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图”引“玉”

2017-05-19乐丽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插图

乐丽红

【摘要】插图是与教材文字密切配合的图像素材,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资源。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却对它置之不理或无从下手,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而且无形中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作为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研究使插图为教学生色,甚至成为教学环节中别具特色的亮点。本文就课前如何选图和课中如何巧妙运用插图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插图 选图 用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2-02

初中生由于受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影响,比较喜欢形象性的东西。课本插图,融入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地补充了文字描绘的不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和陶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教师能活用课本插图,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和灵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教学时课前要精选插图,课中利用插图引疑、激智、促记从而使教学环节别具一格。

一、课前精“抛图”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而插图是教师“教”的重要素材和学生“学”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抛图”。教师该如何选图?在选图时既要根据课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学生学情。

1.依“教”选图

新教材中插图数繁类多,如地图、景观图、文物图、表格柱状图、思维导学图等,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每一页都有相应的插图,如《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仅一课时就有历史插图3幅。这些图片中有些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有些只需学生了解即可,比如本课中《三国鼎立形势图》需要学生掌握理解,《古隆中牌坊》插图则需一般了解。 教师如面面俱地详细讲解既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突出重难点。而“依标施教”是新课程教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钻研课标把握三维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相应的插图,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突破重难点高效完成三维目标。

2.依“学”选图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因此,在选择插图时教师要“以学定教”,既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又要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只有根据学情精选插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插图学生都会感兴趣,教师要学会有所取舍,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网络等途径选择合适的图片加以补充,比如,《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一课中教师就补充了《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等图片,只有选择符合学生“口味”图片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巧“引玉”

1.导入新课:以图引“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知矛盾冲突,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使学生迅速由课间的思维抑制状态到课中的思维兴奋,学生角色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因此在导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创设问题情境,以图引“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和积极性。

例如在《石油宝库》一课中教师PPT展示课本插图3-67《沙漠中的都市》并提问:①你知道图中摩天大楼叫什么?在哪里?地位如何?②建筑这些摩天大楼的财富从哪里获得?问题一抛出学生进行各种猜测和争论。于是学生的思维火花迅速点燃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体探索意识。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石油宝库》新课教学。

2.主题探究:以图激“智”

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基本能力---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而插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借图析文、绘图。以图激“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1)观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插图尤其是地图往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即获取信息。比如在《用机器种庄稼》一课中教师PPT展示课本插图3-11《美国本土地形》、3-12《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气温和降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标题、图例和注记并从图中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比如学生从两幅图中获取如下信息:①美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特点和河流。②美国中部地区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适时点拨并顺势引出“美国的农业生产”的探究教学。可见图的使用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为下一步探究环节埋下了伏笔,使课堂教学自然且富有美感。

(2)析图----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

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不仅仅是三维目标要求也是近年中考的考察目标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材插图让书中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直观,有时甚至千言万语不及一“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图析文”,即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积极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在《山地之国》一课中,教师PPT展示课本插图3-26《阿尔卑斯山区的地形》和图3-25《覆盖着冰雪的高山》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①根据图片分析瑞士的自然环境特征怎样?②这样的自然环境的有什么优劣势?③根据瑞士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瑞士的出路在哪里?课堂中教师借用插图使“陌生的”瑞士在学生观念中生动形象地展现,这样迅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思考而不是要我思考,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3)绘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重“知识记忆”而轻“动手实践”,学生的“绘图”能力往往被忽视。绘图的过程是通过图像形式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学生动手画图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PPT展示《三国鼎立形式图》,要求学生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上《大洲和大洋》一课时,教师PPT展示图2-8《七大洲和四大洋》,要求学生默画出大洲大洋简图。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其中不乏有创意之作。

3.课堂总结:以图促“记”

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离不开知识点的记忆,而课堂总结是对整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传统的讲授法总结容易导致讲者索然,听着乏味,至于记忆效果则微乎其微。教师如能采用图片(图示)總结,则可以让课堂图、声并茂。这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抽象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轻易地巩固。比如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PPT展示《东汉末年形势图》、《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课本插图4-3《三国鼎立形势图》,利用这四副图片教师点拨学生回顾课堂知识点,这样使历史知识点的巩固事半功倍。

总之,插图不是可有可无处的摆设,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找对插图,找准插图的可用点,充分挖掘插图的利用价值,运用相应策略,使课文插图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放射出令人瞩目的奇光异彩,使社会课堂充满春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新民.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J].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8).

[3]瞿梅福.学为主体教育思想的践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插图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