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问候”实验

2017-05-19赵华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桥问候行为习惯

教育是什么?真正的课改是什么?不是一套又一套的理论,更不是标新立异的模式———那些理论与模式可能让我们的老师越来越不会教,学生越来越不会学。我深深赞同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共学、共事、共修的办法,才是真正的教育。”———长沙市高新区金桥小学校长赵华

开学时,我和老师们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名称为“享受问候”。

实验缘于一次班主任座谈。刚来金桥,总听老师们有这样那样的抱怨:“孩子们不晓得打招呼”“越大越不知道叫人”“家长也不知道教”“实在强调得多”……我拿出多年前的一篇学生日记和老師们分享:“老师让我们向他们问好,我问好了,老师也没理我,我不喜欢她,下次见到她我就走远点。”老师们沉默了一会。一位年轻人发言了:那就让我们先向学生问好吧!

实验就这样开始了:针对学生不会或不能主动向人表达问候的现象,我们分析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成因,制定“教师主动向学生问候”的礼仪教育计划。教师互相提醒督促,两个月之后观察学生行为变化。最后由学生成长中心形成调查报告。

两个多月来,每天清晨,我都会站在校门口,主动和学生说“你好”“早上好”“你们好”“怎么今天看起来不高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回头向爸爸妈妈说再见”“你这身打扮可以引领金桥时尚”“书包没拉好”……每一周的教师会上,我都会问老师们,你向学生主动问好了吗?看看实验记录:第一周,学生或看你一眼,或回你一句,或低头快速离开。第二周,学生主动向与他打招呼的老师问好。第三周,有学生开始主动向老师问好,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家伙会说“Hi morning”。第四周,学生开始向进校门见到的所有人问好。第五周,校园里问候、招呼不断:“校长,上周怎么没来给我们上课”“黎老师,我可以上你办公室找你吗”“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这本书借我看一下”……

这个本不求结果的实验让老师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是老师们学会科学地分析教育问题。老师们分析金桥学生不主动问好的原因:学生性格使然,不愿主动和人交流;对新集体不熟悉,还在观察;害怕老师;有些孩子一开始是积极地和老师打招呼的,可发现老师要么不理他、要么面无表情点一下头,时间一久,也就失去了和老师打招呼的兴趣;学校及家庭的教育引导缺失等。老师们知道用“行为心理学”理论来制定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计划,运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态度形成三阶段说”研究做理论支撑:第一阶段,顺从。第二阶段,认同。第三阶段,内化。后来,有人把这个理论叫做“21天效应”。我们大可不必机械地去执行,因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更何况,我们不是为了收获什么而去做的。

二是教师自身礼仪素养得到改善。一些不懂得与人打招呼的年轻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变得有礼貌了。

三是新集体变成了新“家”。金桥这个成立不到一个学期的大集体有了“家”的感觉。师生之间彼此熟悉、认可。教育是什么?真正的课改是什么?不是一套又一套的理论,更不是标新立异的模式———那些理论与模式可能让我们的老师越来越不会教,学生越来越不会学。我深深赞同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共学、共事、共修的办法,才是真正的教育。”“享受问候”实验不是模式,不是理论,彰显的是一个教育群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及其执行力。“在金桥,我们自由生长”。亲爱的金桥师生,就让我们从“享受问候”开始,共同营造我们的幸福家园吧!

猜你喜欢

金桥问候行为习惯
金桥月历
问候武汉
金桥月历
金桥月历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最美三月天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职场中的问候礼仪
我爱金桥
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