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镇家国:太和殿藻井上神牌的发现与解读

2017-05-19

紫禁城 2017年5期
关键词:太和殿

文华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

安镇家国:太和殿藻井上神牌的发现与解读

文华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

每座博物馆都有自己引以为豪的镇院之宝,那么藏品众多的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又是什么呢?近年来随着故宫大修工程的开展,隐藏于太和殿藻井之上的镇宅神牌始为人知。太和殿作为故宫的中心建筑,故宫古建筑群在文化历史上又具有特殊意义,使得大修工程实际上也带有一定的考古色彩。这块神牌居于如此至高无上的位置,其下安镇的是九五之尊的家国天下,当真可谓故宫真正的镇院之宝。随着考古人员的发现与研究人员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今我们可以对这些镇宅神牌之上的内容做出一些解读。

太和殿神牌的发现

故宫大修工程有年,大小殿堂的建筑结构多经过清理。一些长期供奉在屋顶或房梁上的厌胜宝匣都被打开,厌胜用品始为人所知。这些除了少数归安原处外,多数保存在库房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三十五个之多。

中国传统,房屋上梁时,有留龙口的仪式,一旦房间建成,要将厌胜宝匣放在梁上或脊上的龙口内,称为﹁合龙﹂,镇宅保家人平安。道教还有专门的﹁合龙谢土大法忏﹂,用于这种仪式。

推测紫禁城建筑应当都有这种厌胜宝匣存在。故宫发现的宝匣有铜、锡或木质,尺寸相当,其中物品类别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以寿康宫后殿铜宝匣为例,宝匣长二十五点七厘米、宽二十一点六厘米、高六点一厘米。匣内装地黄、沉香、鹤虱草、木香、乳香、茯苓、合香、檀香、人蓡,红高粱、红豇豆、麦子、糓子、吉豆各一包,五色线及寿康宫后殿合龙经咒一部。归纳起来,主要有:药物︵或香料︶、谷物、五色线和经书,不过,这些还是略显简单了,太和殿宝匣就要奢华得多。太和殿宝匣长四十二点二厘米、宽十八点六厘米、高五点八厘米,匣内装金币二十四枚︵金币上刻﹁天下太平﹂四字,每个二十七点五克︶;金、银、铜、铁、锡元宝各一个︵其中金元宝重三十三克,银元宝重三十二克︶;五色石各一块、五色线各一绺、五色丝绸各一块、五谷各一包、藏文︽五部持经︾一本。

寿康宫后殿铜宝匣

太和殿宝匣

钱久如 摄

太和殿还有另外一套厌胜的装置隐藏于天花板上面的顶棚内,即供奉了五座神牌,每个神牌前都供有铜五供。五座神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这一点是我们最近才发现的。以前的研究人员只知道藻井上有一座神牌供在正中央,后来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的摄影师偶然拍摄到了东西远端的两座,将三块神牌照片比对后发现所刻内容也不同。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其供奉形式是五方各供奉一座,五座神牌上所刻文字、图像竟然代表的是佛道两种厌胜体系。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一下。

太和殿藻井

神牌经咒解读

在太和殿顶棚内供奉的五座神牌极有规律,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神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这块神牌由于雕刻着镇宅神符,故档案中又称为﹁符板﹂。以前故宫古建调查测绘人员看见的就是这一块神牌。我们最早的研究就是从这一块开始的。

此牌高约三十七点五厘米,宽二十三厘米,以产于东北的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五供。五供是神前供器,既为佛教所用,也见于道教神龛之前。神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为四层,由佛教护持真言、神名和道教璇玑八卦图组成,背面由镇宅七十二符组成。现以中央神牌为主,结合东西两块神牌的资料试作解说。

正面

正面第一层 刻﹁佛说大威德八字秘密心陀罗尼﹂,其排列如下:﹁南麼 阿缽哩/弭多壤囊微/寧濕嚩囉/捺囉野怛他/ 多野南謨/曼殊室哩曳/矩忙囉部多/野怛他/ 唵 痾末囉卻浙囉﹂

此八字咒采用的是唐代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志所译︽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此经有多个译名,如︽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文殊法藏经︾、︽法宝藏陀罗尼经︾等。它还有另外两种汉文译本,一种是唐代菩提流志的译本︽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另外,房山石经中保存有南朝时期陈朝真谛译,唐代宝思惟依梵本再勘定的︽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可见此咒流行时间早而且影响大。此经属︽大藏经︾的密教部,是密教中宣扬文殊菩萨密咒的经典之一。它用大量篇幅颂扬了文殊菩萨八字大威德陀罗尼咒的功能,云:﹁此八字大威德陀罗尼者,乃往过去无量百千恒河沙诸佛所说。为拥护一切行十善国王,令得如意寿命长远,福德果报无比逾胜,诸方兵甲悉皆休息国土安宁,王之所有常得增长。此陀罗尼能利益怜愍一切有情诸众生故,能断三恶道能作一切安稳法。如佛现在处世 无异。……若人能暂时闻忆念此陀罗尼,即能 灭四重五逆等罪,何况常念诵之。﹂除此之外,经中还特别提到此咒的镇宅功能 :﹁若有国王、王子、妃后、公主,及诸宰辅并凡庶类等,能书写此咒安于宅中。其家即得 大富贵饶财常富,儿女聪明利智辩才,巧计相貌端严具好,人 所爱乐,所出言音。众人所奉施行无违,象马畜类悉盛成群,奴婢宝货受用无尽。宅中灾祸自然消灭,善神护宅,人福强盛,鬼神无扰,设 有鬼神皆是有福之鬼,皆护其人 不求人短。﹂如果有人画其主尊文殊童子像 ,则﹁诸王、王子、妃后、宫人、采女、百官、宰相及诸 士女,并诸国土一切人民,所有田宅悉皆 拥护。凡此画像已,有人但能所在处安置,于 中土境皆得安宁。设有恶贼水火刀兵,劫贼之横并得除灭,乃至非时疫病旱涝不调,虫霜损害亦悉除灭,常得依时龙王降雨,苗稼茂盛,国土丰熟无诸灾难。﹂

结合以上经文可知,八字咒功能之强大。将经咒刻在中央神牌上,正是体现了它的传统职能。正面第二层 刻十二位尊神的名字,每个名字前都加上﹁神名﹂二字。东方神牌所刻为二十一位尊神名,与中央神牌上不同。经查对,这两组神名同时出现在题为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所译︽佛说灌顶经︾中。

︽灌顶经︾,又称︽大灌顶神咒经︾、︽大灌顶经︾等,十二卷,是由十二部经咒组成的经典合集,由于每部经咒前均加上﹁佛说灌顶﹂四字,将十二部独立的经咒聚合成一部完整经典,所以定名为︽灌顶经︾。此经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一部中国本土创作的伪经,大约完成于五世纪中期。其内容混杂了印度佛教陀罗尼、神咒和中国道教符咒内容,反映了中国早期汉地道教与佛教融合的历史真实,受众甚广。由于这部经典中所收录的十二部经咒每一部前面都加上﹁佛说灌顶﹂字样,太和殿神牌上的尊神名就来自于其 中第五部︽佛说灌顶咒宫宅神王守镇左右经︾,这是一部镇宅的经典。

据经文记载,佛陀在摩 竭陀国时,波罗阅国有村民宗主迦罗那一家受到恶魔所率五方鬼魅的侵扰,佛陀勅弟子目犍连去往波罗阅国,以神威救护一家平安。伽罗那及全村百姓都对佛产生信仰。此时,普观菩萨乞请佛演讲此五方避鬼神咒,以便将来若有人遇到同样情况时,﹁普得度脱无忧惧﹂。于是佛为普观菩萨专演此法。分别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列举佛名数量不等 ,并加解说。

东方有神二十一名,也见于太和殿位于东方的神牌上,其名号如下:﹁神名阿修诃比尼槃头倚/神名波黎犂波斯离次离/神名优唦知具利乾陀离/神名阿泥黎移波泥黎罗/神名阿吼罗迷比略波祗/神名气利弥提波罗弥提/神名陀罗住留富那佉尼/神名师阿罗陀罗曼陀罗/神名具利乾陀利阇吒罗/神名住利旃唦利嘻摩陀/神名阿波提离摩那斯尔/神名脂波弗薎懼头摩醢/神名嘻芜薎罗阿黎弥醢/神名多遮枝嘻遮唯留赖/神名差陀离遮难头謣难/神名贸娄差陀输柔罗弥/神名丘波题金波罗优候/神名东波须摩罗提迦波/神名伊提牟罗嘻迟佉/神 名阿提嘻和迟比难罗/神名沙摩头迦优头摩陀﹂。

经中作解说,曰:﹁东方有七千大 神,其上首者有三七鬼神之王守护东方,不 令邪恶触犯万姓。若有鸟鸣野兽变怪灾祸 起时,种种不吉恶梦,众衰横罗,县官枷锁 着身,危厄之人,众所憎贱,当以此三七神王,辟除东方如是灾厄,使诸邪横不得妄生。此诸神王守护东方,除去七十亿 杂魅之鬼为人作害者。闻有善男子女人读诵呼 是七 千鬼神上首名者,七十亿魅鬼驰走而去一万由旬,不害人也。 当说其名获吉祥福。﹂

南方有神二十八名,其 名号如下:﹁神名那头化 提阿梨鸠梨/神名提多瞿佉难呵梨迦/神名迦梨波 梨金摩多泥/神名波奈罗 迦荼支由罗/神名沙弹咤 迦勒迦摩夜/神名校坻细 耶般遮夷提/神名坻梨提 梨摩梨摩梨/神名师佉惟 沙差尼阿蓝/神名辟师雾 耶欝次弥次/神名鸡头贸 蠡蒲耻瘖浮/神名突迦多 蠡那于陀伎/神名陀含屈 兜沙门多头/神名伊梨寐 提薜荔迦移/神名鸠舍罗 膑迦拘多蠡/神名因娄赖 天沙伊多耨/神名甄尼乌 厨遮摩多梨/神名摩隶咤 遮夫楼擥俱/神名罗阇迦 提阿铢迦隶/神名摩尼摩尼遮楼旃陀/神名俱波楼 阅叉阿罗域/神名那罗那 移阎那阿梨/神名沙善般遮垆梨波梨/神名旃遮赖 摩体迦设楼/神名遮梨迦 阿梨擥乌迟/神名罗摩奴遮膑迦炉遮/神名波罗斯奴遮斯 叉奴/神名遮罗揵波头那 炉遮/神名干提于呵梨攎阇﹂。

经中解说:﹁南方有九千大神,其上首者有二十八神王,能为一 切辟除众恶,守持南方。除去五温疫毒之病,飞尸邪忤殃咎之注。口舌乱斗,灾火变怪。毒蛇蚖蝮, 热气恶病,悉出南方。是二十八神王 ,有人知其名字,讽诵宣传,是二十八神王即为佐助,消灭邪恶,使一切毒厌笮不得行。以知神王名字力故,南方魅鬼七千亿数 一去万由旬,不能为害。 ﹂

供奉于中央位置的神牌(正面)其上刻有经咒、神名及璇玑八卦图

太和殿藻井正上方符板供奉场景

西方有神十四名,其 名号如下:﹁神名呵娄萨 叉提尸遮那/神名蓝波维蓝波贸那名/神名苏鸳迦 罗阇乌那陀/神名摩奴罗 摩遮檀楼迦/神名剑浮耆 梨惒迦罗博/神名惟舍 罗遮绳迦陀罗/神名遮棱 迦移陀那罗浮/神名迦俱 攎絺阇罗络迦/神名多罗舍脂慢鸠梨/神名臀头梨阿多四惒伎/神名阿耆尼罗鵄祇迦遮/神名菩提尼菩 提多菩提/神名恒多罗 夜尼耶迷/神名陀罗陀优富阿陀罗﹂。

解说曰:﹁ 西方有六千大神,其上首者有二七神王,主持西方。怨家逆贼伐王国土,偷窃之人怀恶心者,闻有男子女人等辈呼二七神王名字之者,即便退 散,惶惑而去。五亿魔魅 退万由旬,不复害人也。 ﹂

北方有神二十一名, 其名号如下:﹁神名那叶 提章比舍慢破/神名沙伊 摩陀阿仇伊陀/神名破仇摩至多罗和架/神名比牟坻罗泥架那紫/神名迦兰脾留波摩迦罗/神名耶头破舍罗首梨沙/神名拘陀利比呵梨蒭陀/神名慢陀波沙多陀周留/神名阿知和知阿那波提/神名那知鸠那知提和沙/神名摩呵迦和尼罗阇摩/神名阿佉尼波陀那迦利/神名阿比罗慢多罗波陀/神名罗那多罗魔罗提离/神名耽波罗提梨吼楼寿/神名楼寿阇辇叉辇善叉/神名摩呵留罗迦梨区惒/神名金洹陀越阿耨三菩/ 神名迦三耶魔呵阿输/ 神名跋陀沙罗慢多罗阿/神名迦柰国舍嘻迟比迟﹂。

解说云 :﹁北方九千大神,其上首者有三七 神王,主持北方。五万亿魅鬼及 诈称之神,求人饮食者,故气之魔,闻有男子女 人等辈呼三七神王名号,是诸魅鬼退散驰去,不能为害,远百千由旬,移置无人之处,还其所在。﹂

中央有神十二名,也见于太和殿中央的神牌上,其名号如下:﹁神名优波参那利仙妳/神名优波僧那涅坻賖/神名跋臭修婆罗毗坻/神名多婆斯阿修罗婆履/神名摩萨罗波拘兰荼/神名坻摩阿修罗婆履那/神名佛亶坻和婆娑斯/神名伽施陀为氏仇陀/神名多罗浮多鞞阇曳/神名婆视涅伽罗诃衍/神名毗真那婆坻衍/神名多罗哆斯 陀尼波﹂。经中对此解说道:﹁中央神 王有二十万以为眷属,其上首者有十二神王, 能为一切无量众生除去四方灾恶诸变,鸟鸣恶 梦,县官之厄,口舌斗乱,五温之病,毒 气蛇蚖,怨家债主,逆贼侵陵, 坏王国土。他余杂鬼,厌祷呪咀,魔邪鬼神及诸精魅,见有男子女人等辈,读诵宣说此十二神王名字之时,四方妖邪恶鬼等类无不弭伏。﹂

太和殿上既然已经 供奉了中央和东、西方神牌,依常理应当有一组五块神牌存在。其它两块虽然未见,其内容也可推知了。对于五方神名的功能,︽灌 顶经︾中特别强调中央十二神名的功能:﹁取中央三万大神上首者十二神 王名字为守镇法,当以好函盛之,题四天王名字书函四 边,称吾释迦名号而封印之,彩伞覆盖安净洁处。若有邪神恶鬼往来人宫宅中者,见此神王名字镇函之处 ,莫不退散驰走者也。﹂也就是说,如果单独供奉中央十二神王名字, 其功能即可代替其他四方神王。

在佛经中 ,佛还进一步为普观菩萨解说了具体的五方神王名的使用仪轨:﹁若后末世遭灾祸者,为诸魔魅之所伤犯,当净身口意不噉杂食五辛之属,斋 戒一心礼敬十方三世诸佛。然十方灯烧杂名香:胶香 、婆香、安息香等,悬五方逐魔神幡,各长 一丈四尺,上作鬼神之形 ,怖诸浮游魔鬼精魅。当在人定之时,露出中庭读此神呪, 以青铜之镜照曜五方,使诸魔魅不得隐藏其形, 向五方烧香散诸名华 。师当专心一意,说是五方守护神名,一方至四十九遍诵是章句,是诸恶魔闻见之者,莫不惊惶驰走而去,不复为害远百千由旬不娆人也。﹂

总之,除魔法事中先要挂神幡,上画每一方第一位的神王形象,可以吓退诸魔;而且还要用铜镜照耀五方,使魔鬼显形。上师每一方神名念 诵四十九遍,驱散众魔。佛还特别提到要用﹁好净器先呪五龙之水以洒五方,诸魅魔邪无不退散驰 走而去,部伍营从形体裸露莫知藏匿﹂。由此﹁能消灭诸鬼神灾横之变,使诵持者获得无上吉祥之福﹂。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期熟悉的道教驱鬼道具和方法,如用铜镜、洒水驱鬼等。当这些神牌供奉在太和殿天顶之上的时候不知是否有过类似的仪轨呢?正面第三层 左刻大白伞盖心咒﹁唵㗭怛哆般怛啰﹂,中间刻﹁十相自在﹂咒牌,右刻六字真言咒﹁唵嘛呢叭吽﹂ 。

大白伞盖心咒中的一部分,代表其梵文名。虽然汉地早在宋代就有印度高僧法天的关于大白伞盖的经典译本︽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但该密法在内地的流行还是在元代。如元代两部有名的译经:沙啰巴译︽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真智等译︽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即是其中代表性的经典。

鬼魅等众,见者无有不生欢喜。有八万四千金刚部众,生大欢喜常加守护。于八万四千大 劫之中得宿命智,生生世世不生药叉、罗剎、富单那、迦咤富单 那、毕部多鬼等诸恶趣中,亦不受生于贫 穷下贱,获得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福德之聚。﹂﹁不梵行者亦成梵行,不 持戒者亦成持戒,不清净者亦成清净,不布萨 者亦成布萨,不清斋者亦成清斋。若有五无 间罪及无始来所有宿殃,旧业陈罪尽灭无余。﹂﹁奉迎斯咒安城四门,或诸聚落都邑村野,礼拜恭敬,一心供养,所有兵阵随即消灭,疫疠诸病恼害斗诤,他兵侵扰,一切灾厄,悉皆消灭。﹂由此来看,大白伞盖信仰所具有的强大的护世、护国功能,可能就是它流传不绝的原因吧。

十相自在咒牌,也称时轮金刚咒牌。由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本尊时轮金刚咒的七个梵文字合书而成,在藏传佛教中极为流行。这既是一种装饰图案,通常绘于寺庙与家庭正门的屋檐下,又具有消灾避邪的作用,如北京北海公园白塔正龛中即绘此咒牌。

大白伞盖佛母的信仰在藏区非常普遍,元代随着藏传佛教流传到汉地,大白伞盖的信仰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元世祖时期,按八思巴国师的要求在大明殿御座上设置白伞盖一顶,伞盖顶用素缎,上面用泥金书梵字佛咒,称之为﹁镇伏邪魔护安国刹﹂。以后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在大明殿启建白伞盖佛事,用各种仪仗迎引伞盖,周游皇城内外,为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元顺帝十四年正月,临时召集一百零八名僧人举行白伞盖法事,迎白伞盖游皇城,为天下祈福。此处大白伞盖心咒的供奉,其功能与元代大白伞盖的信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信仰不仅一直延续到清代,并且在宫中发扬光大。清乾隆 四十五年六世班禅来京朝觐时,奉旨集 ︽大白伞盖仪轨经︾一部,为皇帝祈福,颇有国家天下一并遮护的 思想,经典称:﹁当知是人尽其生年毒不能 害,并诸器械水火宝毒蛊毒咒诅皆不能害,亦无夭横 。所有

从上面三层佛教经咒的选择可以看出,以护持家国、赐福众生、消灾祛病、避邪驱魔为主题的经咒是供奉的重心。正面第四层 这是道教部分,刻璇玑八卦图,正中为北斗九星,四周有八卦分布,指示方位。

所谓北斗九星是由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组成。通常在璇玑八卦之图上方还应有三颗星,也称三台,分别象征道教最高神三清神,可能是由于佛教的﹁十

相自在图﹂位于正上方,故略去。天帝所居之宫国即紫微星垣所在,为众星环绕,北斗七星即在其中。北斗七星,古来由其斗柄所指的方位判定时刻及季节。︽史记·天官书︾将北斗比喻成天帝太一的车乘,太一神乘此巡回天上。因此,北斗在古代王朝祭祀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宋代这种思想发展到极其完备的程度。

璇玑八卦示意图

︽宋史︾中记载:﹁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是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以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乃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魁第一星曰天枢,正星,主天,又曰枢为天,主阳德,天子象。其分为秦,︽汉志︾主徐州。︽天象占︾曰:﹃天子不恭宗庙,不敬鬼神,则不明,变色。﹄二曰璇,法星,主地。又曰璇为地,主阴刑,女主象。其分为楚,︽汉志︾主益州。︽天象占︾曰:﹃若广营宫室,妄凿山陵,则不明,变色。﹄三曰玑为人,主火,为令星,主中祸。其分为梁,︽汉志︾主冀州。若王者不恤民,骤征役,则不明,变色。四曰权,为时,主水,为伐星,主天理,伐无道。其分为吴,︽汉志︾主荆州。若号令不顺四时,则不明,变色。五曰玉衡,为音,主土,为杀星,主中央,助四方,杀有罪。其分为燕,︽汉志︾主兖州。若废正乐,务淫声,则不明,变色。六曰闿阳,为律,主木,为危星,主天仓、五谷。其分为赵,︽汉志︾主扬州。若不劝农桑,峻刑法,退贤能,则不明,变色。七曰摇光,为星,主金,为部星,为应星,主兵。其分为齐,︽汉志︾主豫州。王者聚金宝,不修德,则不明,变色。又曰一至四为魁,魁为璇玑;五至七为杓,杓为玉衡:是为七政,星明其国昌。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见,︽汉志︾主幽州。第九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汉志︾主并州。︽晋志︾,辅星傅乎闿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其色在春青黄,在夏赤黄,秋为白黄,冬为黑黄。变常则国有兵殃,明则臣强。斗旁欲多星则安,斗中星少则人恐。太阴犯之,为兵、丧、大赦。白晕贯三星,王者恶之。星孛于北斗,主危。彗星犯,为易主。流星犯,主客兵。客星犯,为兵。五星犯之,国乱易主。﹂

可见,北斗九星各有所主,且所管的地域也有不同,均可与地上君主的政治和九州地区相应。君主有所不明,则七星相应有所反映,天象有冲犯七星之处,也暗示地上君主有所失德或潜藏危机。这种天人交感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因此,自古北斗被视为﹁天子象﹂。在天三台为三清神,七星为天帝车,象征天帝之统治;在地则天台为三公卿,七星为九卿,拥护帝君统治天下。故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观天之术控制甚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窥视天子之象,以免不利。汉代息夫躬因为被罢斥,学﹁祝盗方﹂,用东南方的桑枝做成匕首,上画北斗七星,晚上披发立中庭,向北斗,用此匕首招指祝盗,以求福排祸,而被诬告﹁候星宿,视天子吉凶,与巫同祝诅﹂,入狱而死,且牵连家族甚广。

道教进一步将九星神格化,创造出九神星君诸神。其经典中认为,斗姆感气而生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后七幼子就是北斗七星,前二长子的余晖就化成左辅右弼二星。七星作为神位在道教神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 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鹖冠子·环流︾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延生的思想在道教中有多部经典都有反映,而此斗柄西指,又暗示一种肃杀之气,与北斗同时主生杀之职有关。

背面

符板背面刻﹁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此灵符自汉代以来就已经出现,十分古老。现所见经文可能出于唐代以后,为重要的镇宅和化凶为吉的道教经典。据︽太上秘法镇宅灵符︾经文记载︵︽中华道藏︾第三二册,页六二一~六︵指宅前高后低,北有流水者,东南高,西北平三种极不好的风水布局︶,却家室殷富,人丁兴旺,遂造访主人,垂询主人安居凶宅之术。得知,主人家贫时,曾接待过二生,二生见其家宅大凶,人不可居之,又无钱搬迁,便传其七十二镇宅灵符,并预言其家﹁镇宅十年大富贵,二十年子孙昌盛,三十年必有白衣天子入宅﹂,而后化白光而去。孝文帝求得此符,遂敕令奉行于天下,足见此符来历不凡。二一︶,汉孝文帝见到一家为﹁三愚之宅﹂

符正文之首列﹁璇玑八卦图﹂,其下为厌鬼群邪之镇宅灵符七十二道。可见,此符与正面的璇玑八卦图也是镇宅符的一部分。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璇玑八卦图﹂中只有一颗弼星,而没标示出辅星。每道符均有文字说明各自功能。此镇宅灵符不仅仅有保宅的功能,而且兼兼管管了了宅宅内内人人丁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家家畜畜和和农农田的丰收、驱鬼避邪、行人的早归、产妇的顺产、多添男丁、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等诸多方面。

经中称赞:﹁此符传于天下,镇宅普护,家家清吉,户户康宁。上真垂佑,灾害不生。福寿增延,子孙荣显。田蚕倍盛,六畜兴生。扫除精怪,荡灭妖氛。灵符秘妙,永镇门庭。﹂符后还有法事的时间和供奉之法:﹁每月圣降之日:正月初七日、 二月初八日、三月初三日日圣圣诞诞、、初初九九日日,,四四月月初初四四日日、、五五月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初七日、十二月二十七日。供养之仪:笺、沈、降真各只宜一灶,不宜合和,悉有麝、木樨、栀子、梅花、松、栢、净茶、枣汤。﹂

镇宅是道教法术之一,起源于古代民间,在建房屋时,于墙角埋石︵又称填宅石︶,用以﹁驱逐邪魔,以安家宅﹂,后来道士逐渐使用符箓以镇宅。此符发明以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行,深入人心。

镇宅与家国天下的情怀

正如神牌上佛教的经咒和神名不仅仅保佑个人和私宅,还有护国佑民的功能一样,太和殿上的七十二镇宅灵符也不仅仅是为专门保护太和殿一殿而设,也不仅仅是保护整个紫禁城而设,借助其广大的功能、无穷的法力,以佛教五方世界、五方诸佛的思想,加之供奉的特殊地点,明显昭示了庇护天下的宏大思想。

置于太和殿的藻井上位于中央的这块神牌,则更有深刻意寓。首先,藻井在古代中国就是穹隆、天穹的象征,璇玑八卦图供于其上,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念,将天庭具体而微地放置在太和殿这个皇权、皇天一统的核心象征的建筑物中间,则天庭、天子、皇帝、皇权一一对应,万古不易的思想昭然若揭。更重要的是太和殿是皇帝统治的地上象征,璇玑八卦图则表现天帝乘北斗之车而行的威严,二者对应无疑,代表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神牌不仅仅是佛道两教的镇宅厌胜经咒符咒的拼合,而是以一种共同的主旨合谐地加以供奉,其历史背景却颇耐人寻味的。

十七~十八世纪 真武八卦北斗七十二灵符图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一七三一年︶,雍正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宫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据此可知,此处神牌至少有一块应是雍正此前所做,于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注意此牌供奉的时间八月十二日,也就是为了迎合上文提到的﹁圣降﹂的日期﹁八月十三日﹂,也就是说,此次供奉神牌专为次日圣降活动而设。

我们知道,雍正八年,正是雍正帝因病魔缠身秘密让道士为其治病高峰期。十月北京白云观道士贾士芳在宫中为雍正帝治病时,因触怒了多疑的雍正帝而被杀。江西龙虎山天师道值京道士娄近垣以符箓之秘、祈请斗神之术使雍正帝之病有明显的好转,在雍正八年年末至九年时,才得到雍正帝的嘉奖。

根据这套符板的设计和制作时间来看,上面的道教图案和镇宅符很有可能与娄近垣之前的贾士芳有关,虽然贾士芳已经被杀,但是雍正帝并没有放弃对于神牌的设计思想。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一张黑地金汁绘画﹁真武八卦北斗七十二灵符图﹂,正中是真武大帝和关平、周仓二侍者,上方是璇玑八卦图,周围环绕着七十二镇宅灵符,绘制时代是十七至十八世纪,与太和殿神牌年代相当。此外,神牌既有汉传佛教经典的经咒,又有藏传佛教心咒和咒牌,显然是汉藏合一的形式。这与雍正帝一面潜心参禅,又与二世章嘉国师过从甚密,得其指点,修行密法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其藏传佛教内容很有可能是驻京喇嘛所拟。

从内容来看,佛教以汉传的文殊菩萨为主,辅以藏传佛教中的大白伞盖和观音菩萨信仰。文殊菩萨既是佛教的著名菩萨,又作为转轮圣王,即世俗间皇帝、皇权的象征,位居至尊。大白伞盖佛母、观音菩萨则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寿神,加之法力广大,无所不包,广受崇奉。道教的璇玑八卦之图以斗神为主,令我们联想到娄近垣礼斗为雍正帝治病的事迹。道教中北斗兼主生死的观念令人联想到此神牌的供奉应与祛病延寿有关。雍正八年以后,宫中大量供奉斗神也是同样的意思。镇宅符更是道教中最常用的符箓,主要起到对宅内主人的全方位保护的作用。养心殿、乾清宫、太和殿三处是当时宫内最为重要的殿堂,养心殿是雍正帝的居室和日常办公场所,乾清宫是其在宫中对外办公的主要地点,太和殿是宫廷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建筑,种种迹象表明,此神牌的供奉,可能与雍正帝当时不好的健康状况以及寻找佛、道异人治病的历史背景有关。但究其终极意义,则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即家国天下均在其护佑之下,并不限于一人一事。

太和殿

猜你喜欢

太和殿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博物馆之夜
故宫太和殿
紫禁城在1918
神思紫禁城
听,故宫里的宝贝在说悄悄话!
恍若
逛故宫寻找600年记忆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