自身领域无关。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跨界融合、重塑结构的力量,以全面的、反思性的眼光看待由互联网推动的信息文明转型。
2.数据决策思维
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们很多领导干部的决策往往更倾向于依赖经验和直觉,基于非常有限的事实材料,有时甚至迫于眼前的境遇与状况进行短期决策,缺乏依靠数字管理的习惯。还有个别领导干部把武断和盲断误认为是决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熟,数据正在“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成为一切管理和决策的依据。领导干部要充分理解大数据对政府工作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需要掌握数据思维理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量化思维、总体思维和智能思维。领导干部的分析思考与管理决策行为也要由传统的经验分析、直觉决策更多转向科学分析、数据决策,把大数据技术与思维运用到管理决策中,掌握决策依据、优化决策过程、跟踪决策实施,使主观决策更加符合客观规律。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发展实施,数据思维会成为更多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决策时的“必备武器”,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质量。
3.关联思维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向我们展现一个充满联系的客观世界,在因果关系之外,事物由相关关系互相连接,展现其规律性。“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往往“是什么”比“为什么”更重要,较之因果关系而言,相关关系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有更大价值。比如,从纳税人的异常数据特征发现偷税漏税的可能性,从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点数据来推断一个路段可能发生的拥堵状态,从公众上网检索的关键词推断流感爆发的可能性等。以前,我们一般认为因果关系是最深刻的一类联系。但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总能获得。在无法获得时,我们如果能够知道一些相关关系,同样可以进行一定的预测。即使这些相关关系无法准确告知我们事情发生的具体原因,只要能提醒我们也是作用巨大的。比如,如果我们在购买机票时,不必了解机票价格疯狂变动的原因,只要明确购买的最佳时机就可以了。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的体现。
4.去中心思维
互联网最鲜明的结构特征是去中心化、平等化,由此产生了资源的共享和权利的分散。“互联网+”社会,基于层级的社会控制手段逐渐失去基础,基于流程的管理方法也将越来越不再适用。社会向网状结构发展,政府组织形态将从条块分割、封闭架构向平台政府、协同共治转变,结构越来越开放、扁平,吸纳更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变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为开放合作的治理结构。
互联网去中心化源于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反垄断的。比如,信息公开和开放数据打破了信息垄断,开源软件社区的发展打破了少数大企业对技术的垄断,云计算等租赁业务的普及打破了资源垄断。去中心化的趋势在传播领域表现最为突出。最初的传统媒体时期,公众只能通过媒体听到一个中心的声音;后来,博客诞生了,这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再后来,微博的流行让所有人可以在一个依靠兴趣而统一的公共空间自由讨论。
互联网平等化源于互联网的空间、信息和数据都是开放而流动的,这就代表着权力和知识的开放和流动。这种开放和流动是多中心的、水平的,从而社会的主体结构将从分层转向“结网”。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人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集中在政府的权力将开始分散,权力最终流向社会、大众和—个个独立的公民个体。
5.人本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以用户需求为主导,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我国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为人民服务,这种执政理念与互联网精神高度契合。但在方法上,过去囿于技术和思维方式限制,我们对“用户需求”的体察还不够全面细致。互联网为我们提供实时、全面感知和预测公众需求的信息,使政府有能力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领导干部要借助技术手段的便利,更重视每一位人民群众的需求满足,更注重群众对政府服务的个体感受。领导干部人本思维的建立,有助于政府服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即“指令导向”变为“供给导向”。
6.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指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
当前社会治理情况日趋复杂,需要分析的信息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很多分析决策工作都是人力所难以胜任的,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力量。我们现在也采用一些工具处理数据,但面临TB级、PB级数据时,我们不得不具备计算思维。虽然具体答案可以交给技术人员去完成,但是管理人员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