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同安,山脉轰然而来
2017-05-19吴颖雯
吴颖雯
厦门通常被认为是海岛城市,但因为有了同安滚滚而来的山脉,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海边山城了。同安地区,有六成是山,这在风光旖旎的鹭岛,是一笔还未被充分利用和享受的美丽资源。
相较于厦门岛内低矮的丘陵,同安的高山有着君临其下的气势。连绵的山呈梯状往中间聚拢,塑造了一个拥海的马蹄状。这种地形在闽南人眼中,是个聚财之地,诚如长泰,故有“金长泰,银同安“的说法。但不同于长泰拥有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同安的山更为“攻城略地”。千百年来孕育出来的村子洒落在群山间,班次屈指可数的公交显示出山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不便,但更不能忽视的,是这种代价所争取来的安全与舒适,出世与自我,尤其在农耕时代。如今,我们需要重新看待这片连绵的山,接受山的馈赠。
择水而栖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从高山奔腾而下的西溪、东溪、官浔溪、埭头溪等,干流总长117.28千米,为早期生活于此的人们提供漫长的生命线。而丰富的山地资源带来了多样的物产,成为古同安贸易之路上的重要角色,香菇、药材、茶叶等在茶马古道间运载,在西溪、东溪上流淌。穿梭在山林间的茶马古道,开始有小镇的出现,如同汀溪半岭、前格五里岭,出现了客栈、商铺、饮食店等,人们聚集于此,享受物资集散地的繁华。除此之外,开始有人将眼光放在同安更为广阔隐蔽的山林中。莲花澳溪的郭氏祖先因战乱从德化县搬迁于此;白交祠的杨氏祖先从永安县搬迁至军营,又相中白交祠这个风水宝地,成为当前厦门海拔最高行政村的居民。
海边的渔村,通常一村一姓,因为性格彪悍,领土意识强烈,容不下他族;山中的村子则不然,有着更多包容,总能在村子中发现多个姓氏的杂居。
梯状的山脉,给高山村、半山村、平地村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人们可以在高山的白交祠里享用甘醇的乌龙茶,在半山的澳溪村进行葡萄采摘,在平地的郭山村间购得有机蔬菜。
有人说,山里的人很倔,诚如对土地的寸土不让,而初访同安山中人,倒是觉得他们多情。在半岭,有许多保存完好的石头房,大块规整石条与卵石修葺墙体,灰瓦盖顶,燕尾脊高翘,是异样的闽南建筑风情。很多城里来的人看上这边的房子,想要租下,当地村民大多宁愿空置也不愿意出租,因为那是他们的根,三不五时回来祭拜,还有个家在这里。“喝茶”是在同安最常听见的招呼,尤其在山中的村落间。知根知底的小村中,外来者甚是显眼。游走在村落间的狗象征性地吠了两声,倒是引来了村里的老人,他们用磕巴的普通话热情地问候着,招呼进门泡茶。如果不赶时间,进到凉爽的石头房内,村民会熟练地泡起自家种的乌龙茶,招呼道,“请吃茶”。
种菜,养蜂,抚琴,访古,好生活开门见山
知道莲花镇的军营村,是因为它的云海。军营村位于同安的第二高峰状元尖脚下,与安溪相去不远,村中的高氏家族即是在明代从安溪大坪搬迁于此。军营村的名字,源于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的屯兵扎营。相较于村名的“严肃”,村落风光却浪漫许多,常年云雾缭绕。
为了窥视那片云海,我们走上了漫漫长途。900多米的海拔,山路蜿蜒。前一天的倾盆大雨,让晨间的村子模糊在厚重的雾气中。爬上高处,眼下是延绵的梯田茶园,腰带一般缠绕在山腰。不远处,山头云层灰蒙,一束阳光悄然穿透云层,照映在茶园上。这一路的周折,都值得了。
汀溪的半岭村,有着繁华散尽后的悠然。
半岭位于同安、安溪、南安三县交界处,是同安宋元时期茶马古道的起点。四千米的古道上曾经商旅云集,牲畜不息。随着上世纪三十年代马路的兴建,半岭古道逐渐失去了交通枢纽的价值,昔日市集交易所在地的半岭也归于平靜,遗留下来的、曾作为客栈、杂货铺、点心铺等古厝,提醒着当年半岭的繁华。
半岭随处可见的石头房旁,是有限的耕地,三两老人在耕作。村里的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种植早已不是村里的经济来源,老人的耕作倒更像是出于对土地一贯的亲近,闲来大把时光,与田同在。老人笑言道:“老鼠比我们更热衷这些作物”。在这里,狗见到我们都不吵闹,老人有“种豆南山下”的悠然,外来人野路已融入当地生活,在租下的老房子里养花喝茶弹古筝,倒是闲情。在半岭,时间像是放慢了脚步。
同是在茶马古道上,平地上的褒美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同安当年海外贸易的兴盛。
在褒美,有种特别的古建筑——匣钵厝,以河床上采来的卵石砌筑地基,以汀溪窑里珠光青瓷的废料匣钵碎片作建材。这些建于清末民初的闽式传统建筑,在褒美湖(以褒美村为代表的周边20多个自然村)一带皆有遗存。恰是当年汀溪窑的兴盛,珠光青瓷的盛产,才能遗留下如此众多的匣钵废料可以成为建筑材料。
对于汀溪文化站站长刘良镇而言,珠光青瓷因为“珠光”而无法成为今年金砖会议赠送外宾的佳礼,是件极为可惜的事情。但“珠光”一词正是见证了同安珠光青瓷及外贸的辉煌历史。宋代汀溪窑等窑址生产的瓷碗,经由隘头 “划船潭”,顺西溪入丙洲到泉州港,再从泉州港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其中的茶具深受日本茶祖珠光(1422-1502)的喜爱,研究者故而冠名“珠光青瓷”。而今汀溪窑遗址深藏在汀溪水库中,水库库区原来窑内、黄坑等瓷户的后裔也在水库动工前搬离。褒美的匣钵厝成了窥视当年汀溪瓷辉煌的一个窗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