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与手法探析

2017-05-19王婼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

王婼瑶

摘 要: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象征,也体现着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文章详细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对城市建设与现代城市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类型;城市化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里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而城市的景观绿化并不是那么理想,配套跟不上,而且建筑的密集对城市的交通拥堵也产生了影响,城市逐渐失去了特点。城市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景观得不到体现,公共环境的不合理设计,形成混乱的户外城市空间,使城市失去本身的特色。本文主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及设计方法入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促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與自然更加和谐,营造与自然景观设计相协调、具有各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高质量城市景观设计。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是人们的主观精神追求,它包含着人们的智慧及情感的追求。城市的景观设计师需要在城市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从功能性、美学及人们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城市景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个性及特色正在发展中逐步丧失,所以城市景观设计必须给予城市地方特色充分地显现,去迎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为世世代代提供可持续的生存环境和文化遗产,和谐与协调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类型分析

(一)什么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反映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犹如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的场所。城市道路景观石在满足城市交通前提下,由地形、建筑物、绿化、小品等要素构成,具有使用、生态和景观的功能。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道路景观的带状或块状的线性可以使城市景观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既是制造城市良好景观的基础,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自然景观以及建筑景观等各种人工景观与城市道路之间连接的过渡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着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脸面。从更深的角度来讲,道路景观设计还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等。作为构成城市景观的基础元素之一,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城市的缩影,时时刻刻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魅力,讲述着城市的历史与变迁。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南京长江路

南京长江路文化街以展示南京市的文化史迹为主题,同时以此为线索,将街道分为西段的现代文化、中段的近代文化和东端毗庐寺古建筑文化三段,在建设中加以凸显,对总统府、毗庐寺、人民大会堂、金陵图书馆、江苏美术馆、梅园新村等建筑进行立面出新,并在洪武北路至太平北路南段增加长500米、宽5米的文化艺术长廊,与人民大会堂隔街相望。街头还增加了雕塑、小品,突出六朝文化、石刻浮雕、民国文化等主题内容。今天,长江路亮化工程基本结束,景观灯也特别注意选用照度低、光色暖、制作精细、古朴典雅,处处体现出文化美。长江路快慢车道之间已新建了2米的绿岛,使道路绿地层次更加丰富,在梅园新村的北侧和南侧、省美术馆、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等附近也要增加9块公共绿地。此举让市民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游览鉴赏和休闲。同时又改造了老城区,发掘一片资源,产生一片效益,享受一片环境,将更加鲜明地展示融古都风貌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南京城市特色。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类型分析

(一)什么是广场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广场的景观设计,它首先要满足城市空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要为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带来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城市中的广场设计及它的广场文化是城市发展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作为城市的标志,不但要集中体现城市风貌而且要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而且要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该体现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几个方面,即城市本身意义、城市具有的功能与城市的环境。首先“意义”是指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功能”指的是人们的使用功能,包括居民的生活广场、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广场、体现城市文化的文化广场等,不同的城市广场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所以其使用功能核心问题离不开居民,居民是城市的主体,离开主体行为的城市广场设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后城市的“环境”指的是创造适合现代人们需求的休闲舒适的环境来缓解生活压力,需要广场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和园林绿化,而这一点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

城市中的广场景观设计不管是有规则的还是没有规则的地形,它都应该有一定的大小、尺度、对比、均衡、韵律、层次等审美原则,并且城市广场设计也要突出本身的特点。首先,根据设计作品角度的不同及突出重点的不同,在最终效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其次,根据大众审美层次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使用者的文化层次的需求,把它转换为设计思想,体现它的个性,但不能过于形式化,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背景及气候的变化,这样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才有一定的风格特征。好的城市广场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生活追求,是一段历史文化发展,又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所以它慢慢走向多元化发展,既满足各个层面的人民的精神需求,还要体现当地居民生活的价值观念。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面貌,还反映着当地的城市文化积淀。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案例——西安钟鼓楼广场

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西安两座古楼的形象,要确保它们通视的视觉效果,而且还采用了下沉式广场、下沉式购物街、与传统商业建筑物相结合的多元化空间设计,设计出一个个性的广场,体现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包容性和吸引力。西安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元素的多项设计,使得在广场上交流休息的人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气息。经过商业的开发,钟鼓楼广场地面看似是广场,广场下面也得到了利用。随着城市人口继续膨胀,建筑物不断向外伸展和向地下挺进,钟鼓楼广场的设计做到了一定的规划,所以它是设计一个全面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的文化广场。

四、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类型分析

(一)什么是滨水景观设计

我国从古至今注重水体的观念源于儒家的生态思想和讲求风水学的理论,因此城市的选址、布局多与水息息相关。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自然布局,与山水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滨水景观石城市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价值和意义在于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变化发展需要,缓解居民压力,美化城市形象,具有功能、生態、审美的特征。

(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

水是自然的元素,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文明史的摇篮。随着人来文明的演进,及对水的利用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水文化越来越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水的美在于形、势、声、色。形指的是形式美的原则,宽或窄,曲或直;势指的是水的动态美,气势或动势;声指的是听觉上的美,大海的波涛汹涌或是溪塘的犀利潺潺。通过对水里、水岸材料及岸边的绿化种类的选择和搭配,加以自然或是人工灯光照明系统的辅助,可以创造出富于变化的水景。

滨水区意为水边、海边、湖边,作为城市是江、河、湖、海相接壤的地方。滨水区的活跃性和穿透性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最有生气的元素,集中体现了城市的深厚文化沉淀和丰富的物质文明,现在的滨水设计不但应该把水作为景观设计的元素,更是对水文化的阐述和发扬。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重视滨水空间的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以水造景、以景寓意,是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结合。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案例——通州运河

通州作为运河的起点,千年以来举世闻名。为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神韵和运河文化深邃的内涵,再现运河文化风采,北京通州运河公园以水为灵魂,以绿色为基础,以发展为主线,建造运河生态公园,再现大运河充满大自然气韵的郊野旅游环境。为古老的大运河再添新色,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投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完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和了解运河文化的休闲场所。

五、居住区景观设计类型分析

住宅作为人们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载体,也是人类物质消费的基础,不仅为住宅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给住宅者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居住区提供着居民生活所需的外部空间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精神环境的需要以物质环境为基础的,居住区应该提供人们各种可能性的户外活动。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绿化为主,景观设计往往成为住宅的附属品,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没有深入的设计内部环境,结果效果不佳。如今,住宅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人们在满足居住的同时,也要追求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发挥其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

六、结语

城市景观组织绝不是各构成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城市规划应该从完善城市空间单元入手,赋予城市空间以整体性、独特性的特征,恰当地运用空间构图艺术规律,创造清新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城市景观环境只有保持多项、可逆、开放的结构特征,才能满足城市日常运转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冼宁,王婷婷.浅谈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构思[J].美术大观,2012,(11).

[2]张莉娟.城市景观构成因素与构图规律[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03).

[3]陆津.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J].山海经,2015,(14)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以农村现代化约束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一个全面述评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对西部地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