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春节美感
2017-05-19李荷
李荷
摘 要: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不同的活动庆祝春节,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祈祷丰年,并且通过各种装饰品、食俗、礼节等美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体现人们在春节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喜悦心情。而春节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春节的春联、年画、食俗等美好的感性形式中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在过大年时,人们在各种装饰品和节目等美的感性形式上打上自己祈求五谷丰登的意志,并且在这些感性形式中看到自身的创造劳动,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智慧与才能,同时使人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使人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
关键词:人的本质力量;春节;美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09-03
春节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风俗还流传至今,被人们延续着。
一、常见的春节美感表现形式
(一)装饰品之美
贴春联是一种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习俗。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小门上贴春联,出行的车辆会贴上“出入平安”的春条,门外的树上等会贴上“出门大吉”,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发财等的热切心情。年画也是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吉祥的象征,色彩鮮明内容丰富的年画,也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年画起源于“门神”。“门神”指的是在道家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护门户的神灵“秦琼”和“敬德”。相传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夜不能寐,经常梦到鬼神骚扰,秦琼就与敬德守护在他的门前,李世民果然能够安然入睡,到后来,李世民就将他俩的画像挂在门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风气自上而下相传,人们也在自家的门上贴了两位将军的画像,用来守护门户,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也就延续下来了。春节之时,人们还喜欢在窗子上贴着各种各样的漂亮的窗花等,经常剪出石榴、莲花等美丽的花朵,预示着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二)食物之美
人们准备的年货,大多数都是各种美食。最能体现春节寓意和意义重大的美食估计要数年夜饭了。年夜饭即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之时12点钟的美食。在除夕之夜,12点时人们放完爆竹人,就会下饺子吃,并且人们将饺子的形状做成金银元宝的样子,有财源滚滚的美好寓意。中国南北各地的食俗习惯不同,但都通过食物来表达春节的喜悦。
(三)礼节之美
除夕是旧的一年和新的一年之交之夜,即一夜连双岁。而各路的神仙又是在五更之时赶完神宴回来之时,人们就在五更的时候来迎接各路神仙,以祈求平安多福。除夕夜,家家户户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守岁,一起吃年夜饭,去旧迎新。第二天还会有拜年的礼节,亲朋好友走街访友,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福。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表达对下一代可以开心幸福平安度过一生的美好祝福。
二、春节美感根源
(一)春节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美的产生与人类最初的劳动是分不开的,人类最初认识的美,应该是简单直接的最容易被感受到的一种形式。当劳动工具出现的时候,由于工具的简单方便以及高效率,使原始人感到了兴奋、愉悦,这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美的感受,但这个时候人们对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当原始人开始为了快乐而不断改造工具、重温之前的快乐时,人类开始不自觉地意识到用怡人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愉悦,最终通过不断的有意识的创造与活动,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在各种艺术品当中。
春节是人们为了祈祷丰收进行祭祀而诞生的。在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常说的一切靠老天爷,就是说古人的劳作能否获得丰收,全都是依靠自然条件,遇到风调雨顺时会获得大丰收,当遇到干旱、洪涝或者蝗虫等自然灾害时就会颗粒无收。由于古时候人们处于蒙昧状态,把自然界当成神灵来供奉,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来年的丰收,想通过祭祀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追求劳动愉悦以及劳动美的愿望。
经过人们不断创新与改造,春节的形式从祭祀演变出春联、年画、拜年以及现今的旅游等。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渐渐将这种形式艺术化,在感受劳动美感的同时,用春联等艺术品美化,这些艺术品凝聚了人们的创造与想象,真正实现了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春节打上了人类意志的烙印
人们的活动是按照自然规律并且根据自己的目的去进行的,人们会先有自己的计划和构想,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活动,使大自然成为与自己的目的相符合的产物。这个产物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因此必然打上人类意志的烙印。
春节,作为一种节日,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一种生产物。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人们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节日。信奉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祭祀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延续千成现在的春节。人们最初过年的意愿或者说意志就是祈求丰收,出现了祭祀形式的春节,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创造和改进,过春节的形式逐渐丰富,春联、爆竹、年画、拜年以及社火等,都是人们表达祈求丰收美好的形式和产物。从最初的祭祀,到后来的丰富活动,都是根据人类的目的出现的,这些变化,已经打上了人类的“意志的烙印”,表现着人们祈求丰收的目的和改造自然物的创造力量,又表现了人的本质。
(三)在春节中展现自身
劳动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存在,使人类能够在它的静态的存在形式中展现自身,即通过这个产物看到自身的劳动的成果。也正是因为通过这种展示,人们在所创造的物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创造的力量,感受到了自身的伟大,因而会在所创造的对象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获得喜悦。
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将自身的理想、目的物化在春节的各种形式中,通过各种美好的感性形式来表达丰收喜悦和期盼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感受自身的创造力。比如在年画中,老寿星表达的是长命百岁的愿望,财神爷表示财源滚滚、五谷丰登和年年有余,表达人们对来年丰收的期待。而且年画、春联等也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凝结着人们的力量、智慧,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悦,使人们体会到自由创造的成就感。
(四)春节物化人的本质力量
蒋孔阳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肉体的本质力量,比如:四肢运动能力,感觉器官感知的能力,性爱的能力等自然的本质力量;还包括精神的本质力量,如:思维、意志、情感、理想等社会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凝聚、转化到他所创建的劳动产品上,以物质存在的形式显现出来。在春节中,人们制作美味的食物,剪出漂亮的窗花,画出的年画,拜年、守岁,这些精美喜庆的艺术品和形式,承载着人们心中的祝愿,是人们将自然本质力量和社会本质力量凝聚在春联等劳动产品上,以美的感性形式将人的本质力量显现出来。
三、春节美感的社会意义
(一)弘扬勤劳的传统美德
由于人的美的获得最原始的是源于人的劳动和实践,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愉悦体验,这种体验会沉积在记忆中,成为纯粹的美的愉悦。春节的美也是人们通过实践劳动创造的,通过对春节美感的感受,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本质,重温劳动的价值。
我们现在面临“养老、就业、房价高、医疗”等老大难问题,这些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金钱是我们满足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每个人都在争取,在这种时候,就更需要发扬“勤劳”的优良传统。春节就是人们在一年结束的时候,总结过去的得失,以新的面貌和心情迎接接下来的又一年。在我们华夏儿女的认知里,春节无疑就是美的,而庆祝春节的形式寓意更美。春节美感的的根源,就在于春节凝结了人类的自由的自觉的劳动。春节的美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让人们在欣赏创造美的同时,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也将中华民族的“勤劳”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二)享受劳动的喜悦
马克思指出:“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自由的自觉的劳动创造才是人们的真正的快乐之源。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忘记享受劳动的喜悦,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导致对劳动的消极态度。人们能够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劳动就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的压力。而春节美的根源正是人们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通过对春节美的感受,使人们认识到劳动与创造的美,感受到自由劳动的喜悦,从而更加熱爱劳动。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不同的活动庆祝春节,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祈祷丰年。并且通过各种装饰品、食俗、礼节等美的形式将这些表达出来,体现人们在春节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喜悦心情。而春节的美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春节的春联、年画等美好的感性形式中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在过大年时,人们在各种装饰品和节目等美的感性形式上寄托自己祈求五谷丰登的愿望,并在这些感性形式中看到自身的创造劳动,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承继勤劳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进行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春节是美的,因为人类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它,用智慧演绎了它。
参考文献:
〔1〕马丽娜.漫谈春节习俗[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189.
〔2〕巫肇胜.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4):106.
〔5〕订立卿.实践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的实践观探析[J].学术交流,2015,(05):9.
〔6〕蒋孔阳.美在创造中[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6.
〔7〕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韩国英.从传统到当下:试论中国传统春节的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8.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