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元宫城︵大内︶
2017-05-19
延伸阅读:元宫城︵大内︶
元代称位于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为大内,这里是元大都宫阙的主体和元代王朝的统治中心。以南崇天门、北后载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为宫墙经纬而构成宫城区。根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宫城阙门以及四隅角楼的规格形制,和今日所见明清紫禁城相近似,局部有些许差异。复原后的元宫城南北长约一千米,东西宽约七百四十米,与《辍耕录》所记步数经过折算基本相符。元宫城的故址,和今日的紫禁城在南北界上有所不同,大体上为南从太和殿北至今景山公园少年宫南侧。至于东西界,目前学者多认为和紫禁城相同,但有的认为也有变化。
元宫城内的主要建筑,分作南北两组。南组以大明殿为主体。《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记,大明殿﹁乃登极、正旦、春节朝会之正衙﹂。殿址选建在宫城的中心线。殿后有柱廊,直通寝殿。寝殿东西,又有两殿左右对称,与大明殿合呈﹁工﹂字形。大明殿四面绕以周庑,共一百二十间,南北狭长,略呈长方形。周庑共开七门,南面三门,正中大明门,为南区宫殿的正门。北面二门,东西各一门。按《辍耕录》描述,﹁凡诸宫周庑,并用丹楹、彤壁、藻绘,琉璃瓦饰檐脊﹂。北组宫殿以延春阁为主体,为后廷。整个后廷的平面设计以及建筑形制与前朝基本一致。只是周庑一百七十二间,较前朝周庑多出二十五间,应是增长了东西两庑,形成更为明显的长方形。北庑不设门,也与前朝有别。
从宫城与元大都的关系看,其特色是以宫城为都城的中心区,且靠近都城南侧。大都的建造时间是至元四年(一二六七年)到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至元八年(一二七一年)到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年)是正式建宫城的阶段。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年)宫城建成,至元十年(一二七三年)初建正殿、寝殿、香阁、周庑、两翼室,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年)正月宫阙殿建成。四月,初建东宫,十一月,建延春阁。
需要注意的是,元宫城延伸至元大都的中轴线与明清紫禁城及北京城中轴线是否变化至今尚未定论。今人所说的古代都城中轴线首先是宫殿设计的中线,进而引申为城市设计的中线。古代关于贯穿元宫城以致元大都的中轴线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它在旧鼓楼大街一线,至宫城内今断虹桥一线。一种认为它与明清紫禁城三大殿并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元大都考古调查之前,许多研究者取第一种看法;元大都考古调查之后,第二种看法占上风。
—参见潘谷西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九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一九九○年。(本文文字由徐华烽提供)
元大都(宫城)平面复原图图片采自潘谷西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〇〇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