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20韩姗姗李前磊
韩姗姗,李 博,李前磊
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姗姗1,李 博2,李前磊2
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走访法,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校本研修中在一线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制约校本研究良性发展的因素存在于教师、学校和地区教育资源分布等多个层面;构建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六位一体”校本研修支持系统,以期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提供实证依据。
教师教育;中小学体育;校本研修;学校体育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教师是教育能否得以很好实现的最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教师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1]。“校本研修”指在学校环境内,基于教师教育实践,着眼于教育教学研究,以满足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融教、研、训于一体的活动;“校本”即以校为本,“研修”则包含了紧密相连的三个方面:研究、培训、自修[2, 3]。始韧与上世纪60年代校本研修,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颁布后,其作为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基础得以加强,并成为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辅助途径。教师专业化是多途径、多渠道、多元化的,而其中最直接、最易操作的,最能持久的研修方式就是校本研修,可以说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的主阵地[4-7]。通过了解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体育教师教育策略,期待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提供实证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以“校本研修”、“体育教师”、“教师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收集近5年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96篇,其中期刊83篇、学位论文5篇、其他形式论文8篇。通过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等查阅相关报道25篇。
1.2 实地走访法
走访上海市宝山区、黄浦区、徐汇区、闵行区、崇明县的11所高中,样本的选择采用异质抽样方法,保证所选样本具体广泛代表性,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11名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表1 访谈对象一览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根据11位基层教师的访谈,认为校本研修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基层教师认知误区,很多基层的一线体育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校本研修的意义,对其概念和涵义还是很模糊的,有的甚至简单地把校本研修认为是由原先区(县)层面的教研活动下放到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其次是校本研修目标模糊,虽然对校本研修总体目标有一些了解,但真正涉及到某一领域的实际活动开展中又会显得有些含糊。在进行每一次校本研修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研修主题无针对性、无明确的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好校本研修活动。再者是校本研修内容零散,缺少必要的规划和计划性,即便有规划有计划也不够完整细致,只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内容安排随意性较强,不能体现阶段性内容主旨特点,没有建立长效的校本研修机制,校本研修往往只停留在工作计划与责任分工阶段。最后是校本研修组织形式单一,一般以教研组长牵头为主,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开课,评课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研修过程中缺少反思与总结环节,长此以往,教师缺少与外界交流与沟通,业务视野狭窄,不利于组内成员专业水平迅速发展。
2.2 制约校本研修良性发展的因素
就教师自身而言;体育教师周课时数超过正常范围的不在少数,加上体育社团、运动队、比赛等工作,要承担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校本研修的时间难以完全保证,往往只能应付了事。同时,体育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实践忽视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能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文字形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理论总结,无法实现从课堂实践人向课堂探究人的转型。就学校层面而言;学生升学压力大,迫使学校管理层降低对体育课的要求,主要关注学生安全和个别体育特长生的成绩,降低了对学科校本研修的重视程度。就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的整体布局而言;高级教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质教师资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一些市、区级重点学校,地域差距明显。很多有研修需求的基层学校体育教师苦于没有优秀的领军人物,使得校本研修无法进一步深入开展,研修质量大打折扣。
2.3 “六位一体”的教师教育策略
构建以教研组基本单位,“以校为本,以组为本,以人为本”的校本研修支持系统。从被动接受的研修行为向主动寻求的研修行为过渡;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型组织转变;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思想,力求从一线体育教师个体层面,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谋求来自各个层面不同对象的帮助与支持,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最有效的形式,做到“小规模”“大效应”,,真正落实并完善校本研修。“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本支持系统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六位一体”教师教育策略。
图1 校本研修支持系统构建系统图
2.3.1 教研员搭桥
作为学科教学中坚骨干分子,教研员发挥组织领导,桥梁与中介作用[8]。教研员要了解自身服务区内每位体育教师的特长,挖掘潜力,各尽其才,发现典型。根据不同教龄教师特点和不同职业阶段,给予不同种类和方式的帮助,不搞一刀切;除了传达各种政策,专业导向之外,教研员更多地亲近一线教师,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教研员过去都是教学骨干,然而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削弱教学指导的实效性,应提倡教研员适时重回教学一线,更多地深入了解目前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更好地指导基层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后,利用教研员人际网络的优势,为基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牵线搭桥,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2.3.2 领域专家点拨
着重于专题讲座与学科前沿问题探讨,提供理论支持。“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科研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基层学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虽然有的教师有这样的需求,有一定的想法和设想,但是对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科研的方法加以总结和反思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提出以下设想:首先教研组需定期邀请学科专家来基层学校进行学科讲座,让基层的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科发展动态;再者以科研课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科专家帮助教研组开展科研工作,在摸索和实践中使一线的实践者真正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方向迈进。
2.3.3 高级教师引领
从高级教师自身角度来说,无论从教学经验还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来说,都是本学科师资中的佼佼者,是体育学科中的专业人才。然而就高级教师职业特点来说,处于职业倦怠期,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积极性、自律能力削弱。无论从名或者利来说,都已经无所欲无所求,往往只是挂个高级教师的名而没有真正起到高级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引领先锋作用。上海市现阶段中小学体育学科高级教师所比仅为12%,然而其中有4%的高级教师已离开教学一线,参与学校管理层或地区教育行政,实际在教学一线仅占8%,加之这些高级教师大多集中在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域,分布不均现象较为严重。基于这些客观的因素制约,如何将这些优质资源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辐射作用,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高级教师应定期的开设公开课并全程摄像实录,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细节,把握教学全貌,展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视频案例作为学习参考资料进入基层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缓解优质教师资源缺乏的状况;同时高级教师开设主题讲座,并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实时沟通,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上的实际问题,并适时加强科研方面指导,提高一线体育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2.3.4 骨干教师主导
骨干教师包括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9]。在访谈过程中得知,一线体育教师很想看好的课,很想知道怎样才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课堂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如何把握各个教学环节,是这些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骨干教师更应发挥其教学上的优势与特长,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把握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扬骨干教师教学之长,发挥骨干力量,使校本研修效率得以提高。首先,骨干教师定期在所在学块内进行公开课展示活动,言传身教,帮助学块内的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其次,骨干教师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以听教师的家常课、评课再上课的形式进行专业指导,给予更多的启迪与实实在在的实际帮助,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学习方式改变研究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再次,基层教师听骨干教师上课,课后点评示范课,重点关注骨干教师是如何把握课堂重点与难点以及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教学理念等问题。
2.3.5 校际联盟支撑
充分借助学块内的优势学校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国外学者乔依斯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所以往往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最为常见的校本研修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受到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解决问题也有一定局限性的。那么借助外校教研组的力量,或者搭建一个合作共进的平台,或许更能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首先以学块内具有较高优势的学校为基点,通过经常性地合作与交流,来提高自身校本研修的实效;其次提供更多的校本研修发展平台,以教学比赛、科研活动等形式来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2.3.6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是其他任何支持元素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对自我没有任何要求,创造再好的外部条件,给予再好的支持平台,无疑还是徒劳的。同时,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否将是未来本区体育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满足自我需求,有机地结合自己自身实际情况,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加之来自支持系统内不同层面人力资源的帮助,多方位、多层次地弥补校本研修的困难与不足。首先教研组制定组内成员学习计划,有明确目标,并予以监督,提高自我学力;其次教师经常性地记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好问题积累,主动寻找外力的帮助与支持;再次课前、课后进行常规性的总结与反思,适时地将一些教学经验用科研的方法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研修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于教师、学校、优质资源分配的原因之上,构建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六位一体”教师教育策略,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给予支持。校本研修的落实和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建立有效的内需与外导机制,是体育学科校本研修实施的关键;真正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建立三年至五年长期规划,每一个时间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建立切实可行的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与激励机制,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学校教师。
[1] 周登嵩. 学校体育学: 简编本[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 顾泠沅, 王洁.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 上海教育科研, 2004, (2): 4-13.
[3] 郑金洲. 若干教育术语辨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5): 18-20.
[4] 徐学俊, 周冬祥. 教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探索[J]. 教育研究, 2004, (12): 65-9.
[5] 胡惠闵. 从区域推进到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践范式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24): 61-5.
[6] 王祖琴. 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10): 50-3.
[7] 周红.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个案研究[D]. City: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8]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为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而努力——王登峰司长在华东师大全国体育教研员研讨会上的讲话[J]. 中国学校体育, 2014, (1).
[9] 党玮玺, 罗睿.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以甘肃省2010“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 113-6.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 - based Training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Han Shanshan1,Li Bo2,Li Qianlei2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and field interview research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front-line teacher education in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include teachers, schools and reg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pecialization of PE teachers in order to build a "six in one" school-based training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rain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项目编号:DXS2015102103144)
韩姗姗(199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排球教学。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Sport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China. 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G807
A
1005-0256(2017)05-0025-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