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朝:涵养学校生命气象
2017-05-19崔潞陈良根
崔潞+陈良根
在长沙,在湖南,雅礼中学始终是老百姓心中的理想学校。人们常说,雅礼的学生,就是不穿校服,也能分辨得出,他们身上有一种“雅礼气质”。学校是有生命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气象。在刘维朝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百年积淀濡染蕴涵的厚重内敛、儒雅沉静,是几十年教育实践成就的质朴仁爱、勤谨睿智;他的心中有大爱的情怀,有不渝的信念和理想,他所植根于斯的百年雅礼,必能涵养出新的生命气象,必将拥有无限宽广的未来。
传承“雅礼精神”,坚守教育本真
雅礼的校训是“公、诚、勤、朴”,建校之初,雅礼教育就着眼立人、育人,一直有重视品德教育、能力培养的传统。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雅礼就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课外活动广受赞誉;新中国成立后,雅礼全人格培养的理念、优秀的学风校风和教育教学质量,更是深得人心。
2001年刘维朝接任校长时,基础教育的版图上还盛行着“高考为王”的导向,大部分高中校无从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怎样才能做好校长?做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把学校往哪里带?”
上任之初,这些问题一直萦绕着刘维朝。思考的答案是:不要办一所人云亦云的学校,一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校,要办一所“养成学生健全健美人格”、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学校;雅礼教育的薪火要传递下去,要保持它独特的气质和生命力。
在基础教育领域,刘维朝当属率先看到远方、找准方向的一批人。2001年,他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出,中学时代就是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品行、学力、身心和创新的基础,真正把“人”立起来。作为校长,他的坚守与追求让雅礼教育有了根,让学校发展有了方向。
教育的本真是育人。在学生培养上,刘维朝提出“自主教育、个性教育、开放教育”三大育人策略;提出雅礼要培养具备“领袖素质”“服务精神”“创造才能”的人,雅礼的学生应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展现“品德高尚,行为高雅,能力高强”的独特气质。
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的抓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刘维朝说,一所个性化发展的学校如果不能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渠道,就等于没有了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个性。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让喜欢读书的孩子读好书,让喜欢动手的孩子能创造。在刘维朝眼里,生命的差异是教育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差异存在,教育才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充满趣味。
为了成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雅礼有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为主要路径的课程建设思路;有了由“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课程门类、“社会人生类、科学创造类、国学精粹类、西方文明类、生活百科类、国际素养”六大课程模块构成的特色课程体系。于是,在雅礼,每个生命都竞相绽放。
然而,发展的路并不平坦。最初几年,家长有疑惑,担心影响孩子的升学;老师有不解,因为工作压力难度增大。2005年高考发榜,在长沙“四大名校”中,雅礼排名在后。于是,刘维朝和雅礼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老百姓议论纷纷:“雅礼怎么了?”
一些家长非常不满:“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这下可好了!”
部分专家也有质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上不了好大学,怎么奠基?”
面对各方褒贬批评,刘维朝关在办公室“闭门思过”,“一个多礼拜,找了三四十人”,逐个与同事分析交流、剖析原因。最终,他坚信:雅礼的育人策略没错,发展方向没偏,办学也需要定力,不能自乱阵脚。“没有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是难以服众的。”经过认真反思调整,学校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一方面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最终实现了“育分”和“育人”完美结合,重新赢得社会赞誉。
现在已是职业赛车手的曹宏炜当年来考试时,雅礼并没有赛车这项特长生计划,在了解曹宏炜的相关情况后,刘维朝决定将他招进雅礼,并在日常学习之余,支持曹宏炜去完成自己的赛车梦想。
“我最感激雅礼的,就是他用六年时间教会了我一个态度,那就是:如果我想做一件事情,那我就去做,因为没有什么比成为自己更重要的事儿了。”曹宏炜说。
2016年毕业季,雅礼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在“爱雅礼,永不说再见”的毕业发言中说:“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信息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打个比方,有人说雅礼怎么两年没出状元了呀?其实我们自然希望状元在雅礼,但如果是牺牲爱好和实践的时间换来一个状元,与培养一个品行端正、个性阳光、能力全面的全省第十名,雅礼无疑会选择后者。三年公勤诚朴,一生公勤诚朴。这样的教育给人的影响是终身的。”
“抓3年,看6年,心里想着60年”,这是雅礼的传承,也是校长刘维朝的坚守和追求。
追求诗意管理,坚持内涵发展
刘维朝说:“家长和学生选择一所学校,往小点说,是选择了一种教育模式,往大了说,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他心中,始终怀抱着理想、温情、感动、幸福这样的情愫,他希望它们能在校园里深植、浸润、流淌;他的教育思想里,精神塑造、人格培养、能力锻炼这样的语汇,一直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中。
诗意的管理从大处着眼,以人的发展为本;从细处设意,坚持多元评价、民主公开、有法可依。一如刘维朝所说,学校发展需要教育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合力去推动,在这个共同体中,校长要让大家能看清楚方向,感受到快乐,以有品位的文化,办有魅力的学校。
教职工大会上,刘维朝多次强调:“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学生戴高乐,曾组织了一场 TED的演讲,因为缺乏会务经验,与学校沟通不足,场地在活动将要临近时还未落实。这个孩子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校长,没想到刘维朝仔细审阅完他的活动方案后,耐心细致地和他交代了活動执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二话不说和他一起去协调解决了场地问题。
温暖的种子最容易开花结果。早在高三就拿到耶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戴高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而是个把大量时间用在了“非主流”兴趣上的学生。他说:“我从小喜欢小动物和植物,初中迷上了有趣的生物实验,一进雅礼就参加了生物奥赛组,还组建了环保科技创新小组,小组活动很有趣,在和同学的探究式学习中,我们把一些课题研究得很深很透,如果仅仅为了高考,对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会那么深入的。”
2016年高考,刘维朝作为雅礼中学考点的主考,在教学楼前发现一名因受伤而坐轮椅前来参考的外校考生。他马上跟考務人员反复叮嘱,一定要做好这个考生的个性化服务,确保他能顺利高考。
时刻为学生考虑,把学生的发展、诉求摆在第一位,这是他认定的当老师、做校长的基本素养。不仅仅对学生如此,对教师、对员工、对家长、对外来服务人员,都是这样。
学校校史馆名师墙上出现了两位校工的照片,和所有特级教师、学科名师一样,受到大家的尊崇,原因是刘维朝在很多校友的回忆中多次听到两位校工的名字和事迹。“不管在什么岗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影响学生成长的就是名师。”“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作为校长,他让师生之间、师生员工与学校之间,不再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简单勾连,而成为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充分的人格尊重,让雅礼成为所有师生和校友的精神家园。每逢假期,总有校友回到雅礼重温青春岁月,一些在外地求学的毕业生会“先回校,再回家”;甚至在大学校园,不少学生还身穿雅礼校服,也许,它会伴随许多学生一生。
诗意的管理营造出诗意的文化,陶冶出诗意的教师,成就了诗意的教育。它让课堂少了浮躁与功利,让学生有了高尚的人格、高雅的情趣、高远的追求。在教改风潮此起彼伏、内容形式日益出新的当下,刘维朝始终认为“校园就是校园,就应该安静”,有这样的理念,他“师德立身,学术立校”的内涵式发展策略才能在雅礼落地生根。
雅礼的教师对学生有最深切的关爱,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在学生口中,他们的数学老师“汤哥”,能“横扫包括二面角在内的数学概念,轻松幽默却功底深厚,大大咧咧却细心如父”;英语教师“罗妈妈”“不只是语法教母,还有电影、游戏、诗歌”,更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政治老师“男神田”“明明有霸道总裁气质偏偏靠暖男形象横扫文科班,把供给侧改革精辟归纳为‘有效和‘有效率”;历史老师“旭爷”“身怀一代宗师气概,课始至课终未尝阅课本笔记丝毫,然流畅通尽能一揽书中要点,亦能旁征博引”;还有语文“老王”“讲起课来有时像沙场上窄袖银枪、呼啸往来的将军,有时又像楼阁里颓唐饮酒、失意挥笔的文人,私下里,也会顶着几撮呆毛一脸认真地看着你,亦师亦友真挚坦诚地与你聊天。”
在雅礼举行的一次以“我的老师”为题的征文活动中,全校3000多名学生写出了200多名心中的老师,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老师在学生心中都“有个性”。
刘维朝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师德作为考量教师的核心尺度,给予教师充分的学术尊重。学校有“雅礼讲坛”“教学开放周”等载体,可以让教师尽情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近百门,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十几项;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国家、省市骨干教师,长沙市首席名师等一批在全国、省市享有盛誉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朱全民信息学名师工作室”“程悦康物理名师工作室”“杨柏群名师工作室”等成为了名师培养的“孵化器”。
雅礼的学生说:“雅礼从来不乏优质老师,只要你愿意配合、愿意努力、愿意去使用这种优质资源,你的水平、你的视野,自然会有质的飞跃。”
雅礼的干部说:“尊重和呵护每一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已成为雅礼师生的下意识,可以说,校长的理念已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于是,文化育人成为了可能。”
校长刘维朝则对他的学生说:“有一种气质叫做‘雅礼气质,是因为雅礼气质中有一种‘高雅能独立于天地间。这份高雅源于百年的积淀,更在于你们的传承创新;这份高雅展现于你们踏出校门之时的优秀,更在于你们未来摒弃社会喧闹、对至真至善至美的选择。”
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引领作用
百余年前,雅礼校训“公、诚、勤、朴”的第一个字就是“公”。刘维朝带领雅礼师生赋予了它“心忧天下、自觉担当、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新内涵。
刘维朝对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一直十分关注,30多年教育生涯中,他多次下乡帮扶贫困薄弱学校。担任校长后,发展教育让贫困地区脱穷脱困,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的责任,逐渐在他心里扎下根———把雅礼的优质教育资源给更多学校、更多教师、更多孩子分享。
自2010年至今,雅礼中学的教学开放周已成为一个传统。每年的11月中下旬,雅礼中学都会敞开校门,全天候开放,与教育同仁和各界人士交流共享。
2015年的开放周推出了涵盖13门学科、共77节的推荐课,每一节课都经过了教研组集体讨论和任课老师的精心准备:
湖南新高考即将采用全国卷之际,数学组屈检嗣老师通过全国卷与湖南卷的对比,对全国卷的重点考察方向作了一些判断:“回归基础,稳中有变;提升能力,策略应变。”
英语“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利弊讨论”主题讲坛中,教师重点探讨了通过视频课程先学后教对学生的影响,对前沿教育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待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只手打孔家店这个口号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不是最好的口号?”历史课上,学生通过深入讨论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雅礼的老师说:“这两天像一次盛大的聚会,说的想的都是教学的事情。”
“在雅礼听课两天,深切感受到了这里学生的优秀、老师的热情”,广西泉州中学一位老师说。
“刘兴鹏老师的课,用学生视频导入,用传输软件快速展示,充分运用了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有老师在听课表上反馈。
也有这样的意见:“PPT的字太小”“将有机物的书写替代单纯的口述更能发现问题”……
教务处王良主任表示:“雅禮开放周承担了示范性学校的社会责任,形成区域意义上的教学研讨氛围,增进教育同仁的交流沟通,同时也促进了老师在教学上的成长。”
开放是示范、分享,对雅礼来说,也是交流、收获。
如何让雅礼的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一直是刘维朝心中长久萦绕的问题。
早在2002年,雅礼中学由政府贴息贷款收购了一个民办校,建起国有民办南雅中学,全湖南第一个教育集团“雅礼教育集团”也由此应运而生。雅礼中学副校长被派该校担任校长时,面对的是远离城区的一地黄土、几幢教学楼,初高中加在一起的700多名学生,电脑、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和设备一应全无的“空壳子”。如今,14年过去,南雅已蜕变为湖南名校。此后,雅礼又相继托管了一系列的薄弱校,目前全长沙雅礼旗下的学校已达9家,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极大缓解了地区“择校热”。
在一次全省工作会上,得知湖南省内还有很多薄弱学校做不了实验、没有校本课程、没有社团活动,他便找到其中之一的宁乡七中,主动帮扶,亲自到学校调研、做专题报告、带备课组长交流经验、组织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帮扶校逐步开设了校本选修课、心理课,组建了学生社团、女子足球队,学生的课程选择和课余活动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宁乡七中校长谢海南说:“雅礼结对七中,最大的收获是对我这个七中校长在理念上的启迪、引领,并通过我而深刻影响了学校的发展速度、质量与方向。”
雅礼中学对口帮扶共建的,还有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一中、长沙大学附属中学、张家界市慈利一中等,通过理念引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生交流、文化共建等,帮助他们提升办学质量,成为区域名校。
2015年4月,经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刘维朝成为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班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7月,刚结束在北京人大附中培养基地的第一次集中研修,回到长沙,他就着手组织领航班名校长工作室各成员校的暑期工作会议。
过去几年,通过输出品牌,输送先进教育教学经验,集团内新学校高起点跨越,薄弱校改变颓势焕发活力,均成为区域内名校。但以前几次暑期工作会议主要都是以师资培训、教育教学专题为主,很少从整体上以文化引领统一各成员校价值取向,以至于有些成员校还或多或少存在目标不清晰、认识不全面、行动不坚决等问题。刘维朝把这次工作会议的主题定为“文化引领、内涵提升、增强信念、协同创新”,在工作报告中深入阐述了雅礼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激励全体成员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为涵养学校生命气象,办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而努力。
会议结束,雅礼成员校共同发表了《雅礼教育宣言》,“雅礼精神”“多元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等共同的价值取向被写入宣言,成为雅礼中学和所有成员校共同遵守并躬行实践的行动纲领。
刘维朝说:“我们一方面强调坚守雅礼的文化内核,一方面要帮助新的学校实现特色发展。我们并不希望每所学校都一个模子,而是希望实现雅礼共性和分校个性的统一。”“在传承母体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各学校文化创新,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