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教育大不同&大同?

2017-05-18张喁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博士校长孩子

文_张喁

中西教育大不同&大同?

文_张喁

现在有条件将孩子送出国上学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很多家长仍抱着“赢在起跑线”的思维,钱志龙博士在《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中举例,有家人说“在国内读完小学再出去”“国内小学数学扎实,读完出去能甩美国学生一大截”……

钱志龙博士认为,“夯实基础”“求快求早”“求难求偏”等违背教育规律,但被广大家长奉为圭臬的观念,其代价是从小磨灭一个人对一门科学的尊重,更何况,提前起跑,未必能赢。

而这,仅仅是教育乱象之冰山一角。无可否认,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都是稀缺资源,而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事关未来,似乎和保险业类似。然而很遗憾,和保险业“出了事有保障”不同,教育事业往往出了事已经晚了。而且就算出国留学了,留学之后是怎样?甚至,移民之后又是怎样?

钱志龙博士,出生于上海,保送北大,美国留学,获得4所学校的4个学位,最高学位是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这位玉树临风、大器早成,从年少的学霸一路走过来的青年教育家,能给教育界带来什么样的拓宽了的视野,哪些直指真相的疑点,和国际教育中的孩子如何真正成才成人的希望呢?

《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这本书,记录的是钱志龙博士在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当小学校长的经历,是一本厚厚的观察纪实,也是一本轻松耐读的教育故事集,还是一本对中西教育对比发人深省的启示录。其中很多的故事可以精确到某一天,还有很多是贯穿整个教育经历而未中断的琢磨和思考,最终通过这些故事瓜熟蒂落,一个逐渐成熟完善的国际教育理念跃然纸上。

虽然立足于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国私立小学教育的每一天的教育现场,但作者并不是将美国的教育模式居高临下地兜售给国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国际二道贩子,其中记录的个人每一天的职业细节和感受,非常真切诚实,见微知著,作者对自己某些难堪的心扉和尴尬的时刻,也是不吐不快,目的都是为了引发教育关注者的反思。

不仅仅记录学校、课堂,钱志龙博士在书中还有细致地对美国移民家庭、移民社会等社会环境对孩子影响的点滴记录,其中一些涉及枪支与校园暴力、小女生诅咒与娈童嫌疑的相关事件,可以说触目惊心,在虚伪的粉饰太平的教育环境里是讳疾忌医而不容外泄的。

此外,书中对“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男女生‘坏’的差别/犯罪心理学”“老师的地位”“美国教师福利”“教师之间的矛盾”“面对孩子的指控”“孝道教育遭遇美国课堂”等等最受关注、最有争议的话题,都有详实的案例记录和自己的解决方案。

三十出头就在美国智产最丰的美国加州湾区私立国际学校当小学校长,一条显而易见的路似乎是要倾注毕生心血,成为西方教育的权威泰斗,然而通过《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所记录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西方教育模式并非是全盘照搬,比如作者对自己举双手双脚赞成的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是由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即国际文凭组织颁发的一个高中毕业文凭)留有“跟中国接轨”的遗憾,校长本人将学校的单人跳绳升级为集体参与的跳双股长绳,以感受东方式的集体协作等等,最终,钱校长在不停地追问和反思中,躬身返回中国文化大视野,盯准了耶鲁大学钱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高度赞誉的“灿若星海的民国教育家”群体,因为,这些教育家都是私塾国学打底、青年留洋、学贯中西之后,融合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返身弘扬东方传统的文明,挖掘东方的教育哲思。

带着对“旧大陆”的“新发现”,钱志龙校长回国了,而且校长的身份没变,加入国内热火朝天的国际教育界,接掌北京培德书院校长一职,于是有了另一本书《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这本书根据钱志龙校长自己演讲了几十场的两个公益演讲资料汇编并拓展延伸多方面的内容而成。能反复演讲几十场而不乏听众,可见其认同度较高,也不乏掌声和共鸣。在这本书里,钱志龙将东西方教育比作鱼和熊掌,这个古老的典故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东西方教育的对比,以及任何层面上的东西对比,仿佛是我们这个东方民族百年来的魔咒一般,一秒钟就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比对情绪,在纠缠不清的龃龉和冲突之后,终是纷纷扰扰,莫衷一是,最后也没有达成共识,尘埃落定。钱博士在本书中坦言,不打算得出一个什么重大结论来,只希望和大家一起理性思考,共谋出路。

比如,书中探讨,莫非中西方教育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一个六七岁的中国小女孩,每天上学不开心,不开心为什么还要每天上学?“为了让我妈妈开心。”

再比如,在国内,一说起私立学校大家都认为是挣大钱的,而美国的私立学校,只能是公益的。钱博士引用非洲的古老谚语,说“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的人。”所以在西方,一个家庭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在中国,一家人却像是走进了进口超市,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教育消费者。

这些问题最终指向哪里?指向钱博士发现的古典中式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的区别,是中西方对兴趣引导学习的共同经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却告诉他只想两遍的故事,对应西方的分层教学(Differentiated Teaching)即因材施教的有差别教学;美国总统签署的NCLB(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跟中国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简直是完美契合。

推荐书目

《孩子,微笑吧》

立足于中国本土特色, 又汲取西方家庭教育的长处, 从碰撞中折射出中美家庭教育的特色和差异, 为中国家长提供启发和借鉴。不论哪种方式, 父母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因为孩子的快乐最重要。

《我在美国做妈妈》

这是加州大学儿童发展学硕士林滋恩在孩子一岁多时,参与的美国独特的亲子教育课的记录,她将这段亲子温馨共享的时光,分享给更多父母及教师,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博士校长孩子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博士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论校长的修养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