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内涵结构及其实现路径

2017-05-19林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染力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林洁��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对受教育者心理、情感和精神上产生的正向引力,具有亲和性、情感性、人文性、潜隐性、共鸣性等本质特征,展呈为由价值结构和内容结构组成的结构形态,其价值结构由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耦合而成;内容结构由真的感悟力、善的感召力、美的感染力糅合构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度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愉悦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本质内涵;结构形态;实现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1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64-06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不断繁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同时也是各种矛盾交织,利益群体冲突凸显,思想观念冲突震荡的发展阵痛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重要因素,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本质内涵

感染力是指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或者启发智慧、激励感情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载体、方法,创设情境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使受教育者心理、思想和精神上产生正向的引力。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本质内涵需要对其主要特征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亲和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既表现为显性,又表现为隐性。以显性状态呈现的意识形态和阶级性因强制性和压迫性过强,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排斥情绪,而以隐性方式进行传递的意识形态和阶级性因其本身缺乏趣味又极易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寓于千变万化的文化形态、社会形态、生活形态、精神形态等各种形态中,深深根植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设置和素材运用都基于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人和物,紧密结合受教育者的生活经历、感受、体验和心理,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感知、经历、实践,在内心体会、揣摩、反思和体悟,形成对某个观点、理论、思想的深刻理解。

2.情感性

情感是人们行为发生的动因,是人们产生欲求和需要的催化剂。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观创造性,情感作为人的主观态度因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引导人的认识活动,规定认识方向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通过真挚、热烈、鲜明、昂扬的情感,浸润受教育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激发正面的真善情感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抑制反面的虚假情感和肤浅的感性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蕴含情感体验,以情感架桥触及受教育者心底,进行情感沟通,引发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摒弃抽象空洞的说教,使受教育者真心接纳,催发对教育者的敬仰信赖之情,对真理追求的孜孜不倦之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拥护执着之情。

3.人文性

人文性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条件,符合人的发展,满足人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立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遵循受教育者素质形成规律,扭转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忽略人的自我需要,以受教育者合理的、科学的、高尚的需求为出发点,互动交流,引导沟通,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发展人、完善人。注重对受教育者心理、精神的关注和呵护,使受教育者心理上由被动抵触到主动悦纳,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并由此获得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让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深入受教育者内心,促进其德性的培养和熏陶,认知的生成和提升。

4.潜隐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载体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其潜隐性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以受教育者的全部社会生活实践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隐于行政管理、社会活动、文化环境中,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交流互动、理解感悟,以内隐、间接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产生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3]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寓教于无形的教育方式,虽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润之细无声,不知不觉让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涵养了心灵、锤炼了意志、提高了素质。

5.共鸣性

人的行为选择往往与其情感认同息息相关,各种行为抉择和价值取向往往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共鸣是诱发人产生某种共同情愫、思想以及行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教育成效的大小取决于感染力的强弱,而感染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让受教育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运用心理学“自己人”效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创设某种具体情境,通过语言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使受教育者产生相似的情绪体验、认知思想、行为选择,引发情感共鸣,以潜移默化的隐性途径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接纳、认同、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结构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多向度、多类型、多层次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结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结构形态包括由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耦合而成的价值结构;由真的感悟力、善的感召力和美的感染力糅合而成的内容结构,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结构形态。

1.价值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价值是由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共同构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价值实现过程。内生价值是外生价值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为外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条件;外生价值是充分发挥内生价值的效用呈现,是内生价值在时空上的延展,内生价值最终要通过外生价值表现出来。

(1)内生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内生价值是指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其他要素的影响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良性发展和内在耦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内生价值凸显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其他要素发展和效果实现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产生吸引力的基础。吸引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关注点、兴趣、情感等吸引到所传递内容上来的力量,其关键在于引发注意并保持持久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紧密结合受教育者的生活经历、感受、体验和心理,注重情感体验,引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产生强烈认同感,潜移默化中将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兴趣、情感吸引到教育者所要传递的内容上来,并使其产生持久的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加强说服力的保障。说服力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接受,不仅源于生硬的逻辑论证和推理,还有对受教育者情感体验和心理诉求的尊重、情绪感染和人文关怀。如培根所言“人的理智,不是干燥的光,而是有意志和情感灌输在里面的”[4]深刻的哲理只能敲开受教育者思想之门,真切的情感体验、形象的表现方式方能引起受教育者高度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实现受教育者从肤浅的感性认知到深刻的理性理解的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提高实效性的关键。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衡量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一个由外至内,再由内而外的长期过程。受教育者只有对教育内容充分认同才会自觉吸收内化,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源于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生活实际和发展诉求的契合;只有对教育目标产生共鸣才愿主动达成,而对教育目标的共鸣来自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和价值实现的满足;只有对教育者充满信任才能悦纳其思想观点,对教育者的信任取决于教育者能否触动受教育者内心。

(2)外生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外生价值以内生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受教育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深入其思想观念中,内化为内心的精神信条,生成为生活价值理念,落实为日常行为规范,并得到广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日常化、大众化、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是一个由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践行的螺旋上升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在要求,是引领和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现实诉求。在这一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注重时代典型的榜样示范,凸显科学理论的价值引领,加强红色资源的精神熏陶,突出纪念节日的情感洗礼,强化网络载体的思想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生根发芽的土壤。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人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就是要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群体诉求差异化的现实,逐渐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精英化教育模式,注重触及社会基层的人民群众,促进其有效“吸收”和“外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延伸触角扩大影响,巧妙运用“微时代”载体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使不同年龄、地区、身份的受教育者理解、认同、掌握,并转化为人们内心信念、信仰,引导人的思想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5]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人的生活,从人的生活世界成长起来,并不断从人的生活世界汲取养分,才能拓展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成更深刻的情感认同、持久地保持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以关心人的利益诉求为现实基础,以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为中心思想,以引导人的生活实践为最终旨归。

2.内容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不只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正向引力,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引力集合,最终糅合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真的感悟力、善的感召力、美的感染力,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内容结构。真的感悟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合规律性的体现,是善的感召力和美的感染力的科学基础,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真理性。善的感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合目的性的表现,是真的感悟力和美的感染力的价值指向,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价值性。美的感染力是真的感悟力和善的感召力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真的感悟力。求真是一切科学的生命力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发扬真的感悟力,才能永葆生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表现为内容体系和教育規律之真。”[6]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性和客观实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秉承求真精神,以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真理吸引人,还要以真情感染人。情感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巨大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受情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要真,真实诚恳的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打动人、引发情感共鸣的关键。求真的探索精神、科学的理论知识、真切的教育情感有力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真的感悟力。

思想政治教育善的感召力。向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和谐统一。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标尺,思想政治教育的善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善感召人,就是要以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诉求为立足点,以利益关切为切入点,兼顾不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和利益诉求的同构性与差异性,重视个人理想信念的坚定、价值规范的引导、精神世界的构筑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凝聚的精神功能、社会稳定的协调作用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善感召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体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括提炼为先进的行为规范和知识理论,使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主动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先进的价值理念,引导政治方向、规范品德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美的感染力。达美是求真和向善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要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趋势,达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最终目标结合起来,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美,强化情绪感染。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又要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性,实现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契合人们的个性发展,唤起个体发展与教育目标达成之间的和谐美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强化情绪感染。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美,深化人格感染。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越来越注重双向互动性,教育者的权利因素作用日益减弱,非权力因素作用逐渐增强,教育者品德、素养、行为及价值取向等人格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使人受到启迪和感化。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美,加强审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直观,以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思想、引导人的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实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激烈碰撞,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利益关切,超脱于受教育者生命发展之外,无法真正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和价值性失衡,亲切感和时代感缺失。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都不能做。”[6]因此,思想启迪是增强感染力的逻辑起点,为人师表是增强感染力的前提条件,媒介渗透是增强感染力的时代要求,情境愉悦是增强感染力的现实关怀。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度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7]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握时度效,增强时代性和感染力。

适应时代变化紧扣“时”。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时”,就要胸怀大局,因势而谋,着眼于时代发展,善于把握时机,做到及时、适时、准时。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做到及时。在思想开放,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中,受教育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利用好国际和国内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二是把握时代脉搏,做到适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激烈变革,国内社会转型加剧,要适应时代发展趨势,善讲新话心语,将深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简洁化。三要抓住教育契机,做到准时。善于将时局意识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利用好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对人们进行精神洗礼,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个性差异权衡“度”。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度”,关键在于把握大势,因势而动,立足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力求火候适宜,切准时代脉搏,既有“生命线”高度,又紧抓实践准度。树立大局意识,把握“生命线”高度。在多种思想观点碰撞激荡,多种文化交叉交融中,把握“生命线”高度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凝聚思想共识。重视个性差异,紧抓实践准度。不同个体身心发展水平、思想发展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情感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节点,有层次有差别地开展教育。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把握教育前、教育中、教育后以及反思总结等关键节点,做到工作应对有力,切准时机。

满足发展需要追求“效”。思想政治教育要追求“效”,就是要追求效率、效益、效能,做到心悦、认同、参与,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诉求之间的和谐统一。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多样中立主导。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选择怎样的政治立场,坚持怎样的政治信仰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影响下,思想交锋激烈,斗争格局错综复杂。要牢固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成自发向自觉升华,内化有序外化。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觉过程和自发过程的统一,关键在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人们所接受并顺利内化为内在素质,最终有序外化为行为规范。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说服人,既要靠真理的力量,也要靠人格的力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凭借自身的威望、权力、职务使受教育者被动服从。新形势下,教育者的非权力因素逐渐取代权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平等交流,双向互动。

以广博的学识授知。广博的学识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教育者良好的专业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人,良好政治素养的养成源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积淀。教育者通过认真学习、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厚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政治素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断真伪,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政治立场。

以真挚的情感育情。情是连接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渠道。马克思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8]情感是人们行为发生的动因,是人们产生欲求和需要的催化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的情感,才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共鸣,深化理性认识。情感是直通人心的有效路径,教育者摒弃抽象空洞的说教,以情感架桥触及受教育者心底,使其真心接纳,催发其对教育者的敬仰信赖之情,对真理追求的孜孜不倦之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拥护之情。

以高尚的情操导行。高尚的情操具有强大的自我激励和交互感染的力量,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和强化作用。以优良的生活情操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教育者对优良生活情操的践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展示和实践,是呈现在受教育者眼里直接的、活生生的形象。以优良的道德情操引导受教育者树立优秀的处世风格。道德情操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震撼感染、舆论传播使人们产生敬佩、信服的心理感受,最终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效仿。以优良的职业情操引导受教育者培养责任意识。教育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精神境界,勤奋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作风,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吸引、感染、激励受教育者,引导其自觉形成责任意识。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性

随着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汇、交锋频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须不断转换、拓展、开发教育载体。以社会文化的广泛性、网络载体的覆盖力、实践活动的生活性加强渗透力。

社会文化的濡染。社会文化由人民群众创造,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观念形态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潜隐性、持久性和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是社会文化结构的映射,后者为前者提供着文化资源和养分。”[9]社会文化的濡染一要注重发掘优质社会文化。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社会文化呈现多元交融,包罗万象,不仅有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还有腐朽的甚至反动的文化。发掘优秀、先进的文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释放正能量。二要优化布局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差异性,切实做到活动特色鲜明、覆盖面大、影响力广。三要孕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具有稳定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受教育者长期浸润其中,其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网络媒介的辐射。随着智能终端大众化,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逐渐成为占据人们生活的强势信息传播载体。网络具有传播方式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传播空间的全球化、传播速度的高效性和互动主体的平等化等独特优势。选择专业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网络技术运用熟练的教育者,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开设主题网站,弘扬主旋律。把积极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健康的网络生活中,丰富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引领思想动向。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传播媒介,使网络媒介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倍增器”,充分挖掘“微元素”资源,大胆尝试“微教育”模式,准确把握“微时代”趋势。

实践活动的强化。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受教育者真切感受和有效运用其所接受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提供了平台。受教育者只有亲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价值,才会真正认同、接受它。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提升,情感变得丰富,个性得到完善。参军服役、社會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不仅增强了受教育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意识,使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的熏陶,强化了国家安全意识,还鼓励受教育者不断革新,发扬时代精神。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愉悦感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教育者以目标为导向,内容为依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实现主体外部客观的“境”与内部主观的“情”相统一,伴随着受教育者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教育效果的强化。

赏心悦目的场境。思想政治教育场境的创设需要融合精神氛围和物质条件,以促进“情”“境”“理”的有效结合。场境设置要强调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物质条件和精神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场境创设。家庭、学校、社区、单位等因所担任角色的不同,传递内容的差异,其场景设置也有所区别。场境设置要突出真实性。要使受教育者自愿融入所营造的情境中,就要考虑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要体现社会、时代的要求和特点。场境设置要体现形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为抽象理论知识,受教育者通过切身体悟、音像俱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实虚相济,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丰富生动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与思想内容浑然一体,是教育者表达思想、传播理念、传递情感的基本工具。语言的运用是增强感染力的直接媒介,恰当的言语表达能够帮助受教育者顺利进入教育者创设的情境中。语言表达的形式要注重生动、活泼。创造具有美感、清晰、准确的语言以及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语言表达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语言能够直接向人们呈现、传播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营建愉悦的教育情境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真切深刻的体验。体验是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以自己的需要、认知、情感、价值取向为出发点去理解、接受、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体验可以是瞬间产生的情绪,也可以是稍纵即逝的强烈幸福感,甚至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感化的过程,受教育者通过亲身感受,更直接、真切、鲜明、强烈地受到刺激,心灵被触动,甚至震撼,让人产生真切的感受,激发情感。一切道理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才能真正了然于心;一切情感只有真正感同身受,才能由感性认知升华为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2]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08.

[4]胡敏中.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1.

[5]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5.

[6]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4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感染力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Pygmalion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探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愚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