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2017-05-19马璇
马璇
摘 要: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兴的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也得到广大电子商务消费者的信赖和使用。但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互联网支付中消费者的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的确认和保护存在很多漏洞,使得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和相关金融活动过程中,其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法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D91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79-03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兴的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也得到广大电子商务消费者的信赖和使用。但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互联网支付中消费者的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的确认和保护存在很多漏洞,使得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和相关金融活动过程中,其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本文通过梳理我國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存在的漏洞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的漏洞
消费者在注册使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时,都必须按要求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其中许多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的重要信息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在公共互联网中注册虚拟账户的个人信息及资料就具有了隐私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1]。但由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而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在近几年愈演愈烈,损害了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个人信息安全法,仅有的部门规章立法级别较低,对在网上电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够完善,许多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能够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与统计。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是存在着漏洞的。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漏洞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导致电商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息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考虑到了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相关条文仅仅在原则层面对信息披露做了规定,缺少与此相关的义务设定[2],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取得。虽然今年7月实施的《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公开披露其所制定的服务协议中的格式条款的具体内容,但格式条款的披露仅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应披露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2014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其法定权利,并规定了经营者应当披露之信息的具体内容,但却缺少了更为重要的信息披露的方式、时间和违法责任,使其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另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经营者的事前披露,而对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协议等格式合同内容的变更、收费标准、项目的变更等事中或事后信息的披露却没有明确规定,这一法律漏洞无疑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滥用格式条款剥夺消费者知情权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支付宝服务协议》第1条:“支付宝公司对服务协议条款有随时变更权,协议变更以网站公告方式进行,只要客户继续使用支付服务,则表示其接受协议修改内容。”[3]
(三)电子商务消费者求偿权保护的漏洞
2014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对于消费纠纷解决方式作了规定,但是这些纠纷解决方式仅能有效地解决实体店消费产生的纠纷,对于电商消费者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所产生的纠纷的处理效率非常低。另外,在该种纠纷中,纠纷主体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外,还多了一个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导致与消费者出现纠纷之时,其与经营者之间拖延时间、推诿责任,而且责任承担比例也难以准确划分[4],导致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快速的解决,侵害了电商消费者的损害求偿权。
1.纠纷解决效率低下
2014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纠纷的解决作出了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可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也可请求消协等法定组织调解,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诉讼等方式解决双方的争议。”这些纠纷解决方式对解决线下消费产生的纠纷比较有效,但对线上纠纷并不适用。支付纠纷的特殊性决定,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过程中,若发生纠纷的双方选择消法中规定的上述方式解决纠纷,势必会增加交通费、住宿费等一系列成本费用,导致消费者由于担心得不偿失而放弃对自己权利的争取;若双方选择在线申诉,由于这一过程用时长、申诉过程复杂,消费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也会导致一些消费者放弃权利。因此,传统的线下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处理消费者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纠纷效率非常低下。虽然新消法明确规定了服务供应者和经营者在一定条件下应承担连带责任,这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纠纷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鉴于网上支付的特殊性,交易过程的证据都是电子形式的,容易被篡改和销毁,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纠纷中,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外,还多了一个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中,责任主体一目了然,但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纠纷中,常常出现经营者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互相推卸责任、拖延时间,其责任承担比例也难以准确划分,致使纠纷无法得以及时解决,从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之对策
(一)全方位保障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首先,应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关收集及使用电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定程序和范围及其相应的保护义务和法律责任;其次,应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明确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收集、使用电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的原则、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应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定其他收集和使用电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机构(如支付行业协会)的义务及其相应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保障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
(二)加强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
现阶段,我国对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都分散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中,这种低效力等级的法律文件不利于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更不利于保障电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不利于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和细化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义务及其相关法律责任。还应增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格式条款变更的信息披露内容,并要求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知悉变更内容。此外,还应赋予消费者对变更条款的自由选择权,如若电商消费者不同意变更后的条款,有权选择终止服务。另外,央行的《业务管理办法》对于定期披露规定的范围较窄,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所以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应根据电商消费者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使用的程度,按月或季度向消费者提供交易账单以保障电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三)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保障电商消费者求偿权的实现
由于现行的救济方式不能保障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的求偿权,我们需要在保证消费者采取传统法律救济方式的同时,根据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特点,创新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纠纷解决的方式,从而弥补传统法律救济方式的不足[5]。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管理的非中心化和高度的自治性使得网络空间争议的解决具有不同于传统离线争议,效率、成本和便利性成为网络空间争议解决方式的首要价值因素。高昂的诉讼费、遥远的地域间隔、差异巨大的语言和文化、法律适用的艰难、管辖权确定的复杂性和判决的承认及执行等问题使传统得争议解决机制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纠纷时显得捉襟见肘[6],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ODR)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在线争议解决机构“中国在线争议解决中心”于2004年6月成立,并开通了网站。但该中心主要解决网上域名争议的纠纷解决。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在线消费者投诉处理中心”,这种纠纷解决机构以在线方式高效、便捷地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具体包括在线仲裁、在线调解及在线调解三种方式。与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相比,ODR解决机制大大节约了纠纷解決的成本和时间,且保密性强,有利于保障电商消费者求偿权的实现。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兴的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也得到广大电子商务消费者的信赖和使用。但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互联网支付中消费者的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的确认和保护存在很多漏洞,使得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和相关金融活动过程中,其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们只有全方位保障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消费者信息安全权,建立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强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以保障电商消费者求偿权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对互联网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研究及相关立法还存在着种种漏洞,但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行业不断的深入发展以及立法部门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必然会更加深入,相关法律法规也会更加完善,从而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超.网上支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J].法学,2015,(05).
〔2〕张福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美欧比较与借鉴[J].金融会计,2014,(06).
〔3〕支付宝服务协议:https://cshall.alipay.com/lab/help_detail.htm?help_id=211403.
〔4〕冯彩平.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经济法学,2015,(03).
〔5〕陈曦.论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之消费者权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6.
〔6〕白锐.电子商务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2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