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之争引发的思考

2017-05-20常家瑞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商业模式

常家瑞

[摘要]“共享单车”近两年来在大城市异军突起,为人们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摩拜单车和“小黄车”作为行业“佼佼者”,其不同的商业模式在共享经济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二者之异同,对于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现代商业模式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享单车;摩拜单车;“小黄车”;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57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73-02

基于移动hpp和智能硬件开发技术,“共享单车”近两年来在大城市异军突起,为城市人群提供了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出行服务。人们借助互联网,为短途出行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租用价格低廉、无桩借还车模式等为城市人提供了良好的出行体验。

笔者从一开始对摩拜单车/ofo(简称“小黄车”)并不感冒,到短途出行基本离不开共享单车,只经历了短短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相信很多在校大学生也感同身受。无可否认,这种即租即用、停放方便的单车出行拥有巨大的便利性。这个点子(共享单车)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过,甚至有很多人在出行或面临“最后一公里”问题时都会冒出“有辆即租即用的自行车该多好啊”这种想法,但是大部分人随即也就忘掉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和ofo的创始人戴威却把想法变为了现实。

一、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的兴起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系,曾在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记者,可谓资深媒体人,却奋不顾身地去开创了共享单车帝国,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个不可思议的转变,在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思维中,放弃当前的一切去创新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冒险。

胡玮炜的成功来源于她的性格和执行力,她在演讲中曾说如果有一个想法不去施行她会很难受,所以她一定要去完成它。在古时候这叫做天命所在,而现在它早已被默认为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她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动机来源于她在拉斯维加斯参加的一次汽车展览会,与其说她抓住了行业的风标,不如说她抓住了每一个来自路人包括自己的心声。胡玮炜的成功还在于她的坚持和敢做。胡玮炜并不是商科出身,但是她从事的新闻行业塑造了她的阅读习惯,并积累了极大的阅读量,相当宽广的知识面和诸多社会经历积累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让她有能力也有胆量去创业。她的思路和想法都能很准确地抓住要点,决策和计划能恰到好处,同样也离不开这些条件。

而ofo的创始人戴威更像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一开始创建的ofo并不是—个共享单车而是骑游平台,戴威凭借过硬的实力和敏锐的嗅觉,以及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客户资源成就了“小黄车”的辉煌。

二、摩拜单车和“小黄车”运营思路之异同

摩拜单车和“小黄车”拥有相似的发展目标和不同的发展思路。而他们的发展核心,同样是“便利”两个字,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短途出行提供方便。而单纯地就便利性来说,无疑,“小黄车”更胜一筹,即开即用,车身轻便,即放即停,小黄车最大的特点是其鲜艳的颜色和简易的租车方式(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即可)。

笔者个人先接触的是小黄车,之后才是摩拜单车,人们的主管感受往往容易先入为主,因此,用惯了小黄车的我,曾经一度很抵触摩拜单车,包括其先付299元押金的模式和实名的信用制度,以及其停放位置的规定和扣除信用的约束,让我这个被小黄车“惯坏”的人非常不适应,小黄车极度自由的使用方式和以信任为基础运营模式让人感到一种被人信任的感觉,包括其手动终结骑行时间,主动报修即可获得单笔免费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置和套餐优惠。所以我一直很认真地遵守着小黄车的使用规范和守则,同时唾弃那些把小黄车上锁纳为己用或是钻空子占小便宜的群体。然而事实上道德观念上的唾弃是最没有用的一种手段,小黄车的数量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锐减,从刚开始的随处可见到后来整个宿舍区包括教学区几乎找不到一辆就可见一斑,武汉大学计算机大楼旁边停着的一排又一排的坏掉小黄车更是触目惊心。大概在小黄车推行的一个学期之后,第一批小黄车就几乎被破坏殆尽,共享单车项目低价位、高成本、高销量的定位使小黄车苦不堪言,甚至不确定每一辆小黄车在促销推广计划的大背景下是否拿到了与初始成本相同的毛利润,而后期的公关费用、运输费用和损耗维修费用等其他费用应该是稳赔不赚的。几乎可以认定,小黄车的第一轮实验,也就是在高校的推广至少是不成功的(此处没有具体数据支持,笔者推算,每辆小黄车大概每天被租用3次,服役时间为两个月且期间不需要维修)。

三、共享单車的不同经营模式之思考

所有的商业模式都面临着这样五个问题:一是你所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和市场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二是你所针对的这个市场和群体是否足够大?如果只是一个小群体,比如整个社区需要理发的人,那么你并不是在创业,而是在当一个理发师糊口。三是你所开创的这个模式会动谁的利益,与谁有利益冲突和竞争?如果对方是个大集团你是否能抗住这个阻力去完成你的创业?四是你的模式是否容易被抄袭或者复制?如果被别人套用过来你是否有你的方法保持你的商业模式的特殊性和唯一性?五是你靠什么盈利?你用什么方法回报投资你的人?你用什么方法得到你所需要的利益?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其中最难回答的其实是第五个问题,每一个理想主义的创业者基本都会把前四个问题回答好,而最后一个问题却大多模糊对待,包括已经相对成功的创业者,比如小米、滴滴打车,等等,他们的需求、市场等都十分新颖且有发展前途,但是在盈利方面却并不能十分清晰地回答出自己的盈利模式和目标,算是半个理想主义者。这样的商业模式的优点在于他们有清晰的定位和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能够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吸引大量客户并锁定固定的用户群体,缺点是初期的盈利和财政捉襟见肘,如果有相似的大财团复制这种创意和模式,在没有充足的资金的支持下,在不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几乎是注定失败的结局。

与“小黄车”相比,摩拜单车在这一点做得堪称完美,即“押金投资+按时收费”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是它强于“小黄车”的地方,“小黄车”可以说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但是摩拜单车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那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自我定位都是它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摩拜单车也有它的缺点,车身过重(某同学反映:开起来像坦克)、押金返还不及时、座椅等不能调整,等等。但是瑕不掩瑜,在巨大的数量和良好的车身质量以及不错的用户体验的冲击下,它几乎统一了共享单车市场,在大部分用户心目中成为了共享单车的代名词。但是与其他市场不同的是,共享单车这一市场并太不讲究情怀,人们关心的只有是否方便和便宜,摩拜单车过早地投放了大量“不完美”的单车在各个城市包括景点,却没有做好后期治理工作。新闻爆出的“武汉东湖绿道摩拜单车被推到水沟”事件即暴露了共享单车的后期管理问题。管理和规划方面如果全部交给用户不仅做不到井井有条,反而会降低用户体验,如果交给景区工作人员和城市管理部门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共享单车公司进退两难。某种程度而言,摩拜单车似乎并不是很了解这块市场的特性,而一味地想要成为主导,有些操之过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共享单车见怪不怪而开始精益求精的时候,摩拜单车的这些缺点就会被逐渐放大,而被大量投放的成车和已经完善的体系恰恰成了摩拜单车的掣肘,让其很难突破已有的固定模式实现业绩飞跃。

从这个角度讲,“小黄车”则聪明得多。“小黄车”的租车系统首先在校园试行了共享单车的实验性推广,边推广边观察效果。据笔的所见,“小黄车”的换季恰恰是按学校的学期来实施的,在给了学生最好的体验的同时把损耗降到了最低,同时,在校园中的治安和管理相对简单,大学生普遍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自觉性。同时,小黄车的单车样式也在不断更新,笔者见到的小黄车已经多达四种了,最新的“小黄车”相对于以前的款式更加牢固也更加轻便,同时也更加美观却又不减辨识度,说明小黄车的制造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边研究开发一边投入市场的,相对于摩拜单车急切地大量进人并占领市场,小黄车会越来越符合顾客的需要,甚至有可能重新取代摩拜单车的地位。目前看来,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的时间应该不会太短,所以一直在“成长”的“小黄车”成为赢家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大。

综合来说,从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占有率、活跃率等方面来说,摩拜单车仿佛占领了绝对的优势,但是通过分析比较吗,“小黄车”拥有更大潜力和前景。笔者预计,在实名制和信用度制度不断完善后,有了底气和限制手段,“小黄车”会出现井喷式发展,而如果实名信用制度久久不到来,那么“小黄车”也有可能在决定了最终车型后进行改革,有可能继续用现在的模式但缩小用户群体(可能仅仅定位为大学生),最后再推广。总而言之,不得不说“小黄车”在长期规划上有更清晰的定位,在模式選择上有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多变的选择,如果是在相同的资金投入和社会环境下,“小黄车”更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共享单车”前面有两座大山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