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广西民族旅游产品定位开发新思路

2017-05-19关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摘 要: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壮锦、苗银、蜡染、刺绣、织锦、发饰、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相对我国其他地区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在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强调民间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还要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具有时代气息,这就需要系统化、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服饰产品能够在广西旅游产品中绽放异彩。

关键词:民族旅游服饰产品;创新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结合

[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结题论文]

广西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同时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也有号称天下第一银滩的北海银滩,北有群山峻岭、南有碧海蓝天,至新世纪后东盟经济圈及北部湾经济体的建立,广西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机会,被世人熟识,逐渐成为继云南、海南之后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旅游业也成为地方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旅游产品开发行业却相对滞后。根據数据显示,几年来在旅游消费食、住、游、购、娱几个环节中,“购”占整体旅游产业的22%~23%,相比香港“购”60%的比重有较大差距,其中民族旅游服饰产品所占的比重更加微小。广西省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12个民族,加上从外地迁入的少数民族13个,共计25个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独特的服饰文化。以最具代表性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为例,这些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其服饰资源更是纷繁多样,装饰手段丰富多彩。例如,壮族妇女用来包头的彩色印花或提花头巾,腰间系着的精致围裙。盛装时佩戴的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还有体现壮族传统刺绣技艺的绣花鞋;瑶族服装中用五色丝线绣成的“绣花五色衣裳”,瑶族妇女用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在头上,再系上各色丝绒线和彩色珠子的“龙盘”形头饰,然后将三块“半月牙”型的银牌置于头顶上的“半月芽”形头饰;还有瑶族男女的上衣丰富多彩的图案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苗族服饰中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题材丰富的服饰图案纹样、百褶裙、银饰、蜡染等;侗族女性别具一格的发饰、特殊工艺染制的侗布等。这些特色鲜明、千姿百态的民族服饰文化都非常值得我们去传承、推广和开发。但是从目前广西旅游产品结构来看,少数民族服饰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少数民族服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的生产总量较少,由于还处于单户生产阶段所以规模偏小,品种单一,产品不成系统,档次较低且不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很多民族服饰产品还仅限于景区租赁拍照留念和作为部分旅游纪念品出售。

一、广西民族旅游产品的现状

(一)对于民族服饰品开发的认识不足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壮锦、苗银、蜡染、刺绣、织锦、发饰、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相对我国其他地区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在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强调民间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还要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具有时代气息,这就需要系统化、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服饰产品能够在广西旅游产品中绽放异彩。

(二)旅游服饰品设计开发手法滞后

广西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00年后,随着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广西进入了跳跃式的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出现,各大展览会议、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地域文化传承等项目使人目不暇接,但是在民族服饰品设计开发中还在沿用以往单户家庭手工作坊式和个体生产经营户式的生产思路,导致大部分的民族服饰资源仍然处于闲置的状态,缺少系统化的、具有研究性的、体现民族精神的,并能够与新时代、新标准接轨的创新性民族服饰品设计产品。

(三)特色旅游服饰产品定位过高

在过去的发展中,广西区拥有一些代表性的旅游特色产品,如泥兴陶艺茶具、贝雕、侗族建筑模型、壮锦以及民族手工传统服饰百褶裙、苗族银饰等,这些具有地区代表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价格都相对偏高。我们可以将旅游者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助类旅行,此类旅游者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旅游路线,在出行前会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适当地了解和研究,因此在选择消费旅游产品上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特色性和地区文化性;二是团体类旅行,此类群体占据旅游人数的大部分比重,特点是根据团体规划景点,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这部分群体对区域文化的印象是被动式地听讲解、介绍而得来的,因此对产品的选择通常会建立在“纪念”“便捷”“价位合理”的理念上,那么中低端大众产品是其不二之选。根据实际情况,显然第二类人群是推广旅游服饰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服务人群。

综上所述,要树立民族旅游服饰品开发的理念,依据服务人群的定位改变对其开发的观念使其与时代接轨,大胆地运用新型材料、新技术等方式降低产品的成本,真正地提高旅游服饰品在销售环节中的位置,为地域文化的推广及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对广西旅游服饰品开发的思路建议

(一)民族服饰品开发原则

1.应沿袭传统文化特色

民族服饰文化不仅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民族的变迁。如果能更好地利用它的文化优势,对民族服饰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发,就能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将其推广出去,所以民族服饰品开发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承载着文化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但是要开发出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必须建立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文化的支撑才会使产品被大众接受、欣赏、购买,使民族旅游产品同民族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开发利用,让游客对当地服饰文化加深了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地区文化形象。

2.产品与地域文化一脉相连

目前在我国旅游产品市场上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现象,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还是在江南水乡杭州、或是古城丽江,旅游产品的品种、样式都大同小异。原因是统一的货源供应渠道,这样产量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又省去了研发阶段的投入。很多地区并没有统一完善的理由产品制度,经销商根据个人喜好或市场成交比重来选择销售的产品,而并不是站在售卖本地区特色商品、推广本地区特色文化的立场上去销售旅游产品。长此以往就会对游客造成地区特色混淆,出现“买什么”“什么值得买”的疑惑,所以旅游产品应该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发挥自身的地区民族特色。

(二)开发思路

1.制定发展规划,搞好指导和引导,促进民族旅游产品的发展。

政府职能部门,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应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对该优先发展的给予优先扶持,做到循序渐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政府要引导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市场,到外地推介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宣传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把开发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结合起来。

2.建立多样性的民族服饰产品类型

对于民族服饰品的印象不应该只停留在可穿、可戴的基础上,因为民族服装的形制、工艺、生产确实已经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服装很难进行搭配穿着,民族服饰很大的一个层面是供现代人欣赏或收藏的,所以欣赏层面大于可穿层面。如果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分析,民族服饰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有极高观赏价值,穿、带只是一时,新鲜过后便放在衣橱,失去了重要的观赏价值,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建立以“赏”为主题的民族服饰品尤为关键,如1:30的民族服饰玩偶、有较强实用功能的杯、盘、灯具、摆设等,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同时也加强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3.依据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民族服饰、配饰为设计动机

(1)去繁求简

少數民族无论是服装还是配饰的图案、色彩、线条相对都是比较丰富古典的,如苗族服饰中就龙纹图案为例,常见的就有衣袖上的蚕龙、飞龙、蜈蚣龙,裙摆上的鱼龙、凤头龙,孩童帽子上的狮体龙,背带上的龙纹等众多装饰纹样。这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都可以成为我们对于上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方向,重点是我们如何将其与现代审美标准相对接,去繁求简,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产品。

(2)特色分明

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特色众多,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面料、工艺、图案、配饰等都各具特点。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很多服饰产品开发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图案样式的叠加,想将所有特色综合到一个载体之上,但是这种做法缺乏对比关系,特色反而变得平淡无奇,所以在产品开发设计中寻求特色是必然选择,放大特点是现代设计的常用手法,突出重点、弱化整体也是开发设计中的另一重要思路。

(三)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为方便生产销售,降低价格成本,产品应适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传统的民族服装、饰品多采用纯手工、天然材料进行制作,这种材料的好处是可以让产品原汁原味,缺点是生产环节繁琐、以人工为主、费时费力。如果能够改良传统制作工艺技术,将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就能够改善手工技术费时费力等弊端,填补原料稀缺、产量少等方面的不足。如广西壮锦织造技术革新,传统壮锦的织造工艺枯燥繁杂、织造效率低,使得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对壮锦织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在广西,主要有宾阳、靖西和忻城三地与壮锦有较深渊源。其中宾阳选择了壮锦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道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使得宾阳壮锦获得了很好的销路。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利用现代工艺技术研发出既具有古老文化内涵,又适应现代生产节奏、适应现代审美观点的民族旅游服饰产品,让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产品能够在多元化的今天重新绽放异彩。

三、结语

广西的旅游产品开发与我国其他的省市一样都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开发使用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当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站在创新发展的角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是科学的良性发展,创新的基础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用时代的语言来诠释产品,才是民族服饰品发展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田兰兰.侗布的传承创新及其商业前景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

[2]周莹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时装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关霓,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