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技能的重要性
2017-05-19左录会
左录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78-01
一篇好的文章的开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的开头也是如此。学习一篇课文,巧妙合理的导入教学,往往一开头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并激发学生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个教室能善于把握应用导入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能集中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情感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巧妙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善导的老师,教学之始,总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 上来。
精致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一种美好的境界。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讲课,手效点点入地,“箭无虚发”。教着轻松愉快,听着心倾神往。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雪地的小画家》一课的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优美的画,想想那画师怎样画的呢?要用笔,墨,颜料,纸对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特殊的画,不像叔叔,阿姨的画那样,不用笔,墨,纸去画,而在雪地里作画。大家猜猜,这画家都是随?又是怎样画的呢?”
这段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的兴趣与欲望顿时高涨起来,迫不及待想打开书看个究竟。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因势利导,轻松,愉快地鼓励学生到教学中来。
二、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赋有艺术性的导入,能巧妙地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并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富有创造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例如,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同学们,观察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鸟?是一只乌鸦。它遍身乌黑,大大的嘴巴,在干什么?口渴了,找水喝。它喝着了吗?是怎样喝的?
这段导语把贯穿全文的线索用四个问题串起来,让学生从静态额三幅画中寻找到答案,思考结果。这一入课文的巧妙运用,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一开始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思考是全方位的。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突破学习难点,重点
教师上课伊始简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导入技能的重要作用。巧妙的导入能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这是学习一篇课文有效的开头。
事实证明,当学生事先知道教师期望做什么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立,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像学生讲明学习目的,意义,难点,重点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持久地保持注意力,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如,《飞夺庐定桥》一课的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不少红军战士英勇杀敌,克服重重困难的课文。板书《飞夺庐定桥》,泸定桥在哪儿?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的?结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把握了全篇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带上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
这样的导入,通过抓住“飞夺”这一词,贯穿全篇,把文章的重点,难点,一下子集中到四个清晰的问题中去统领全篇。使全文的学习线索清晰,主干分明,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四、使教学内容新旧衔接,起桥梁过度作用
导入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其中心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每堂课的开始,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节课和以前所学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样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有计划,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细致入微,潜移默化入题“知新”。新旧衔接,自然过度,这样的导入还可以提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化解新知识中的难点。
如:小学语文十一册中《一夜的工作》一课的导语,师:在三年级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描写周总理的,谁还记得是哪一课?生:《周总理的睡衣》。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周总理穿了多年的睡衣,又缝又补,舍不得丢。表现了什么品质?表现了周总理艰苦朴素,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对了,敬爱的周总理生活上是艰苦补素,工作上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同学们一定将再一次为周总理的忘我精神所感動。板书:一夜的工作。
这段导语,在师生互动中,把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两篇文章有机地衔接,比较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深入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按照课文的内容,巧妙,灵活自如地运用导语教学,这样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能收到试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