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言文的美丽初见
2017-05-19郑亚莉
郑亚莉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48-02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文言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汉语言的宝库。随着新课程改革,文言文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如何让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首先教师不要采用“中学化”的教学模式;其次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帮助学生揭掉文言文艰涩、难懂的“高冷”面具,让孩子和文言文来一场美丽的初见。笔者结合自己《小学生小古文一百篇》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粗浅地探讨。
一、兴趣为贵,初感文言文的“语象”之美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起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有成效。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学习。
1.对比激趣法。在《龟兔赛跑》的课堂导入环节,我先出示白话文《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读小古文。对比阅读之后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很精炼,白话文的故事有五百多字,而文言文的故事才35个字。对比之中,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比之中,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语象感知。趁着学生的兴趣顺势引入对文言文的学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故事引入法。《刺猬与橡斗》的教学伊始,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问学生故事有趣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味盎然地交流自己的见解。我顺势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幽默风趣的文言文,你想不想读一读?”教师先以白话文故事激趣,这样就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文言故事的难度。
二、诵读为本,初识文言文的“语韵”之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许多文言文的语言很有节奏感、音律美,通过诵读来体验这种美,是文言文教学必不可缺的教学方法,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其次,“读書百遍,其义自见”,多遍的诵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1.认读生字,读准。朱熹说:“学者观书,先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差异较大的字词较多,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正确整篇文章。
2.掌握节奏,读顺。朗读节奏就是文言文的句读节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做到停顿正确,重音、语气、语速等处理恰当,来表现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如《杨氏之子》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来理解这句的意思是:“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如果这句的朗读停顿不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那句意就变成:“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饲养的家禽”,显然是错误的。
文言文中的虚词,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也不尽相同。如《义鹊》中“噫!鹊,禽属也,非有人性也,乃能义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鸟乎?”这句,“噫”是感叹语气词,相当于“唉”;“何”是疑问代词,“乎”是语气助词,“何”与“乎”同时出现在一句中,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要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
3.见言感意,读懂。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要求学生字字读懂,句句读透,过多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常识,拔高学习要求。可让学生大致理解文意,对于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常见的虚词,教师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理解掌握。
4.形式多样,趣读。通过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师生接读、对对子读、打节拍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朗读《国之器用》时,我和学生一起打着节拍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学生打着拍子越读越顺畅,越有趣味。在教学《五官争功》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带着动作、用不同的语气将口、鼻、眼、眉的形象用朗读表现得个性鲜明、特点十足。
三、积累为重,初品文言文的“语味”之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文言文的教学也如此,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多积累,悟规律,习方法。
1.从文本中积累。很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都出自于古诗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这些珍贵的言语素材。在《山川之美》的教学中,我这样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学以致用,请根据提示在括号内写出文中的词句:
(1)如果我描写山高,就可以用(高峰入云)。
(2)如果我描写水清,就可以用(清流见底)。
(3)如果我赞叹山川之美,就可以说(欲界之仙都)。
2.在训练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锤炼语言,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伯牙绝弦》的教学,课前我出示了下列词语让学生读:
皑皑白雪 袅袅炊烟 皎皎明月 依依杨柳
潺潺溪水 啁啁鸟鸣 习习春风 绵绵秋雨
师:读着这些词语时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生交流)
这么美的画面在俞伯牙的琴声中都能感受到,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揭题)
在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几句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伯牙琴声的美妙,琴技的高超,我结合课前出示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那么伯牙的琴声中还有那些画面呢?请你结合这些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学生说着说着,这些AABC式的词语就牢牢地记住了,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重点语句的含义。
四、迁移为趣,初尝文言文的“语用”之美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指向“语用”的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特点,巧妙地实现读与写、读与表达之间的迁移,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1.在模仿中迁移。借助文本的表达技巧和特点,进行仿写练习,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日月星》这篇小古文中写了“日、月、星”三者比明亮,我让学生也做个“比比看”的游戏,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爸爸、妈妈、我,三者之中,爸爸最__,__次之,__又次之。
(2)__、__、__,三者之中,__最__,__次之,__又次之。
2.在拓展中迁移。文言文和现代文相同,许多文章的结尾虽言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浮想联翩,为学生进行阅读迁移提供了教学资源。《猫捕鱼》一文短小卻颇有童趣:“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想象一下那只全身皆湿的猫咪可笑的样子,续编故事。学生续写的“半文半白”的故事很有趣味:
猫气急败坏,围缸徘徊,呜呜而鸣。鱼游缸底,猫不得食之,恼怒跳入缸中,再次全身皆湿。
鱼惊,急跃起。猫捕之,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3.在深层对话中迁移。文言文语言精练,但内涵丰富,文中的格言警句是作者思想的精华,闪烁着智慧和哲思的光芒,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起和这些核心言语进行深层对话的桥梁、支点,引导学生感悟、思考、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积淀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生修养。如《上善若水》的教学,我让学生谈谈水的好德行对做人有什么启示?学生的见解精彩深刻:“上善若水是最高的德行,也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做人要像水一样谦虚低调、以柔克刚、甘于奉献、忘我不争;做人要像水一样锲而不舍、信念执着、奔向大海……”六年级的学生,能这样认识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相信经典文化的种子会深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在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受益终身。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学无定法,贵在兴趣。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门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引领学生轻松叩响文言文学习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尹超.《古文新读,短文厚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6年第9期.
[2]网上文献:裴京远.《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