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剧“密室”式爱情故事模式研究

2017-05-18

关键词:密室男女冲突

(沈阳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韩剧“密室”式爱情故事模式研究

隋丁丁

(沈阳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密室”式爱情故事是韩剧中常见的一种故事模式,其结构包括进入“密室”、逃离“密室”和逃脱后的回归。这种模式在本体论层面上符合戏剧性“矛盾说”理论,在接受学角度上符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在戏剧理论上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发现”与“突转”理论,并且在结构、节奏、观念和社会文化上具备被国产剧借鉴的条件。

“密室”式爱情;韩剧;叙事模式

一、“密室”式爱情故事的界定

“密室”的本意是一个不能自由进出的、完全封闭的空间,被困者多以出逃为主要行为动机。而“密室”式爱情,指的是将男女主人公困顿于类似密室的环境或关系中,使二人因无法摆脱而谋求改变的一种情感转变的故事类型。这种故事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签订恋爱或者婚姻协议而达到各自目的的“契约式”,如经典韩剧《浪漫满屋》《兄妹契约》等;第二类是因突发情况,迫于道义原因困于同一屋檐下的“道义式”,如《屋塔房王世子》《不要恋爱要结婚》等;第三类是以孩子为核心的“养娃式”,如《美妙人生》《三个奶爸一个娃》等。

无论何种类型的“密室”式爱情故事,都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一是困于“密室”或“密室”类的关系必须使男女双方或其中一方的身心极不愉悦,这就可以使爱情故事的双方或一方想方设法的逃离行为有了合理性;另一个关键要素是爱情必须在这种逃离过程中产生。

二、“密室”式爱情故事的结构模式

电视剧和戏剧、电影一样,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为结构单元的布局。[1]尽管韩剧中“密室”式的爱情故事经历了从新世纪初的“契约式”,到2010年左右的“养娃式”,再到目前流行的“道义式”的发展变化,但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叙事套路或结构模式。

(一)开端部分:进入“密室”

1.“密室”情境的设计

“密室”式的爱情故事,必须将男女主人公困入“密室”的原因作为电视剧的叙事前提和开端。而为了使整个故事合理可信,“密室”困境的设计是整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故事的开端一定要通过层层铺垫,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困于“密室”这一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这不仅是整个故事的基础,更是其能否被观众顺利接受的条件。

例如,《浪漫满屋》中男女主人公困入“密室”关系的前提是女主人公由于朋友陷害而失去自己的栖身之所Full House,因为无家可归不得不赖在已经属于男主人公的房子里,形式上困于一室。但这种关系并不属于不能自由摆脱的情况,于是铺垫了男主人公与女二之间莫名其妙的求婚,及作为演员被狗仔发现时的无奈,转而要求女主人公顶替,并签订协议,进而形成一种不得不困在一起、又不能随便更改的“密室”关系。

2.人物性格的展示

开端部分除了要展现男女主人公困于“密室”的情节外,还要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这不仅是观众能否及时进入剧情的关键,更能对“密室”困境的形成起到辅助作用。

如《屋塔房王世子》中的男主人公由于对自己世子妃死亡真相的关注和调查,莫名其妙地穿越到现代的女主人公家中。而正是由于之前对女主人公善良性格的铺垫,才使女主人公收留缺乏现代社会的身份和生存技能的男主人公,构成男女主人公困于“密室”,并形成无法自由摆脱的关系成为可能。

3.不和谐的人物关系

“密室”或者“密室”关系的设计使男女主人公处于一种日日相见的相处模式中,这种困境是不可随意更改的。为了保证日常性的要求和戏剧化的冲突,在故事开端部分,男女主人公往往互相厌恶、互相漠视,即使最和谐的设计也要让双方都处于一种无奈的不和谐关系中。

如《浪漫满屋》中,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飞机相遇时,因吐了男主人公一身造成窘迫尴尬的人物关系;二人在上海相遇时,因男主人公不肯理会女主人公的求助,更造成女主人公的愤怒。正是开端部分的这些设计,使二人被迫困在Full House后的相处中矛盾大增,也增加了发生爱情的困难。又如《美妙人生》中男女主人公初遇的争吵,以及被迫结婚的无奈,都增加了生活的冲突感。

(二)发展部分:试图逃离“密室”

1.逃离中的发现

“密室”式的爱情故事大多都会在故事的发展阶段,即男女主人公困于“密室”关系后,设计各种逃离彼此和现状的行动,并在逃离过程中发现对方的某些特质,以确保爱情发生的可能和必然。

如《浪漫满屋》中男主人公在利用和欺负中女主人公的过程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善良和坚持;女主人公也在“只是为了房子的交易”对男主人公冷漠和对抗后,因和其家人的相处,发现男主人公的细心和善良。而《美妙人生》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是无奈的结果,男女主人公在养娃、赚钱、求学各种生活负累中看到彼此的努力和善良。即使误会重重,也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彼此已经产生的感情。

2.逃离的奖励

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使双方的逃离行动合理,剧情通常会设计逃离的奖励,如男主人公心之所系的女二,向女主人公伸出援手的男二等,由此就形成了如下关系图。

这样的关系可以保证男女主人公随时出现矛盾和误解,将矛盾与逃离行为的合理性整合到一起,为情感转变的发现打下基础,也为逃离之后的一方或双方幡然悔悟的情感逆转形成铺垫,保证其作为爱情故事的可观赏性。

3.逃离的阻力

众所周知,“密室”故事中逃离密室是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那么以此为限定的爱情故事,“密室”关系的摆脱也应当是不容易且伴随痛苦的。所以整个逃离过程必然要设计逃离阻力,多半来自家庭和基本社会关系。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人物更人性化,也是韩国家庭文化的体现。

例如《美妙人生》的婚姻原因来自男主人公家庭对孙辈的渴望,更源自儒文化影响下的韩国文化对伴侣关系的理解。《浪漫满屋》中女主人公的孤儿设定,让她对男主人公的整个家庭充满了融入和爱,也成为其最后摆脱婚姻关系的心理障碍。《屋塔房王世子》中出于同情而收留男主人公的女主人公所体现出的“道义”,也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但这种“道义”又成为摆脱“密室”关系难以逾越的一大阻碍。

(三)高潮部分:逃脱后的回归

“密室”式爱情的叙事终点都指向逃离被套牢的“密室”关系,却在逃离过程中发现已经适应和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并产生了爱情,而自愿重新回归到困住彼此的关系中去,有情人终成眷属。哪怕有些许遗憾的《屋塔房王世子》也让一个与朴有天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女主人公面前,昭示着这个爱情故事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尾。

三、“密室”式爱情故事的理论基础

从戏剧本体论层面来讲,“所有的戏剧基本上都产生于冲突。在悲剧中,总是有形体力量之间的冲突,或者精神力量间的冲突,或二者兼而有之。而在喜剧中,总是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男女之间的冲突,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在悲剧中‘怜悯与恐惧’,借用亚里士多德著名的说法,就是来自这种冲突;而在喜剧中,可笑的成分也来自同一要素。”[2]“密室”式的爱情叙事模式恰好符合戏剧性冲突说,不仅在人物设定上保证男女主人公的冲突,男主人公与男二间的冲突,女主人公与女二之间的冲突,男女主人公与家庭或社会之间的冲突,并能保证场景中冲突的密度,几乎可以做到每个场景一个冲突。例如《浪漫满屋》中,一开始就是以一个场景一个冲突推进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变化的,由女主人公与其朋友间的冲突,到第二个场景飞机上男女主人公的首次冲突,到酒店场景女主人公与男二之间的冲突,将喜剧效果通过冲突凸显出来。

从受众的心理角度来看,拉康镜像理论认为,“对于一个猴子,一旦明了了镜子形象的空洞无用,这个行为也就到头了。而在孩子身上则大不同,立即会由此发生一连串的动作,他要在玩耍中证明镜中形象的种种动作与反映的环境的关系以及这复杂潜象与他重现的现实关系,也就是说与他的身体,与其他人,甚至与周围物件的关系。”[3]孩童从镜子中找到虚幻的自我,并通过周围的人与环境来确立自我的存在和认同感。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多会沿袭这种心理模式,不断从周围环境中确立自我的价值。而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4]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周围环境由于媒介的介入在不断延展和扩大,原来直接从周围环境中确证自己价值的人们,开始通过媒介来确证。而媒介不仅延伸了人类的范围,大众媒介更创造了内容,提供了一种新的确证尺度,迎合这种自我确证,久而久之就取代了原来对自我的要求,形成了通过媒介来确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通俗所指的代入感。被代入的符号越泛化,可代入性就越强,受众从代入中获得的自我确证就越明显。“密室”式的爱情故事就在人物和细节等设计中增加了可代入符号。例如在人物设计上,男人公主帅气但性格不成熟,同时夹杂着善良和细心等女性期待的符号,而女主人公多设计成灰姑娘式或白雪公主落魄式,保证善良和坚持等性格特质。这就方便受众代入到人物中,体会爱情的喜悦。另外在人物生活环境和行为推进的细节中,“密室”式爱情多以贴近生活取胜,让受众的代入没有隔膜。

从戏剧创作层面来看,这种叙事模式多是按照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由“发现”来引起“突转”,即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并使剧情反转。[5]被困于“密室”关系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密室”相处多是日常化的、生活化的,相处模式多自以为是一种折磨或被迫的状态,甚至在有些人物设定中,男女主人公将男二或女二视为自己的真爱。但故事模式的第二部分中,男女主人公常常会用“发现”的方式来完成心意的转变,更会在故事模式的第三部分用“发现”自己心意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剧情的反转。例如《不要恋爱要结婚》中,女主人公因为“道义”和性格使然帮助男主人公,却因为发现男主人公父亲出轨、男主人公父母婚姻名存实亡而心情突变为同情,使故事走向发生反转,由原来的急于摆脱变成适当摆脱的模式。

四、国产剧借鉴“密室”式爱情故事模式的可能性

从20世纪70年代境外剧的引入开始,同源文化的日韩剧就在我国广受欢迎,由此培养了一代人的观剧习惯。而近年来韩剧的大发展,更值得认真研究,分析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并应用到国产剧的创作中。韩剧中“密室”式爱情故事就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首先从故事结构看,“密室”式爱情模式,大多坚持着“合—分—合”的圆形故事结构,男女主人公从被迫困于一处的貌合神离,到形势变化后的分开两地,再到对情感的清晰认识而最终走到一起。这种“圆满”的故事结构,尤其是大团圆结局,非常符合我国几千年来的戏曲故事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观赏习惯。

其次从故事节奏看,为了使“密室”式爱情合理可信,这类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必须将细节与情感铺垫到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推进循序渐进。这种安排,迥异于美剧的舒缓节奏和细致推进模式,更符合现在我国多数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观看需要。

再次从婚恋观念看,“密室”式的爱情故事模式多是日久生情的爱情样式,多是同室而不同居的相处模式,非常符合我国传统的爱情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我国几千年来“包办婚姻”的社会现实。因此我国观众对这种“密室”式的爱情故事在接受层面上不存在婚恋观念的隔阂,适合现在家庭模式中的客厅观看群体,符合家长对子女爱情观的期待。

最后从文化观念看,由于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都属于儒文化影响下的同源文化,爱情模式中涉及到的家庭或家族观念、与人交往的价值观念、情感与处事的是非观念都比较相似,所以故事模式和人物设定复制起来要较欧美剧集更容易,无需跨越文化隔阂进行较大幅度的本土化处理。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 杨健.拉片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203.

[2] 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08.

[3] 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89-90.

[4]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9.

[5] 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全集: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0.

J904

A

1671-5454(2017)02-0042-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2.010

2017-03-22

隋丁丁(1981-),女,辽宁营口人,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

本文为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1“境外剧在影视文学创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辽教发【2016】23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密室男女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密室逃脱
回声密室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男女有别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密室脱身之计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逃离密室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