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来谈谈“养活教育”
——聂圣哲微信公众号读者来信选编

2017-05-18编辑周春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活兄弟家庭

编辑_周春伦

都来谈谈“养活教育”
——聂圣哲微信公众号读者来信选编

编辑_周春伦

聂圣哲:

独生子女的时代,没有哪一对父母不认为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不是天才的。于是,孩子会说话时就被父母赋予太多的使命——父母曾经落空的“理想”都被孩子来完成:学音乐,学舞蹈,学跆拳道……很少见到父母,让孩子学习打理家务,学习烹饪,学习生活中必要的技能,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扎格伯格是少数,比尔盖茨是少数,爱因斯坦是少数,霍金是少数……何况这些人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刻意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出现,都是正常中的意外!

一个寻常家庭,一定要培养一个能自立的后代,培养能养活自己的能力,培养不坑爹,培养懂得生活不易且战胜不易的下一代,这就是养活教育思想。

左左冰:养活教育,决不是“为了养活”的教育

这几天参加“养活教育思想”的讨论,发现一个普遍的误解,那就是部分朋友把养活教育等同于“为了养活”的教育。更有甚者,干脆把养活教育当成“屌丝教育”“卢瑟教育”,仿佛养活教育就是为了家境普通的孩子量身定制。谁让你娃生在咱这没钱没势的人家,当不了富二代官二代,注定与幸福、事业无缘,没法子,好歹养活着自个儿,续上咱这卑微的小命再说吧。

老实说,我没有看到比这样子误解更加糟蹋聂先生“养活教育思想”的本意了。养活教育本来是做人的教育,本来是教人们培养堂堂正正、自尊自立的人,怎样从技术实操和训练中达到这一目的,怎么反倒成了专门对付“卢瑟们”的安慰剂和麻醉剂了?原谅我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的误解本身,恰恰是所谓“成功学”“出人头地学”的正牌产物。这样的思想,正是要把普通家境的孩子“自觉卢瑟化”,这种自我阉割的阶层固化,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什么是养活教育?为什么聂先生主张让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学会做饭,了解持家理财等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这些琐屑到不能再琐屑、低微到不能再低微的表面设计下,教育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养活教育本来是做人的教育,本来是教人们培养堂堂正正、自尊自立的人,怎样从技术实操和训练中达到这一目的,怎么反倒成了专门对付“卢瑟们"的安慰剂和麻醉剂了?

依我看,养活教育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设计,里面的门道实在不一般。这里就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养活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的教育。教育的产品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具体的一个个人,这样的理念强调多少遍都不过分。哲人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养活教育就从改变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来改变人。

养活教育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孩子从两个悲催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一是家长的宠物,二是应试教育的迷茫者。养活教育首先把孩子还原成家庭的普通一员,孩子固然应该受到较多的照顾和关爱,但他们决不是为了弥补家长们“当年的缺憾”,为了填补老人们孤独时光的宠物,他们是平等的人,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庭劳动的一部分,应该了解家庭开销、吃穿用度的基本状况,应该对于人情世故、家庭主要社会关系有个大致的了解。

从目前的实践看,接受养活教育的孩子普遍有明显变化:比如时间管理意识的提高,学会更好地分配时间。表面上看家务劳动“挤占”了孩子的学习,但由于孩子们学会安排时间,不仅没有耽误学习,反而促进了自主学习。事实上,怎样培养自尊自立的人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信任他、尊重他。一个受到信任和尊重的人,会自动激发他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记得聂先生提到过“瞬间亲情论”,公共场合的一个陌生人,怎样让他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充满戒备的路人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信任他,诚恳地请求他的帮助,一个被信任和尊重的人,会油然而生责任感,他会在瞬间加入到你所面临的困境中来,力所能及地分担你的一部分责任。作为家庭一员的孩子也是如此。

在家务劳动中,孩子们体知持家的艰辛,在被信任、被依赖这两种生物酶的奇妙作用下,孩子懂事了,变得谦卑了,更加尊重他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同情心和同理心即是“仁”。

其次,养活教育是面向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这个我们多次提到,在实际需求中,孩子们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而人的本能都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怎样处理更合适?有没有更好、更省力、更周到的办法?怎样向老师、家长、小伙伴儿、周围人,或者度娘等等求助?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和求知欲。

事实上,我们的书本和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本来就是人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宝贵经验的提炼,但是由于抽象化的处理,剥离了问题背景,无根的知识成了披着盖头的美娇娘——不是知识不美丽,只缘身在雾霾中。难怪哲人说:一切真正的学习都是自学。所谓自学即是还原了“问题场景”的学习,养活教育即是这样的自我教育。

最后一点,只有在养活教育中,我们才能发现和磨砺孩子的核心能力。在养活教育中,正是因为面向实际,解决问题,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孩子们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和磨砺出自己最独特、最核心的能力,而这很可能成为孩子一生中事业的原点和底色。

譬如,一个看着手底下木头的刨花而兴奋,跃跃欲试打出第一个小板凳的孩子,至少鲁班祖师爷是赏这碗饭的。而一个端上可口的饭菜,在家人的幸福中感到喜乐的孩子,多么地令人欣喜呀!

(作者系1991年某省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

养活教育并不是明白了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明白。这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

西土瓦子:家庭主妇来谈养活教育

最近我读了陌生女人左左冰的信,忍不住也要写信了,既然都在谈论养活教育,我也写写我理解的养活教育。

什么是养活教育?老聂说,一个寻常家庭,一定要培养一个能自立的后代,培养不坑爹,培养懂得生活不易且战胜不易的下一代,这就是养活教育思想。

养活教育,对于一个母亲的责任,老聂归结得更为简洁: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孩子做(不断改善)会做的事情。

这样看来,养活教育并不需要高大上的理论来支撑,它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又通俗易懂的道理,既然小猫小狗都能养活自己,繁衍后代,我们人类难道连这种能力都退化了?

养活教育并不是明白了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明白。这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

据我的观察,生于60年代的人,并不需要宣扬养活教育,却基本不存在不能养活自己的问题。因为那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家家有两三个孩子,父母忙于生计,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关注你,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家务劳动家常便饭,养活技能在生活中逐渐掌握。

推前到我妈妈的年代,那是每家六七个孩子,父母更加无暇顾及,养活自己似乎就是一种本能。没有人来告诉你要养活自己,现状就摆在那里,家里没东西吃,就得想办法出去找。在这个家里呆着,你就得收拾,家务活回家都抢着干。不烧饭就没得吃,肚子饿了就要学着做。生活早早就让人明白,人要靠自己,现实明摆着告诉你,家里没得靠!

我的堂弟就是养活教育的一个活标本,因为父母都带残疾,四五岁他就跟着家里、地里干,干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种本能。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养活教育,但是他却非常明白地告诉自己的孩子,读书最终是为了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家立业,生活直奔小康。他身上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勤劳、节俭、惜物。

为何老聂在谈到“养活教育”要强调寻常家庭?因为寻常家庭就是没得靠,所以,养活教育对于寻常家庭,对于普通百姓尤为重要。

但是,现实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往往能及早理解“养活教育思想”的真谛,社会在变化,一切都在变,现在拥有的未必一直拥有,孩子必须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普通家庭,明明没得靠,却事事包办,人人呵护,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全家六人拼了老命也得让你出人头地,过上好的生活,我们就是你最大的靠山,却不知并不可靠啊!

人性都是求舒服、求省力的,就是能偷懒就要偷懒,能不出力就不出力,人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如果不及早断了他的靠,可能就一辈子要靠上你了,有靠谁不要靠?问题是“靠”,最后往往不可靠。

养活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劳动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这就是我一个家庭主妇理解的养活教育。

(作者为无锡人,西土瓦子为笔名)

兄弟理发师,养活生动课

春节以来天天看聂圣哲师兄发的“养活教育思想”系列短文,除了分享给亲朋好友、外甥侄子,以期能让身边人受益外,我本人也感触颇深。

有个身边的小故事,具有教育、传统美德方面的标本意义,分享给大家。

在黄山市祁门县城,我的家乡,有个“小香港”理发美容店,坐落在城中心十字路口。店里的生意一直很火,开店至少有15年以上。店老板是两兄弟,老大叫汪小兵,老二叫汪小捷,他们看起来都在30多岁的样子。后来才知道,汪小兵45岁,汪小捷也有41岁了。说句良心话,两兄弟长得都其貌不扬,用城市姑娘的标准,都属于“三等残废兵”,如果在街上萍水相逢,匆匆一瞥后不会想到再看第二眼。

因为我大外甥与他们是玩得很好的朋友,所以,我认识了他们。第一次见到汪小捷是十年前,在上海。当时,我外甥在上海学习理发,然后有一天带了一个朋友回家,介绍说他叫汪小捷,在祁门开理发店,这次来上海是专门到大的理发店来“偷学”美容理发的新发型、新技术的。当时,我对汪小捷虽然店开在小县城,眼光能够瞄准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最新潮流,心中有了些好感,也赞赏外甥与这样的朋友深交。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经常会听到我外甥提到汪小捷兄弟,说他们又增加了美容项目,又代理了某某品牌的美容产品。感觉他们始终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让自己的事业跟上潮流不落伍。

今年春节,正月无事,外甥说带我和家人一起去坐落在老徽州区的呈坎景区玩。在祁门到黄山市的路上,外甥说,中午先去黄山市一个朋友家吃午饭再去玩。半小时不到,车到了黄山市区,直接拐进一个别墅小区,小区不大,但环境很优雅,双拼别墅前后都有大块的院子,车子在第二排靠山的别墅院里停下,在院子里迎接我们的是两个熟悉的面孔:汪小兵与汪小捷。

因为外甥与他们是至交,大人小孩在一起也不见外。席间,小兵、小捷的父亲,一个憨厚的典型农家大哥,盛情要求喝些酒。于是,我们就边喝边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老家在祁门乡下偏僻的小村庄里,小时候家里都很困难,所以初中毕业就开始自谋生活了。兄弟两人一起去蚌埠市学习理发,学徒几年后,两人东拼西凑些钱开了自己的“小香港”理发店。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俩勤勤恳恳,每天忙得连饭都吃不安稳——刚端起饭碗,见到客人来了,就得放下,一顿饭要分好几次吃完。更重要的是,兄弟两具有“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良好品质,而且都没有沾染上现在青年常有的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

他们兄弟虽然各自成了家,有了各自的妻儿——小兵有一儿一女,小捷有两个儿子,但他们挣的钱不分开。除了店里所需的花费,余钱都统一交给他们的老爸管理。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他们用余钱在祁门买了房子又买了几个门面,去年又买了好车,又在黄山市买了这别墅。

席间,小兵与小捷的媳妇热情地忙里忙外。小捷说,他们兄弟和父母每年过年都在一家过,今年在小兵家,明年就在小捷家。这种父子、兄弟、妯娌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庭,在农村已经是很难见到了。听到更多的是兄弟为谁养父母而争执,妯娌间互相猜忌争吵。因此小捷兄弟故事就具有如下标本意义:

1、虽然初中毕业,但养成了勤劳、踏实的品德习惯,获得自己也想不到的事业成功。

2、孝敬父母,兄弟妯娌互助互爱。

3、兄弟齐心,共同创业十多年不因利反目。按小捷说法,他们会因工作而吵甚至打架,但打过就好,而且从来不是因为钱的原因。

猜你喜欢

养活兄弟家庭
家庭“煮”夫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乞讨能养活全家
恋练有词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