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加难教学法对初三男生50米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7-05-20夏菱花
汪 辉,孙 永,夏菱花
预先加难教学法对初三男生50米跑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汪 辉1,孙 永2,夏菱花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了预先加难教学法对初三男生50米跑成绩提升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进行教学分组实验,来检验预先加难教学法是否适合初三学生50米跑成绩的提升。经过8周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预先加难法适合在初三学生50米跑成绩的提升,其效果要优于不加难度的教学方法。
预先加难教学法;50米跑;实验研究
1 前言
50米跑不仅是中学体质测试的必测项目之一,也是中考加试的项目之一,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实验的开展活动。文献资料显示很多中学老师帮助学生提高50米跑成绩的训练方法大多是不停的跑,30米、60米和100米的练习或者是力量的训练。一般都是选择不停的变着距离的跑,很多学生厌倦这种无止境的跑步。也有文献显示运用提前加难的教学方法帮助训练者提高其它项目成绩,并且学生们一般对新鲜的教学方法会感觉到比较新奇。这些资料的准备有利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开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合肥市区某中学初三年级2个班(2013年9月入学)的学生,每个班各随机抽取2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两班学生身高、体重、投掷技术基础无显著差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50米跑”为关键词搜索文献,相关文献将“预先加难教学法”的定义为:采用预先加难教学法进行练习,加大难度、加大阻力进行练习后,突然将阻力取消,或将难度恢复到正行水平,对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在短时间内的后续作用(痕迹作用)下,来有效提高动作速度。本实验中的预先加难法主要是:在正确掌握50米跑技术的基础上,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采用手脚各加重0.5kg沙袋的重量,测试前先测试下同学们的50米跑的成绩。一个班的学生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指的是平常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不停地跑各种距离的跑,和不加任何难度的教学与训练方式。另一个班级采用预先加难的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然后进行分析。
2.2.2 实验法
实验采用“常规教学法”和“预先加难教学法”两种方法对两个班的男生进行教学与训练。分析学生体质测试中的50米跑、立定跳远成绩(下肢爆发力)和引体向上(上肢力量)的成绩,在两组无明显差异的基础上,随即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的总时间为8周,场地、课时和实验条件根据学校规定来定,练习次数、运动量和强度在实验中要有效的控制,两组教学方法的差别不宜过大,最后将两组的50米跑成绩进行对比。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组间的成绩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成绩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差异取0.05,非常显著性差异取0.01。
3 实验过程控制
3.1 训练时期划分
实验初期(第一周,4课时)。50米跑的研究实验是分为八周来进行的。一般的是一周三次体育课再加上一节课外活动课,中学的一节课45min,加在一起一共是32个课时。在实验进行之前的第一周,首先是对两个班进行50米跑的基本技术动作教学,让同学们基本掌握50米的技术要领。在第4次课的后半部分,对两个班级学生的50米成绩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学生的50米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级为教学实验班,一个班级为对照班。把第一次测试的成绩作为初始成绩,开始分组教学与训练。
实验中期(第二至七周,24课时)。第二周的第一次课到第7周实验过程之中,实验组的学生采用预先加难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手脚各加重0.5kg沙袋的方式进行训练,由于我们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是选择加重量,所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如果发现动作有变形的,就应该立刻停止对他的教学与训练,选择休息同时并纠正错误动作,不能因为重量改变了动作。而对照组就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
实验后期(第八周,4课时)。实验进行到第八周第一课时的时候,两个班级都将进行最后的训练,对照组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保持不变,实验组将进行卸重的教学与训练,把之前的加重去掉,采取和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这期间的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开始重新测试两个班实验后的50米成绩作为记录。其中测试的时候每个人是采取两次机会的方式,取最好成绩。将数据记录好作为实验后的数据,跟之前的数据再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对比;
3.2 训练内容安排
第一周。实验前进行50米的测试,然后进行50米跑的技术动作教学和练习,每次训练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都非常充分。
第二周至第七周。跑的能力练习手段,采用1000米跑中低强度持续跑发展学生有氧能力、30米加速跑发展起跑速度能力、60米加速跑发展起跑接途中跑能力、100米跑发展学生磷酸原供能能力,50米全程跑发展学生专项能力。辅助能力的教学与训练手段,采用抱头深蹲起、交叉步换腿跳发展下肢力量,仰卧起坐发展学生腹部力量。每一次课的任务都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并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改进。
第八周。最后一周时候进行卸重后的教学与训练,以50米专项跑为主要手段。在最后一课时进行50米跑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与训练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实验组采取的是从开始的训练负重0.5kg的沙袋,每次的练习都是必须佩戴,直到最后一周是卸重的练习;而对照组的训练是常规的练习,是没有加任何负重的练习。最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50米跑成绩进行对比。
3.3 测试过程
测试前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热身后休息15分钟,之后将学生带至50m测试起点,两人一组同时跑。每次测试进行两轮,取最好成绩。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两个班级学生实验前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成绩的分析
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测试两个班级立定跳远的成绩测试,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分析,班级1的平均成绩为1.84米;班级2的平均成绩为1.87米,经过统计实验前两个组是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测试两个班级引体向上成绩测试,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来对比分析,班级1的平均成绩为2.7个;班级2的平均成绩为2.8个,经过统计实验前两个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前的两个班级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一个实验整体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班级1,实验组为班级2。
表1 两个班级实验前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的成绩分析(均值± 标准差)
4.2 两组实验前后的成绩交叉对比分析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50米跑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50米跑成绩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成绩由原来的8.26秒提升到实验后的7.88秒;实验组50米跑成绩实验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成绩由原来的8.29秒提升到实验后的7.69秒。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50米跑成绩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50米跑成绩的交叉对比(单位:秒)
注:同组实验前后比较,★★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P<0.05,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1)预先加难教学法的生理机制。要先增加身体负荷的重量,要超过比赛的时候所需要克服的阻力,当身体基本适应之后,再适当的减少负荷量恢复到平常的负荷量,这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在正常阻力下完成动作的速度。而这个方法在50米跑中的主要运用是:通过加重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腿部蹬地的力量和手臂摆臂的力度,在此基础上突然转换成正常的负荷量时,蹬地与地面的阻力逐渐减小,增加起跑的初速度,从而提高50米跑的成绩。
(2)预先加难教学法的功效。50米跑也好似不仅仅是只靠力量素质,技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技术动作也是不可忽视的,要保证在技术动作稳定的基础上加重力量,否则就算是最大力量提高上去了,也不会有好的成绩。相对于一般的练习,预先加难的教学手段比较适合在短期内提高成绩。
(3)不管是常规教学方法或者是预先加难教学法都能有效提高初三男生50米跑的成绩,但预先加难教学法的效果更为明显,预先加难教学法更适用于初三男生50米跑的教学与训练。
5.2 建议
(1)在50米跑运动中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才可以采用预先加难的教学方法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2)在采取预先加难教学法的同时应该注意练习期间的运动负荷以及练习程度和练习的计划要完善。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3.
[2] 许宝林,陈鹏.加难法与减难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在初中跨栏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0,(11):64-65.
[3] 凌正风.选用不同重量球可提高铅球教学效果[J].体育与科学,1997,18(2):60-62.
[4] 郭科伟.不同重量的铅球在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 [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2,36(2):119-120.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e-plus Difficulty Method on the 50m Dash Performance for the Third Yea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ng Hui1,Sun Yong2,Xia Linghua1
By using literature, 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motion of 50m dash for the third yea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pre-plus difficulty method. After 8 weeks of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is compared. It is concludes that the method is fit for studen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whose effect performs better than regular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pre-plus difficult teaching method; 50 meter dash; experimental study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三项改革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GZXB201429);合肥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专业《运动训练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yj04)
汪辉(1981-),男,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第二作者简介:孙永(1981-),男,安徽萧县人,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
1.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College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2.中山市实验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3
G807.2
A
1005-0256(2017)05-0017-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09
第三作者简介:夏菱花(1993-),女,安徽马鞍山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