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7-05-18刘玖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育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以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并提出建议,以期指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全面发展 路径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4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项目编号:14C00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75-02

一、研究背景

在国内,自高职教育始办至今,学术界对高职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就一直没中断过,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对策,为这些年来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然而,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问题的成果比较多,从职业教育整体出发研究的成果比较少;第二,从职业教育理论角度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问题的成果比较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研究的成果比较少。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亦不例外。本课题组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角度,结合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填补成果的空白的同时,为高职教育发展及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问题提出

(一)责任意识与道德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责任与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很重要的方面。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是指其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对社会或自身的发展应该担任的义务所做的选择,责任意识强的人通常会积极踊跃地承当社会和生活责任,而责任意识较差的人则会逃避这种责任的承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我国高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偏弱的,很多大学生根本不具备承担部分社会责任的能力,对自己的生活责任不能承担或者逃避承担责任[1]。

(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对人实现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或者特殊的社会交往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与行动呈现积极的趋势或者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称为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个体在社会中的抗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也不例外,有许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是十分乐观,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也不在少数。

(三)动手能力与体育锻炼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理论中详细阐述了劳动对人的重要性。动手能力较弱是大学生的通病,虽然这种通病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生中的表现相对不那么普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动手能力存在缺陷。体育锻炼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对工作中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做早期的训练。而较多的高职大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有调查研究显示,1000名在校高职大学生中,只有29.5%的人有相关的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个人信用及建设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高信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将会很快、很容易得到解决[2]。在相关的300名高职学生的信用调查中,有50%的学生认为诚信对现在或者将来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5%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信用良好,57%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对个人简历进行造假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对自我能力的自觉性提升和加强也是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自我的能力认识错位,不努力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提升,从而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所论述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消除历史造成的人的发展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消除和克服人在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并使人的潜能、个性、兴趣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我们认为,要促进高职大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道德意识,增强责任担当能力

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薄弱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多举办一些关于思想道德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道德的认识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自身技能和特长,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具备相应责任的担当能力。例如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内的一些公开的竞选,如班干部的竞选等活动,鼓励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学会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交流活动,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

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程的教学,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着重分析,举办一些与心理培训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过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例如有的胆小的学生,可以举办一种集体式的“冒险”活动,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活动的举行要适当,不可过分要求胆小的学生要达到某一种程度,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活动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增加学生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部分高职大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主要是动手的机会较少,或者有的根本就不想动手去做,养成一种懒惰心理。因此,教师的严格要求对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布置一些课堂内外的动手作业,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动手操作。也可联合一些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的学习,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对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规划中,也要注重体育教学。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内的一点锻炼,必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其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各方面的肌能,并提高锻炼技巧。

(四)建设个人的信用等级和知识、技能等级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人的智力发展的阐述,一个只会理论知识,不具备操作知识技能的学生是很难找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技术技能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加强诚信建设。高职大学生对自我的信用建设和维持是将来职场中的一块敲门砖。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信用等级评价调查问卷,让学生自己对自身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诚信的视频或者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

四、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对学生的培养与教学全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切实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整体发展应该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努力做到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必然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除了要积极参加必要的集体培训以外,还需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的专业特点,提炼出一套适合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学校在招聘老师的过程中,不光要看重教师的学历要求,还要看重对师德素质的考核。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以学生需要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内容强调了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是高职大学生,学校应该把握好学生在学习、成长、成才、成功方面的需求,对症下药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达到这些需求。着力提升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认识和积极性,这是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针对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存在的责任意识与道德、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动手能力与体育锻炼、个人信用及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责任承担;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人际交流;在教学上增加对学生实践和体育训练;建设个人的信用等级和知识、技能等级,以帮助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人格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探析[J].杨凌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16,04:77-80.

[2]李飞.基于中国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党信仰吸引力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2:101-102.

作者简介:

刘玖玲(1982.12—),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