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人间喜乐事(下)
2017-05-18宗不争
文_宗不争
沐浴:人间喜乐事(下)
文_宗不争
在学徒时代,达·芬奇帮助教师韦罗基奥画《耶稣基督受洗图》,在左下角添加了两名侧面的天使
洗澡这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都是愉悦的。西方人对沐浴一事的态度变化,本事就是一部文化史,很难一言以蔽之。现代卫生观念传入中国的时间固然很晚,但其在西方的推行也并非一帆风顺。
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均不拒斥沐浴。
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耶稣来到约旦河,接受约翰的浸。受浸之后,天向他开了,圣灵如同鸽子降临在他身上,神宣称耶稣是他的儿子,随后耶稣受圣灵引导,开始正式尽职。“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洗礼当然是一种宗教仪式,目的是让基督徒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与耶稣基督出死入生,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洗礼同时也是一种洁净身体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沐浴在希伯来文明中具有高度的宗教性,是一件神圣的事。
古希腊人的沐浴观念则更为实际。作为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古希腊人热衷体育运动,运动之后,通过沐浴,清洁身体、放松肌肉、清醒头脑。浴场通常紧邻运动场,以至于浴室最终成为了运动训练场的一部分。古希腊著名的雕塑作品《刮汗污的运动员》完美展示了这一场景。在这件雕塑中,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正在用刮板刮去手臂上的汗污,似乎刚刚进行完激烈的比赛。古希腊雕塑家利西普斯创造性地将人体通常7∶1的头身结构比例改定为8∶1,以此来符合理想中人体的规格,后被视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金科玉律。古希腊运动员在运动时通常为裸体,在身上涂满橄榄油,之后用弯月形的刮汗板刮去汗污,再用冷水冲洗身体。当时的人们认为,热水会让身体柔软无力、冷水可以锻炼身体,磨炼毅力。
著名的雕塑《刮汗污的运动员》展示一个年轻的运动员,运动之后,正在用刮板刮去手臂上的汗污
古罗马人显然更会享受,他们几乎全盘接受了古希腊的文化,并将其推演至精致甚至堕落的形式。随处可见的公共浴场,配有蒸汽浴室和巨大的热水浴池。罗马人更热衷泡澡,他们在浴室中饮酒作乐。公元3世纪,卡拉卡拉皇帝决定公共浴室通宵开放,还允许男女混合洗浴,轻浮世风盛行。教会开始干预,公元320年禁止妇女去公共浴室,到公元4世纪,最终封杀了所有公共浴室。他们依然关心身材和肌肉,但却已经不愿通过有节制的生活和体育锻炼来获取健美的体魄。在古罗马,一度流行一种催吐药水,他们既要品尝美味,又想保持身材,只能通过令人作呕的“吃了吐”的方式。荒淫无度的生活令罗马人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公元479年,日耳曼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轰然倒塌,中世纪的历史开启了。
日耳曼人仍然奉基督教为国教,而教会则在这一时期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教会开始干预沐浴一事,并为不洗澡找到了理论依托。据称,玛利亚的丈夫、耶稣的养父木匠约瑟夫曾在某次布道中提及:他受洗于基督本人,因此不需要再次洗浴。也许是为了凸显施洗的神圣性和唯一性,其他方式的洗浴被斥为不敬。修道院里只有苦修士为了表示忏悔才进行冷水浴,或是为了治病才去洗澡。直到19世纪初,洗澡的人还被看作“病人”。早期教会曾有过指令:“对于那些好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基本上不允许他们沐浴。”
肮脏的躯体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则成了圣洁的象征。《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记载:圣西蒙斯迪莱特任凭蛆虫在他发炎溃烂的伤口上拱动而绝不予以清洗;隐士圣亚伯拉罕50年不洗澡也不洗脚;西尔维亚一位圣处女年逾60,且沉疴难愈,但“除了洗一洗手指以外,绝不愿意清洗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圣阿曼从没见过自己的裸体是什么样子;圣尤弗拉西亚称,自己探访过一座修道院,里面共有130余名修女,她们从不洗脚,而且一听说“洗澡”这个词就作呕……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所绘《古罗马的浴室》,根据《世界文明史》所记述,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浴室856个,同时还有1352个游泳池
这一风气也间接影响到世俗世界。欧洲人的卫生观念受到扭曲,他们耻于裸露身体和沐浴,古希腊时期对身体健美的追求消失殆尽。
情况一度曾经略有改观,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099年)期间,西方人惊叹东方沐浴的考究,随之发现了集体沐浴的乐趣。法国巴黎,洗浴设施通常包括公共浴池、干蒸汽浴室、湿蒸汽浴室,还有单坐或双坐的木桶,人们可以坐在木桶中尽情享受美食、美酒。法国人乔治‧维伽雷罗在《洗浴的历史》中记述:13世纪时,专门有伙计走遍巴黎的大街小巷招呼人们去蒸汽浴室和盆浴浴室。这些场所在当时的巴黎已十分常见,1292年就已达26家。蒸汽浴室和盆浴浴室的经营成为一种行业,并且进入了日常生活。沐浴是如此大众化,以至于可以很平常地将洗一次蒸汽浴作为对一些工匠、仆人和短工的奖赏。“王室给让‧珀蒂和其他贴身侍从一天的年假去洗蒸汽浴,一共花了108个苏。”
但是,随着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的到来,恐慌令人们开始相信:水会削弱器官的功能,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所以洗澡越多,越容易染病,只有不洗澡才能健健康康的,如果身上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更是能够抵抗疾病侵袭!那一时期的医生,头戴鸟头帽,身披皮风衣,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欧洲人重新回到了拒绝洗浴的保守状态。
法王路易十四本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才洗过一次澡——这一惊人记录,迄今依然被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医每天为他做的身体状况记录本上。连他最宠爱的情妇蒙特斯旁夫人也在其回忆录中说,“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因为梅毒在洗浴场所传染,欧洲人不再光顾曾经风靡一时的浴场。
城市卫生环境每况愈下,即使是贵族也会在自家的宫殿和卧室的墙角随地便溺而毫不介怀。即便是如罗马、巴黎这样的大城市,因为缺少系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粪便和污水倒灌,不得不定期汲取海水进行清理。法国最负盛名的建筑群、路易十四的寝宫——凡尔赛宫,竟然没有设计一间厕所。法王一度下令禁止贵族在卢浮宫墙角随意便溺,教皇因为看不惯贵族用吃饭的小刀剔牙而下令将餐刀改为圆头。啤酒受到中古欧洲人的追捧,他们拥有大量的大麦以及啤酒花,而当时欧洲因为瘟疫、霍乱横行,水源大受污染,而啤酒因其安全的制造过程,号称“不死之水”,从而一跃成为新宠。
欧洲人终于迎来了工业革命,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科学、尤其是医学上的进步。细菌和病毒学说代替古希腊的“体液理论”成为医学的主流,下水道和自来水设施在城市普及,英国的纺织机和印度的棉花使人们有了干净廉价的内衣,卫生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不过,直到20世纪初,美国家庭中所配置的浴缸主要还是用来清洗土豆的,普通人一个月也想不起洗一次澡。偌大的泰坦尼克号,三等舱仅配置了两个浴室——当时认为穷人经常洗澡会引发结核病。这场旷日持久的卫生战役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正式宣告结束,保持个人卫生成为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