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调查研究
2017-05-19朱倩云张丽云
朱倩云+张丽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的过程中,课堂师生互动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要想打造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就要重视激活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互动,教学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查阅和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选取齐齐哈尔市某高中的高一年级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了解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導的有效师生互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堂师生互动;新课标;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68 — 03
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主要通过互动或沟通掌握语言。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外语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帮助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个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师生互动的含义与类型
1.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 J.H)提出的。在他看来,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持续不断的对话与交往,人类的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即有别于非人类的自觉的意识影响下实现的。他对交往的分析,是从“手势”(或动作)这一概念开始的。动作被行为者赋予了意义,手势也就变成了符号(symbol),符号的互动正是人类行为的本质特点(郑金洲,2005)。
Brown H. D(1994)指出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交流感情,传递信息,从而对他人产生影响。
Allwright(1984)认为师生互动在语言课堂中是最基本的,所有的互动过程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动的交流。
佐斌(2002)进一步明确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广义上,无论是发生在师生群体,或个人之间,是在教学情境或社会背景下,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所发生的交互关系,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狭义上,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本研究所推崇的。所谓的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或交流的方式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吴康宁,1999),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动中的主体是教师的和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第二,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不仅是沟通,而且有助于带来二者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
2.师生互动的类型
吴康宁(1999)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此时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实际上,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共享资源和经验,相互鼓励,共同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是第一个研究出了符号互动论,他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基于有意义符号的互动的基本过程。渐渐地,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也进行初步的探索并进行相关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布鲁纳(1973)根据米德和布鲁默的研究在《人与社会》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符号互动论。它阐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了人的发展,分析了社会的建设与评价机制。符号互动论包含了四个基本观点,首先,互动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奠定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第二,符号是人类互动的媒介;第三,人的灵魂和自我是互动的产物,最后,互动使社会转型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继续,课堂师生互动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2.国内研究现状
(1)从多学科角度的师生课堂互动研究: 程晓樵,吴康宁和吴永军从社会学的观点讨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范畴、社会行为模式、社会互动。
赵广平和章竞思从社会学分析了在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本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佐斌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特性的微观研究(小学段)及主要影响因素。
(2)师生互动的概念、本质、特征: 裴跃进、宋五好研究师生互动行为的概念和范围,指出师生互动行为的基本内容应在充满人道主义的环境中,要有民主精神和服务理念。
王伟伟和杨秀丽认为,互动教学原则包括信息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心理互动的本质,并介绍了互动教学的步骤,即课前互动和课堂互动。
三、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及发现
本研究的對象为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从15岁到18岁,平均17岁。他们都是从小学5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学习了6年的英语,所以他们被视为中级英语学习者。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些信息,了解学生对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态度。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作者发现了师生课堂互动的问题,学生的课堂互动意识是不够的。从学生对问题4的回答“在英语课堂上,你能主动举手发言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只有5个学生非常想成为英语课堂上的志愿者,有45名学生不想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所以大约有60%学生不参加课堂互动。问题7“在英语课堂上,你有与老师同学讨论的欲望吗?”只有15%的学生有强烈的愿望,约有59%的学生有愿望,但他们担心很多,约有30%的学生没有兴趣与老师或学生讨论。总的来说,约有70%的学生喜欢与老师或学生讨论,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顾虑很多。在课后,笔者与学生谈论“他们的烦恼”,一些学生说他们不敢和老师说话,另一些学生说,如果他们说的是错的,其他的学生会笑他们,有几个学生觉得英语很无聊,所以他们没有讨论问题的愿望。
从他们所说的,笔者认为,这源于他们的不自信,害怕犯错误。问题13显示,51%的学生认为教师说话时间应占整个课堂时间的60%。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老师的解释,另一原因是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们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解和命令,所以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说话。无论哪一种情况,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参加课堂互动。
除了发现在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还根据问卷调查,对师生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笔者认为一些教师把讲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步骤,一些教师把它作为一个警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维持课堂上的秩序。事实上,教师从讲台上走,应该与学生进行一些心理上的沟通。否则,教师的这种行为只能作为一种形式。当老师走下讲台时,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合作,相互探索对未知世界的认识。
其次,师生课堂互动的效率有待提高。约有50%学生认为英语课堂平均提问时间应占整个课堂话语的30%,这说明了双向提问和回答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句老话说:“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课堂提问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取代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事实上,仍有一些班级仍然沿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缺乏双向沟通,这种情况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实施师生课堂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中46%的学生希望问题更难,2%学生希望问题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25%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的问题应该是有趣的。这一数据表明,教师应正确设计英语课堂上的问题,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改革。“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课堂组织形式?”有一半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解,由此笔者认为,学生要与老师合作,并与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互动,而不仅仅是听老师说, 18%的学生喜欢展示结合讲解,24%学生喜欢自主学习,老师适当点拨,只有8%的学生想各抒己见。总的来说,学生愿意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他们不想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学生们想与老师在英语课堂互动。笔者设计了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几乎60%的学生认为组织小组互动,参与表演,在英语课上帮助很少或没有帮助他们的英语学习,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沉默或做别的事情。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活动是属于高分的学生;因此,这不关我的事。有些学生这样写:“老师通常只在公开课上展开这些活动。”从这一数据分析得出,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合作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技巧。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英语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回答频繁的出现:活泼、积极、互动、激情、有趣、轻松、生动、师生互动,互动性强,具有挑战性等词组。因此可以推断,互动实际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正确、恰当地运用互动教学,使互动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结论:
本文援引输入、输出、互动理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来了解高中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现状。通过研究表明: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学生活泼、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一切手段,激发课堂活跃度,才能有效发挥互动学习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交际化、活动化、生动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深刻,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Allwright, R.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4.
〔2〕Blumer, Herbert.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ead Thought 〔M〕.New York: Norton, 1937.
〔3〕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
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4〕Bruner, J. S. 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
〔M〕. New York: Norton, 1973.
〔5〕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
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4.
〔6〕Long, M. 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 Theory 〔J〕.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7〕Mercer, N. & Littleton, K. Dialogu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A Social Cultural Approach〔M〕. New York: Rutledge, 2007.
〔8〕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1981.
〔9〕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J〕. In S. Gass & C.
Madden (ed). Input In SLA,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11〕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
〔12〕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评论,1994,(2),37-41.
〔13〕裴跃进,宋五好.师生互动行为概念与范围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6,(4),55-56.
〔14〕沈貴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28-131.
〔15〕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5.
〔16〕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65-66.
〔17〕赵广平,章竞思.课堂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43-44.
〔18〕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9〕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3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