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河沿文化动物形陶器综合研究

2017-05-19方琦

关键词:功能

方琦

摘 要:小河沿文化是我国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因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被史学界称为"南北荟萃的小河沿文化型"。近些年,该文化主要遗址出土了大量动物形陶器。例如,双颈连通壶、鸭形壶、鸟形壶等。这些动物形陶器的出现及使用,并不单纯是现实动物形象的写照,或是人们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思想对象的产物,或是原始艺术的反映及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目前还未有关于小河沿文化动物形陶器進行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小河沿文化出土动物形陶器进行研究,分析出现动物形陶器的原因以及总结动物形陶器的特别功能,以便更好了解小河沿文化先民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信仰等。

关键词:小河沿文化;动物形陶器;动物形图案;动物崇拜;功能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06-06

小河沿文化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代表之一,得名于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村南台地遗址。经过考古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田野调查和发掘,目前已知被学术界共识的小河沿文化遗址主要有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南沟遗址(石棚山墓地和老鹞窝梁墓地)、内蒙古敖汉旗石羊石虎山遗址、三道湾子遗址、南台地遗址、四棱山遗址、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林西县白音长汗五期遗存、辽宁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等(参考图一)。随着学界对小河沿文化诸多遗址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考古新发现,相信小河沿文化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

分析小河沿文化诸遗址,可知该文化大体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内蒙古东南部(老哈河区域)和辽宁西部地区。从辽西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看,小河沿文化处在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中间阶段,其年代距今约5000-4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其基本共时的周邻考古学文化有内蒙古中南部的庙子沟文化、豫北冀南的大司空文化、辽东的小珠山中层文化等。

虽然目前小河沿文化遗址发掘不多,但是,就已发掘该文化的遗址来看,出土的陶器数量十分丰富,从制作方法、质料、器形、纹饰各方面看,具有鲜明的特点。仅大南沟墓葬群就出土陶器217件,复原198件。同时,四棱山遗址还发掘出6座小河沿文化时期的陶窑,颇具典型性。这些陶器的出土和陶窑的发现,为综合研究小河沿文化的陶器提供了较详实的资料。小河沿文化出土的陶器,除大南沟墓地遗址有少量的器物经慢轮修整的痕迹以外,均为手制的泥条盘筑而成。而且陶器种类丰富,主要器类有筒形罐、钵、盆、盂、尊、豆、壶、器座、案、勺等。其中,陶壶分为短颈鼓腹双耳壶、鸮形壶、双口鼓腹双耳壶、单把壶、异形壶五类,是小河沿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纹饰种类主要有拍印细绳纹、刻划平行线纹、网格纹、戳压窝点纹、窄泥条附加堆纹等。还有的陶器为彩陶,多为红地施黑彩,施红彩的较少。彩陶图案主要有平行线间以相对半重环纹或相对的平行斜线间以三角纹,组成宽带纹饰,或施以倒三角纹、平行短斜线纹、回字形几何纹、网格纹或间以动物形象、八角星、图象符号等。

众所周知,新石器时代陶器形状的演变发展对先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先民们生存环境的稳定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他们开始烧制带有象征性寓意的陶器制品。小河沿文化诸多遗址、墓葬也不例外,出土了一些动物形陶器及带有动物纹饰的彩绘陶器。尤为重要的是,使用镂孔技术制造陶器,有些器物的耳和提用泥塑动物装饰,甚至有些器物本身就做成动物形。比如,双颈连通壶、鸭形壶、鸟形壶、鸮形壶等,造型奇特,古朴别致,形象生动逼真。这些动物形陶器的出现及使用,并不单纯是现实动物形象的写照,应是人们宗教信仰或自然崇拜思想的产物,是原始艺术的反映。正如《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描述:“M67的鸮形壶,形体巨大,腹部圆鼓而不对称,既保持了壶类的原形和实用性,又概括地表现出鸮的形象,制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其他如M34的双口联体壶,M76的异形小壶,造型都比较复杂,但形体都显匀称。”

一、小河沿文化动物形陶器及带有动物纹饰陶器出土情况

大南沟墓地M67鸮形壶(图二),泥质红褐陶,外表磨光。口部鸮首形,张口昂首,双圆目,腹扁圆不对称,后侧有尾,尾形扁平稍上翘,尾端有似插羽毛的排孔,下腹附双竖环耳。头部绘黑色条彩。高37.2、宽32.8、底径11.4、壁厚0.7厘米。该鸮壶为大南沟第一墓地出土陶器中最大的一件。

大南沟墓地M36侈口盆(图三),泥质红陶,大宽沿,敞口、腹扁,一侧单耳,作立犬状。黑彩,为鳞纹相对。口径11.2、高6.8、底径5.6、壁厚0.4厘米。据考证该彩陶盆的纹饰不是“鳞纹图案”,其实将彩陶罐“鳞纹图案”的正视线图与单耳犬状的正视图作一对比,相差无几,因此所谓的“鳞纹”是立兽符号化的图案。

大南沟墓地M55彩陶罐(图四),泥质红陶,敞口、折沿、斜肩,腹较矮粗,底中一圆孔。绘黑彩,以上下三角相对并在两侧延伸出平行折线为一组,形成原始雷纹图案,共5组,间以立兽纹。口径14、高17、底径9.2、壁厚0.7厘米。对M55彩陶罐纹饰,据专家考证研究,认为原始雷纹及立兽纹过于牵强,实际上“原始雷纹图案”是一只大鸟的符号化表达,即“鸟纹”,“立兽图案”是一只鹳类水鸟,所以该彩陶罐纹饰为一种动物形的鸟纹。

克什克腾旗上店B遗址KXBH1:3壶(残)(图五),夹砂红陶,圆腹,小平底,最大腹径位于中腹,上置一对鸟头形耳,鸟喙向上,肩以上残。

克什克腾旗上店B遗址KXBH1:1高领罐(图六),泥质红陶,圆唇侈口,圆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最大腹部有对称两个桥形耳。肩部饰黑彩,图案为平行线间饰双鱼纹和竖线纹,耳上饰三道竖线黑彩,与肩部纹饰连为一体。

内蒙古敖汉旗南台地遗址F2:8猪头饰(图七),大耳、长嘴、小眼,耳下有一连通小孔,头内空心。雕塑的真实生动,当为陶器上的装饰品。

内蒙古敖汉旗南台地遗址F11:5狗头饰(图八),头顶画两道黑彩,张嘴直耳,憨态可掬,头下有一连通小孔,头内空心。是陶器皿上的装饰品(雕塑式纽),高4厘米。

通过分析上面的几种陶器,我们可得知四五千年前小河沿文化先民们在制作陶器时与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存在一定的关联。那么,小河沿文化为何会出现动物形陶器或带有动物纹饰的彩陶器呢?究竟源于什么?

二、动物形陶器出现原因分析

(一)文化传承与交流

以往在研究中,因为小河沿文化和红山文化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便将小河沿文化称为后红山文化,突出强调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之间的传承和衔接关系。专家认为,小河沿文化是继红山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发现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尚未发现两种文化有地层叠压关系,只是从文化内涵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早晚关系。研究考证说明小河沿文化早期发展阶段,就处在红山文化繁荣期之后,不会晚于红山文化晚期阶段。因此,可以说小河沿文化继承了红山文化的部分因素。例如,从出土遗物来对比两种文化,则具有一定的共性。小河沿文化陶器形制中的筒形罐、钵、双耳鼓腹陶壶、器座等,与红山文化同类陶器的造型相近,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见图九)。

由上图可以看出,小河沿文化和红山文化在陶器制作造型上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动物形陶器这一类型更不例外。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和陶器,尤其是鸟形器物,著名的玉猪龙、玉凤、玉龟、玉鸮、玉鸟、陶塑动物等,皆是红山文化富有特殊寓意的动物形器物,并且红山文化还以鸟类动物作为图腾崇拜。既然红山文化有十分發达的动物形器物,小河沿文化又传承了部分红山文化因素,因此小河沿文化出现动物形陶器是正常、合理的,无可厚非。从年代分析,赵宝沟文化早于小河沿文化,从小河沿文化的陶器群的器形、纹饰和图案的整体特征分析,其承传关系应是赵宝沟文化,这样的观点目前也被学界认可。从陶器器形来看,赵宝沟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都以尊形器为典型器类,这无疑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此外,小河沿文化陶器上的纹饰及彩陶图案也是由赵宝沟文化刻划几何纹演变而来(如图十),特别是陶尊,在形态上更具有一脉相承的演变关系。

赵宝沟文化最具典型的器物当属小山遗址出土的陶尊,重点在尊形器上装饰有猪、鹿、鸟三种动物图案。三种动物的头部具有写实性,但很夸张,身躯完全超脱了单纯写实现有动物的境界,昂首振翅,遨游太空。赵宝沟文化另一件极具震撼力的陶器就是公认的“陶凤杯”(图十一),素有“中华第一凤”的美称。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头、冠、翅和尾的造型与传统的“凤”极为相近,栩栩如生,研究价值特别高。小河沿文化晚于赵宝沟文化,二者在主要器型、纹饰和彩陶图案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承袭关系,小河沿文化是从赵宝沟文化发展而来的。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大汶口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有过较密切的接触、交流。通过对比这两种文化出土陶器中的豆和折肩盆(如图十二),明显看出大汶口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小河沿文化作为西辽河流域的“山地文化”与代表东方沿海“海洋文化”的大汶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西辽河流域的原始文化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其陶器器形及图案与大汶口文化更为接近。

大汶口文化动物形陶器同样十分发达,在山东胶县大汶口文化三里河遗址出土一件仿猪形象的陶鬶,为猪形鬶,造型惟妙惟肖,宛如实物。另有,大汶口文化尉迟寺遗址出土一件立鸟陶器(如图十三),鸟之形象,构图巧妙,比例协调、匀称,堪称杰作。

大汶口文化先民们在应用大自然界的动物形状于陶器造型上,展现了当时大汶口文化先民高超的陶器制作工艺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小河沿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存在文化、地域等一系列领域的交流、联系,小河沿文化陶器制作工艺也受到大汶口文化影响,出现了代表小河沿文化特征的动物形陶器及图案。小河沿文化因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被史学家称为“南北荟萃的小河沿文化类型”。

(二)原始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而是人类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宗教是指处于初期状态的宗教,存在于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其思想基础主要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造型奇特的陶器亦是受原始宗教思想影响而出现的。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是先民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处于软弱无力和对客观世界愚昧无知情况下,把自然物人格化,同时,又由于人们对某些自然力的畏惧或感恩而产生的。先民们在对大自然的崇拜中,对动物的崇拜表现尤为突出,陶器的造型便是反映动物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赵宝沟文化出土陶尊上的图案,分别从现实生活中的猪、鹿、鸟首的形象提炼而成,但猪首下作蛇身,鹿首和鸟首右侧纹饰则似由羽翼抽象出来,它们已不是单纯现实动物形象的写照,而是人们创造的崇拜对象,是神化了的灵物。据学者考证,赵宝沟文化先民们崇拜的图腾便是自然界的动物,比如鸟图腾。

图腾崇拜同人类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根据小河沿文化出土的生产工具石器,其中以磨制精致的带孔石铲取代红山文化的石耜,说明小河沿文化掘土工具有了大改进,农业生产力也进一步提高。小河沿文化也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骨柄石刃器,间接地反映了该文化的生业模式为采集农业兼营渔猎/狩猎。显然,动物在小河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猎获更多的动物,人们崇拜动物、信奉动物。随着动物崇拜的发展,原始人自觉不自觉地幻想集几种动物之灵性于一身,更高级的灵物出现了,这便是灵物信仰。因此,小河沿文化正是在狩猎经济的驱动下形成了动物崇拜,进而出现了动物形陶器或带有动物形图案的彩陶器。

(三)原始艺术思想因素

在大量原始文化遗存中,有一部分可归属为原始艺术,因为这些作品已具有诸多艺术美的元素。其中,陶器的造型是反映原始造型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态化形式。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如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发现家猪遗骨,还常发现家猪形象的艺术品,如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猪形鬶、河姆渡文化的陶塑猪、上宅文化的陶塑猪首等。这些艺术品手法细腻,栩栩如生,说明猪已称为新石器时代艺术的重要创作题材,这显然同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猪和猪已成为当时肉食的重要来源有密切关系。

仔细研究小河沿文化,其陶器类型超脱了实用主义而更注重造型艺术。不仅有憨态可掬、形象逼真的猪首、犬首、鸟形,还有形神兼备的鸮形壶。尤其是鸮形壶,短尾斜背,似昂首高歌,造形生动,且比例适宜,均匀对称,极富生活气息,表现出小河沿文化先民细致的观察力,堪称新石器时代实用与艺术造型紧密结合的杰作。原始艺术思想影响下的原始艺术品种类繁多,反映出人类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况。总之,富于变化的陶器造型,多姿多彩的陶器纹饰,展现了小河沿先民高超的艺术成就,这是小河沿先民对美的追求与探索的结果。

三、动物形陶器功能分析

(一)生活实用功能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陶器的功能多有变化,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便是其生活实用功能,包括造型奇特的陶器、各类动物形陶器等。小河沿文化出土的鸮形壶虽说是一件研究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但它仍是实用器。还有炊器、饮器、食器等,都是日用器皿,以实用为主。

(二)宗教祭祀功能

古代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氏族社会的先民是相始终的。动物崇拜属于原始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源于原始社会对自然界动物的依附关系。红山诸文化先民的动物崇拜就种类来分有猪、鹿、鸟、鸮、鱼、龟等,就表现形式来分有动物形陶器、纹饰、陶塑等。有的学者认为,红山诸文化先民的宗教信仰尤其发达,许多造型奇特的器物都是为了进行宗教祭祀或崇拜动物而特别制作的。当然,小河沿文化亦不例外,部分动物形陶器也是以宗教祭祀功能为主,是4000多年前小河沿文化先民敬奉自然、崇拜动物等精神信仰的反映。

(三)其他功能

陶器除以上功能外,还有装饰功能及其他用途。装饰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小河沿文化南台地遗址出土的狗首、猪首都是具有装饰性功能的动物形陶器。

通过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小河沿文化动物形陶器的出现不是无源可循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产生力水平下产生并发展的。就动物形陶器的功能而言,以生活实用为主,同时也有崇拜动物、信奉的宗教祭祀功能。动物形陶器还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界相沟通的信物,动物形陶器在小河沿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表明,小河沿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自身的传承、创新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吸纳构成了小河沿文化多元的文化特点,进而较早地成为早期中国多元一统文明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6.

〔2〕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77.

〔5〕董新林.赵宝沟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薛志强,王禹浪,任爱君.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古文化研究文摘[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

〔7〕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8〕徐子峰.红山诸文化研究概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9〕孙永刚,崔岩勤,乌兰,李明华.西辽河上游地区考古地理学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10〕项春松.赤峰历史与考古文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新闻出版局,2002.

〔11〕高延青.北方民族文化新论[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1.

〔12〕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红山文化研究院.红山文化研究第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

〔13〕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第十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14〕杨福瑞.小河沿文化陶器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08,(01).

〔15〕徐延.试析小河沿文化两种带耳筒形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16〕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1~2).

〔17〕赵建国.红山文化综述[J].赤峰學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01).

〔19〕王惠德.鸟图腾的滥觞——兼谈东夷文化[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

〔20〕张永江.论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上)[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1).

〔21〕崔岩勤.赵宝沟文化生产工具初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功能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深刻理解功能关系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钳把功能创新实践应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