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
2017-05-19李仕波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立项课题《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SSD0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价值以及运用原则,提出了运用策略: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开展“红色”实践教学,提升红色资源精神感召力;整合红色资源,构建大学校园红色资源多媒体教育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大学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建设。
【关键词】 红色资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运用策略
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力量源泉。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背景下,[1]高校应充分开发红色资源这一价值观教育的鲜活资源,探索以红色资源为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1、红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厚的优质资源
红色资源是优良传统的记录,包括物质、信息及精神层面的内容,代表着革命奋斗时期先进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活水”,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在建党、建军、建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展示了民族奋斗史,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勇于创新精神。每一革命遗迹和文物都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可把浓郁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内化为大学生内心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
2、红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確的价值导向
红色资源所蕴涵的浓厚文化气息和奋斗精神,具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党领导人民在火热的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等,延安时期号召向张思德等楷模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锻造了两弹一星精神、抗震精神等,无数的道德模范树立了榜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果创新,凝练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正确导向。
3、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的载体和根基
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呈现多样化形态,涵盖纪念馆、文物、战争遗址、人物故居等,蕴藏着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素材,这为价值观教育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红色资源为思想根基和文化素材,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情感的相思地,唤起民族思想的共鸣。依托红色资源这一载体,可开发提炼出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价值观教育素材。
4、红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巨大的感染力
红色资源是文化结晶与文化遗产,其具体内容包括图片实物、历史文献等,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大学生瞻仰革命纪念馆,可陶冶情操;参观革命遗址,可感悟民族力量;重走长征路,可磨砺意志。在特定情境和氛围中对大学生的感官冲击和行为刺激无与伦比,[2]促进其产生震撼与共鸣,与氛围进行无声对话,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领会红色资源所蕴涵的精神感召力,激发他们认同、内化价值观。
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1、开发与应用相结合
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情感和民族气节的文化元素,历久弥新、催人奋进。充分开发和挖掘这些内在元素,对革命史迹、革命文献进行发掘,对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进行规划、包装,是价值观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开发的目的在于应用,充分挖掘其思想体系、文化观念、道德规范内容,以课程形式开展红色资源教学,[3]易于大学生群体接受、理解进而内化为自觉意识。
2、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红色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革命的物质承担者与历史见证者,革命时期为实现“自由、民主、富强”的目标而奋斗,其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气息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契合的。为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但要坚持革命精神、革命理想的精髓,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红色资源,融入时代精神,以利于红色资源的价值有效实现,使价值观教育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但依靠课堂教学这种传统形式,而且应该让学子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体验革命生活,感悟红色力量。高校应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改变教育方法的单一化,利用红色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4、融合与渗透相结合
红色资源蕴含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其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渗透至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从心灵深处、生活细节的点滴进行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整合红色资源中隐性和显性的教育素材,提升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内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红色资源融入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依靠课程教学与实践,讲好红色经典故事,把“活水源头”融入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在课题研究、教材编写等诸多环节实现“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和价值观渗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主阵地”,促进红色资源的内容进头脑。
2、开展“红色”实践教学,提升红色资源精神感召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在于践行,将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乃是构建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高校应实施“红色”情境教育,实地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展览馆等,利用情境中各种历史要素和细节,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促进大学生产生震撼与共鸣,激发他们认同、内化价值观,达到价值观教育“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的目的。[5]通过红色场所实物展示,瞻仰遗迹和缅怀历史,使先辈顽强拼搏的瞬间、浴血奋战的事迹都跃然在烈士实物情境之中。大学生受到此种氛围熏陶、情境感染,用心灵感受烈士们的精神风貌、思想信念,引发内心震撼和感悟,与氛围进行无声对话,自主领会红色资源所蕴涵的精神感召力,使他们在自我价值观教育中实现知、言、行的统一。
3、整合红色资源,构建大学校园红色资源多媒体教育平台
大学生群体熟悉信息化时代网络沟通方式,可利用其所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宣传红色资源与价值观相关信息,这本身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規律。高校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内容,对红色资源进行广泛收集、系统梳理并电子化,建设红色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如“红色论坛”,以红色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形式,定期发布“红色资源”教育信息。通过构建区域红色网站,围绕价值观内容,借助网络主题教育、网络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占领校园多媒体阵地,形成“大宣传”、“大思政”格局,使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得到传播,引导大学生了解红色革命的价值抉择和理想信念,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4、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大学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建设
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旨归,应该占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加强大学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应挖掘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烙印的红色资源实物进行“复制”展示,在校园各种景观如建筑、壁画、雕塑等,展示出现代艺术风格的红色景观。同时,组织红色社团,定期举办红色报告会、[6]红色讲坛、红色文化节、“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等活动,以革命故事、口述史和笔记记录的事件和人物原始材料激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红色经典演绎中,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
总之,红色资源蕴藏着科学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传统,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为了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以此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 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张泰城.论红色资源的课程教学[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1).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 李成超、孙武安.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作者简介】
李仕波(1979-)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