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玉米优化施肥技术初探

2017-05-19邓树元王宏庭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纯收益吸收量养分

邓树元,王宏庭,单 杰

(1.襄汾县农业委员会,山西临汾 0415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太原 030031)

春玉米优化施肥技术初探

邓树元1,王宏庭2,单 杰1

(1.襄汾县农业委员会,山西临汾 0415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太原 030031)

文章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和对比农民习惯施肥和优化施肥的效果、农民习惯施肥中盲目投肥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的产量略高于优化施肥,未达显著水平,但其纯收益却明显低于优化施肥。优化施肥较农民习惯增收1 351元/hm2,增收1.37%。习惯施肥的养分吸收量与优化施肥的养分吸收量相当,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中的大量养分残留在土壤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

春玉米 优化 施肥技术

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3.63%,产量占粮食产量的36.14%。玉米的产量除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耕作、栽培、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制约。其中肥料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衡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必要前提。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肥料的科学使用,但在玉米生产中施肥过程中仍然存在有很多问题。T.W.Bruulsema等提出,肥料的最佳管理需同时兼顾实现农田系统的生产力、利润、持续性及环境的四大目标。该研究的目的是探明春玉米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各项投入的作用及比较效果,为玉米的科学施肥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于2015年在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续村农户孟银贵承包地进行。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质地为中壤。pH值8.1,土壤有机质含量20.2 mg/L,试验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分析(ASI法)结果见表1。

1.1 试验处理与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表2)。

农民习惯中商品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基肥,尿素全部作追肥;OPT1处理中1/3N作基肥,2/3N作追肥,磷肥、钾肥和锌肥均用作基肥;OPT2处理中1/3N、1/3K作基肥,2/3N、2/3K作追肥,磷肥和锌肥均用作基肥。所有追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大喇叭口期,第2次在孕穗期。春玉米品种选用当地高产品种郑单958,小区处理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11.1 m2=66.6 m2,其他田间管理按当地农民习惯。优化施肥处理(处理6和处理7)所用肥料为尿素(46% N)、过磷酸钙(12% P2O5)、氯化钾(60% K2O)和硫酸锌。农民习惯施肥所用肥料为尿素、有机肥料(1.5-1.5-2、有机质45.0%)、复合肥(20-15-5)含有机质10%。

表1 实验室土壤分析结果 mg/kg

表2 试验方案设计

1.2 试验管理

试验于5月20日播种,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每穴2株,株距35 cm,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9月26日收获。同时采集土壤样品和植物样供养分分析。

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土壤样品:播前采集耕层0~20 cm混合土壤样品,测定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其他的大、中微量元素含量。

植株样品:收获时小区单打单收,计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同时采取每个处理所有重复的5株植株和籽粒样品,烘干至恒重,记录秸秆和籽粒干重,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

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如降雨量、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等;记录田间管理信息:如播种日期、定苗日期、中耕日期、施肥日期、灌溉日期及灌水量、收获日期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由表3结果显示,处理1由于没有肥料投入,产量最低,为8 436 kg/hm2,其他处理与之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FP处理获得最高的产量,为9 615 kg/hm2,较处理1增产14%,其次为优化处理OPT2,产量为9 397 kg/hm2,增产率为11.4%。统计结果显示,FP和OPT1、OPT2产量差异不明显,表明FP和OPT1、OPT2效果一致,但优化施肥处理大大降低了施肥投入,习惯施肥投入3 885元/hm2,OPT投入2 160元/hm2,优化施肥比农民习惯投入减少投入1 725元/hm2,从纯收益看,优化施肥较农民习惯增收1 351元/hm2,增收11.37%。试验数据同时也分析了农民习惯施肥中各项投入对产量的贡献,与FP处理比较,减施尿素,减产413 kg/hm2,但可增加纯收益687元/hm2,减施有机肥料,减产1 083 kg/hm2,纯收益可增加23元/hm2,减施复合肥,减产338 kg/hm2,纯收益却增加165元/hm2。可见,农民习惯施肥的盲目性非常大,急需宣传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表3 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纯收益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春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春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由表4结果显示,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钾的量占整个植株养分吸收量的比例分别为N 65%~70%、P2O561%~70%、K2O 19%~23%。每形成100 kg籽粒的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平均为2.05 kg、0.39 kg、1.78 kg,比例为5.26∶1∶4.56。不施肥的CK处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低,优化施肥的OPT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高于CK处理,农民习惯施肥FP的养分吸收量也高于CK,与OPT处理的养分吸收量大体上相当。农民习惯施肥中减去尿素或有机肥料或复合肥,养分吸收量略低于FP处理,但相差不大,FP-有机肥料处理的养分吸收量最低,与CK对照相比,氮磷养分吸收量略高,钾养分吸收量则与对照一致。这表明农民盲目增施的肥料并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大量的养分残留到土壤中,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3 小结

(1)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增加肥料投入,虽然产量略有提高,但往往纯收益并没有增加。优化施肥较农民习惯少投入44.4%,获得了与习惯施肥相当的产量,纯收益却有11.37%的提高。表明推广优化施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2)养分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习惯处理的养分吸收量也与优化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量相当,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中大量投入的养分资源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不仅浪费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

(3)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有利于玉米高产高效;但增施锌肥,投资小,效果明显。

[1]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等.黑龙江省春玉米的优化施肥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5):53~58

[2] 高强,冯国忠,王志刚.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29~231

[3] 曹志洪.科学施肥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土壤,1998,(2):57~63

[4] T.W.Bruulsema,C.Witt,Fernando Garcia,et al.A Global Framework for Fertilizer BMPs.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8,(2):13~15

[5] 金继运,张宁,梁鸣早,等.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土壤肥力研究及测土施肥中的应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1):8~15

[6] 崔国美,张鑫文,刘军,等.黑龙港地区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规律.农业工程,2011,(1):109~114

猜你喜欢

纯收益吸收量养分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钟祥市油菜籽生产形势分析
养分
临洮县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