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死亡无关的迷幻游戏(评论)

2017-05-19宋子刚

安徽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杰西卡格兰杰旅程

宋子刚

在我看来,《阿姆斯特丹体验指南》是一篇有些迷幻又带点科幻的商业小说,商业小说一般较少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心灵内涵和人物性格发展,而更倾向故事情节的紧张曲折和吸人眼球,有时甚至是不可思议。在谈论它之前,我们先来厘清一下小说内容的基本概况,首先是发生时间,切入点是很明确的“2015年7月20日这一天的傍晚”,但重返阿姆斯特丹的这个激励事件的背景是女主人公的两个漫长的心理时间段:有杰西卡·李的2005年冬天至2010年和失去杰西卡·李的后五年时间。最后我们知道这个杰西卡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我”这个醉心于迷幻药研制和服用的药理学博士生的一个随身幻像。这个幻像产生于长期服用Bad Trip和一次吸食了阿姆斯特丹黑市中“石化”级别的大麻之后激发的结果。根据瘾毒作用下的心理变化,杰西卡在后来的五年中或隐或现,直至迎来了故事发展的重大转折点:2010年8月31日科隆开往南法的火车上,那个意大利男人诱拐不成,“送了我们两张新型的LSD”,在这贴唇迷幻剂的作用下,贴在上颚的Bad Trip的药性被抑制,杰西卡幻像从此消失。在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意大利男人赠送LSD是一种幻觉,后面证明是女主自制的;那么被反复提及和更改了事件进程的意大利男人这个重要角色应该是发挥了真实作用的,女主特意强调他身旁的混血美女,暗示出强烈的替代欲望,异域癖的性和美貌是被引诱的根本。除此之外,这个意大利男人的出现并无其必然性。小说中关键人物的设计应该符合故事的深层背景或成为情节构建的不可或缺。而造成女主被动性人格并沉迷于毒品的重要创伤的唯一线索是在回忆中重现的,中学校园孤僻男孩后来发展成大学实验室恋人男孩,他让她真实地流泪了!再者,作为“逃离魔窟”故事类型中的最后出场的魔王级人物J,也并不像是意大利男人的终级版造型,并且作者竟然淡定得让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之间完全可以设置某种隐喻关系乃至确定的阴谋从属。从实验室男孩的创伤开始,到意大利男人,到伪装成温馨男的魔王J,它们应该在无意的初始陷阱,和有预谋的步步紧逼的后续发展中形成必须的故事脊椎,这样一方面可以与另外诸如阿拉伯男、马戏团男、电影院男、佯装流浪汉男等欲望幻像形成主次区分;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暗伏一条女主性格的反抗动作引擎,从而發动读者对苦难觉醒者的同情代入。否则,我们从头到尾只是在看一出花里胡哨的自虐表演不是吗?作者在重要人物的设计和故事的复式叙述上错失良机令人失望。现在我们继续讲述小说情节的后续,在漫长的永不醒来的Bad Trip和新型的LSD的双重迷幻之下,女主没有得到期盼的更新奇刺激的新旅程,而是过了抑郁平常的五年学究生活,直至另一个幻像赫敏·格兰杰的出现。作为杰西卡的对称形象(造型、身份、性态度),格兰杰的突然到来似乎只能理解为LSD的药效发作需要长达五年的积累酝酿,而那将是多么的奇怪和矛盾?这也再次证实了需要为女主铺垫一层纵深的反抗潜意识线索的重要性,那样格兰杰就会成为内心冲突的巨大成果而不仅仅是瘾君子精神分裂的平面对应。鉴于小说中关于女主父母、亲友、师生等社会关系描写空缺的“孤儿”造型,不管是杰西卡还是格兰杰都被承载了过于集中的结构重负,而显得意外的单薄疏离。整个事件充满噱头,制造并解决了接二连三的叙述鸿沟,但总体上仍处在一种较轻简的轨道上滑行,而缺乏重大价值选择的思考式滞顿、颠簸。故事发展到第三章,情节万花筒的突然打开,和之后的碎片剪辑式的闪回说明,无疑是对整体叙事建构材料前期分配不足的猛烈补充,并混水摸鱼地掩盖了一些结构上的逻辑疑问:比如长期服用LSD与一次性服用1000ug,以及同时处于Bad Trip作用下药理反应的任意性?意大利男人火车旅程剩余时间与女主服用新药后五年的时间定位与包容关系?从街头到妓院都存在的魔王J的政治目的何在,难道仅仅是毒药之君地狱之手的拦截与召唤吗?还有实验室之恋失败的真空地带,等等。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用一句幻觉错乱能搪塞了事的——既然它们已经被津津有味地建造并讲述了一遍。现在,我们可以提出作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了:作为创作者他高于故事;作为转述者他和故事平行,作为编制者他低于故事。编制者往往会发现故事发展得比他原初的想象更精彩了;转述者尽量恪守职责,让故事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那么高于这个故事的写作者该如何自处呢?首先,他不仅要让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对称,故事的主题也应该处于一个大的对称状态之中:比如让性欲的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进行对称;让代表人类的生的性欲与随时随地的死亡危胁进行对称,从而在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中寻求支撑。是啊,在女主长达十年的嗑药史中,我们竟然没有看到死亡的参与,连死神的影子都没有窥见!一切皆如儿戏。那么作者的“指南”式引领是好奇与更好奇的走马观花般的浮光掠影,还是显微镜下一次性的纤毫毕现呢?前者就像是本文提供的态度——用后一段旅程取代前一段旅程,比喻沉沦于好奇式欲望的永远饥渴状态。因为好奇的存在本质是不逗留于操劳所及的世界中,并不断涣散在新的可能性中。好奇者总处于丧失去留之所的状态——就像小说结尾的推倒重来,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杰西卡熟悉的声音:“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读过很多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杰西卡格兰杰旅程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空中解救“杰西卡”
2016,无忧旅程再出发!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