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2017-05-20戚凯胜
戚凯胜
有数据称,跳槽的平均间隔时间只有18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作是被当成跳板,还是事业?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然而通常收效甚微。这是由于企业将此当成了输出自身价值观的通道,极易引发自我意识强烈的新生代员工的抵触。我们从企业经营视角切入,设计了“个人TOP商业模式工作坊”,既能尊重员工的个人特质和意愿,又可以激发其强大的内在动力。
把自己打造成极致产品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今天,如果你是劳动力市场中一款待价而沽的产品,你作为“你”这款产品的CEO,该如何经营自己呢?
一款商业产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将自己代入进行对比后,就可以形成“经营自己”需要考虑的五个因素(见图表1)。
基于此,我们得出“个人TOP商业模式”的整体框架(见图表2),说明个体如何在具体商业组织中持续创造、传递、获取价值,帮助员工明确自身特质及优势,同时兼顾“买家”(即雇主)的价值诉求,将自己打造成极致产品。
设计个人商业模式
个人商业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设计。
Talent:做自己擅长并乐在其中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将擅长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优势,这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何谓核心优势 你擅长一件事情却无法乐在其中,就很难将它当作自己的核心优势。马库斯·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在《現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中提到了确认优势的四个方面。
1.你所擅长的:你能做好并且别人也非常认可的事情。
2.你情不自禁的:即使还未发生,但是想想就让你跃跃欲试的事情。
3.你全情投入的:那些让你产生“心流体验”(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在做它的过程中忘记时间,一心只想做好事情。
4.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当你完成某项任务,即便非常疲惫但仍“迫不及待想再做一次”的事情。
帮助员工找到核心优势 让员工扫描自身,找出过去的工作中让自己“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的事情,然后填写在“当……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强大”的优势陈述卡上。接着,引导员工询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同时评估答案对自己来说是否重要:
WHY——为什么做这件事;
WHO——对谁做这件事;
WHEN——何时做这件事;
WHAT——这件事与什么有关。
最终,员工在这番自我审视和询问后,可从具体的事务中,提炼出更抽象和普适的任务类型,这才是其核心优势。记住并丰富任务类型,还可以尝试与上级沟通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
Organization:寻找自身的独特价值主张
明确核心优势后,就需要明确“你”这件产品输出的价值主张及服务的客户,这能将员工的个人优势与组织的价值诉求联系起来。
在商业社会中,用户实际是为产品提供的价值主张付费。劳动力市场中,组织付费购买劳动力,最终是让员工为企业带来价值。你的报酬不是与工作量成正比,而是与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更高的价值主张可以赚到更高的溢价。
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员工寻找自身的独特价值主张。首先,拿出一张A4纸,想象它是一本知名杂志的封面,两年后的你由于工作中的卓越成绩,登上了杂志封面。想一想,那是件什么事?你做了哪些行动,帮助了哪些人?接着,把这件事画成你的专属“封面故事”。游戏的背后,实际上带来两个问题:“组织请我来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完成它会给组织带来什么益处?”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输出的价值主张。
最后,这个故事需要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我通过做(XX)帮助(XX)完成了(XX)”。很多人错误地将“做(XX)”当成了自己向组织提供的价值主张,这太片面了,会让他的独特性大打折扣,整个句子才是他应该追求的。需要指出的是,价值主张不论大小,只关乎独特性。只在某个单点上足够独特,也能击穿用户需求。
Passion:将行动尽善尽美
员工最关心的是投入与产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简单:什么会让你不顾一切地去努力?
很多人会陷入“如果……就……”的思维误区里,比如有人会说:“如果我赚到了100万,我就轻松了。”其实“100万”与“轻松”并不一定相等,只有在这个句式里面,它们之间才划上了等号。行动与具体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当行动达不到预期结果时,人们通常会盲目地寻求替换行动,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结果,却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努力。
在工作坊中,我通常这样引导员工:跳出误区,坚定目标,把精力都投入到完善行动的过程中,尽善尽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目标的指引下,充满激情地一路前行。
设计个人商业模式,既是职业发展,也是自我管理。在图表3中画出自己的商业模式,成为自己的CEO,将自己经营成一家“百年老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