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视野下的黄梅戏音乐发展探究

2017-05-19梁晓宁

关键词:开发方式黄梅戏旅游

梁晓宁

摘 要:黄梅戏作为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瑰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广为流传。黄梅戏不仅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还有着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首先从人才老化、剧目陈旧、观众锐减三个角度分析了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其次,探讨了黄梅戏的旅游价值,包括丰富旅游景点、提升旅游层次、传承地方文化;最后就如何着眼于旅游产业发展黄梅戏音乐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黄梅戏;旅游;开发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18-0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乾隆年间流传至安徽安庆,并在吸收、融入安庆官话以及徽戏的相关特征后,发展为今天具有浓厚安徽地方特色的剧种——黄梅戏。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唱腔流畅,表演质朴,在皖、苏、浙、闽、赣、鄂等地尤为盛行,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与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黄梅戏在发展传承中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创新乏力、创作萎缩、听众锐减等,对此,将黄梅戏融入地方旅游是新时期发展黄梅戏音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门类,近年来发展尤为火爆,安徽作为传统的旅游大省,有着难以计数的自然人文景观。将黄梅戏融入其中,既能实现黄梅戏自身传承与发展的目标,也能丰富地方旅游景观,打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举两得。文章就旅游视野下的黄梅戏音乐发展做了相关探究。

一、黄梅戏发展现状分析

(一)人才老化

黄梅戏以青春爱情故事居主,如《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牡丹亭》、《春香闹学》等,这些曲目既有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有欢快流畅的曲调,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因而,对演员的年龄有着较高的要求,大都以年轻演员为主,如50年代的严凤英、80年代的五朵金花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然而,当前的黄梅戏演员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现象,除了省级剧团、市级剧团等少数剧团年轻演员较多以外,大部分剧团存在着演员年龄结构偏大、人才老化的情形。尤其是在县以下的戏班中,年轻人的身影近乎绝迹,人才断层是目前黄梅戏发展的最大困境。

(二)剧目陈旧

黄梅戏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经典剧目为数不少,最具典型意义的仅为严凤英1955年摄制的《天仙配》、1959年摄制的《女驸马》以及1963年摄制的《牛郎织女》等。正是这些经典曲目和唱腔,使得黄梅戏成为风靡全国的剧种,声势仅次于京剧。文革后,黄梅戏音乐和其他剧种都受到了冲击,文革结束后,黄梅戏发展迎来了春天,更出现了“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等五朵金花。但在剧目创作上,却略显乏力,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作为黄梅戏整理、改编、创作的中坚,主要成就仍在传统剧目的现代展示上,剧目创新略为不足,以黄梅戏展示现代生活的优秀剧目相当稀少。

(三)观众锐减

尽管与其他地方剧种相比黄梅戏有着基数庞大的观众,但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黄梅戏的观众也呈现递减的态势。并且,年龄鸿沟非常明显,年青一代群体很少对黄梅戏感兴趣,即使在黄梅戏的故乡黄冈、安庆等地也不例外。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好莱坞电影、格莱美音乐、日本动漫、韩国组合歌曲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迅速“征服”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心,很少有年轻观众喜欢欣赏慢节奏的传统剧目。加之,黄梅戏等传统剧目过于保守,未能紧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观众人数不可避免减少。

二、黄梅戏音乐的旅游价值探讨

(一)丰富旅游景点

旅游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中的重要支柱,而地方剧种则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黄梅戏形成于安庆,有着极为鲜明的安庆特色,比如黄梅戏的发音吐字与安庆官话紧密相关,而黄梅戏的韵律则有着鲜明的徽戏特征,将黄梅戏表演穿插到安庆乃至安徽各旅游景区,如黄山、天柱山中,可以丰富景区景点与观瞻性。

(二)提升旅游层次

文化旅游是当前旅游的主要类型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还将加大。不仅如此,文化旅游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融合态势,一方面自然观光景点了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品、服务日益依赖于传统的旅游景区平台。黄梅戏在安徽各地,尤其是对安庆旅游景区中的融合与发展,对安庆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弘扬的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是提升游客旅游层次的有效手段。

(三)传承地方文化

现代经济的发展以人口的自由流动为主要特征,这在促进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的同時,也日益侵蚀着地方原本赖以为生的精神温床——地方文化。目前,地方文化在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呈现出普遍凋零的态势,安庆等地也不例外,黄梅戏无论是演员还是听众都在大幅度减少,这对安庆地方文化的传承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将黄梅戏和地方旅游结合起来,等于为黄梅戏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三、基于旅游视角的黄梅戏音乐发展策略

(一)以政策扶持为引领

强大的政策扶持是黄梅戏音乐发展的前提,也是黄梅戏与地方旅游相结合的前提。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传统文化的日益复兴,安庆市、黄冈市、黄梅县两级政府对黄梅戏的重视有增无减。黄冈市实施的人才工程、精品工程为黄梅戏培育了两位梅花奖得主,为黄梅戏与旅游业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庆市更是将黄梅戏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来打造,并将安庆最大规模的经贸洽谈活动命名为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这对黄梅戏来说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当然,为了更好地将黄梅戏资源融入到地方旅游产业发展中,安庆、黄冈等地方政府还要从项目审批、税收等多个环节给予政策扶持。就项目审批而言,在旅游开发公司根据安庆的旅游景区而开发的与黄梅戏相关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中,政府要在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优化审批程序,为旅游开发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就税收而言,政府可以给予旅游开发公司必要的税收减免,增强其产品、服务开发的欲望。

(二)以景区建设为重点

音乐与旅游的融合离不开必要的平台,而平台通常就是旅游景点或旅游景区,比如享誉世界的《印象刘三姐》就是音乐资源与地方旅游融合的典范,而张家界景区2009年推出的《新刘海砍樵》则将传统的湖南花鼓戏融入到了到自然景观之中,为黄梅戏和安徽、湖北两省旅游资源的融合提供了经验范例。就以安徽而言,黄山是安徽首屈一指的旅游景点,对安徽旅游产业贡献也最大。黄山作为典型的自然观光型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的融入,既能丰富景區的观瞻性,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层次。黄梅戏发展、成型于安庆,安庆也以黄梅戏之乡自居,因而,黄梅戏与安庆现有旅游资源的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安庆地处长江之滨,有“万里长江此封喉”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并享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美誉。天柱山、小孤山、菱湖等都是自然观光景区,与黄梅戏音乐有着较高的融合度。作为安庆的旅游胜地,它们无疑是容纳、发展黄梅戏音乐的绝佳平台。

(三)以音乐创新为关键

黄梅戏音乐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除了需要依托于政策扶持与平台建设以外,黄梅戏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也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黄梅戏融入地方旅游经济的成败。如上所言,黄梅戏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创新乏力、创作滞后等,这对黄梅戏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表明“吃老本”绝对不是维持艺术生命力的可选途径。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之所以能够走出安庆乃至安徽,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都极为流行的五大剧种之一,和建国初期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联。1959年的《女驸马》更为黄梅戏增加了无数的“粉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黄梅戏出现过“五朵金花”的时代,但剧目创作上却显得相当乏力。对此,安徽、湖北以及安庆、黄冈各级政府需要加强专业黄梅戏剧团的建设,鼓励黄梅戏创新,将黄梅戏与现代生活、旅游景点融合起来,摸索黄梅戏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这是旅游视野下黄梅戏音乐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四)以宣传推广为抓手

“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宣传是政府推动黄梅戏与旅游资源紧密融合的必要手段之一。黄梅戏在中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甚至可以用“妇孺皆知”来形容,这是黄梅戏融入地方旅游的优势所在。但不少人对黄梅戏的了解仅限于“为救李郎离家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几句歌词上,关于黄梅戏的其他内容,比如诞生地、成型地则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去了解黄梅县、安庆市有哪些旅游资源了。对此,政府需要做好黄梅戏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借助央视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平台做好黄梅戏的宣传工作。比如,安庆市政府可以依托地方专业剧团,排演相应的黄梅戏短片,借助央视、安徽卫视等上星卫视让全国观众来了解、欣赏黄梅戏。不仅如此,在黄梅戏短片的摄制中,安庆市政府要巧妙地融入安庆的旅游资源,比如以天柱山等景区作为黄梅戏摄制的基地,并不断在黄梅戏欣赏中切换景区,比如菱湖景区、小孤山景区等,将安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呈现出来,这对增加黄梅戏听众,促进安庆旅游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戏剧艺术中的瑰宝。从旅游视角来看待黄梅戏,不仅能够为黄梅戏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对黄梅戏诞生地、成型地的地方旅游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新时期黄梅戏音乐发展的有效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梓琳.关于黄梅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5):44-47.

〔2〕徐冉.黄梅戏旅游开发及发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07):119-120.

〔3〕陈海波,许春晓,李纯.戏剧引致旅游的市场开发研究——以黄梅戏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5):77-82.

〔4〕李丽钗.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以黄梅戏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9):55-57.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开发方式黄梅戏旅游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缅甸水资源开发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铁路客站设计与综合开发方式的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