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7-05-18孙凤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脑血管

孙凤皇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36)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孙凤皇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36)

目的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中随机选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d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溶栓与介入疗法联合用于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NIHSS评分

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的闭塞引起的,当出现脑血管闭塞后,及时有效的治疗快速开通血管,则不会引发脑梗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血管闭塞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出现异常情况[1],而缺血的程度、缺血时间则会影响到病情的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通闭塞的脑血管能最大限度的挽救缺血脑细胞,改善预后[2]。在开通闭塞血管上,溶栓、介入是常用方法,我院将动脉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联合用于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为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脑肿瘤的患者,排除最近1周内有颅脑手术史、近一个月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组,观察组中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在62~74岁,平均(67.5±2.1)岁,发病时间为1~5 h,平均(2.38±0.15)h。对照组中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在61~75岁,平均(68.1±2.3)岁,发病时间为1~5.5 h,平均(2.54±0.18)h。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分析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动脉溶栓治疗,具体为:首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导管置入到初步判断的“责任血管”确定脑动脉闭塞的部位,了解所有的侧支循环情况,然后才去超选择性的接触溶栓治疗。在微导丝的指引下降微导管送入到血栓周围,若为脑皮质血管梗死,则只需将导管放置在颈内动脉,然后通过微导管注入尿激酶(生产企业: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2020492),将25万单位尿激酶与50 mL等渗盐水混合后,以微量泵持续性泵入,速度为1万单位/mL。每注入10~20万单位的尿激酶则进行一次血管造影,若造影检查显示闭塞的血管已再通则停止泵入尿激酶。若尚未再通则继续泵入尿激酶,直到泵入总量为75万单位的尿激酶。

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介入治疗,先进行介入治疗,确认责任血管后,将微导丝和微导管导入到患者责任血管的近端,然后从责任血管的近端缓慢的向远端推进,直到微导丝完全的通过责任血管后,然后再继续跟入微导管,反复2~3次将血栓击碎。接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若显示闭塞血管再通则使用微导管缓慢的推入10~20万单位尿激酶;若闭塞血管未通则先在闭塞血管的近端推入10~20万单位尿激酶,过10 min后使用微导丝、微导管重新开通血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再通率(使用前向血流评定法TICI进行血管再通的评价,其中评价为3级的为再通成功,2级为部分再通,1~0级为再通失败,再通率=(再通成功+部分再通)/总例数*10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前和治疗3d时使用NIHSS评分评估,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的缺损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检验,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两两比较采用x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的再通率为84.62%,经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内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3d观察组 14.38±2.16 4.20±1.15*对照组 14.57±2.31 6.57±1.34* t 0.739 10.821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脑出血,1例继发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患者出现6例脑出血,4例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5.38%,经对比,x2=4.188,P<0.05。

3 讨 论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常见治疗方法,其疗效高于静脉溶栓,而且可以适当延长治疗窗,但是动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当患者存在局部的血流弥散现象时,溶栓药物就只有小部分作用于闭塞血管的近端,大部分则进入到旁路正常血管,所以要实现血管再通效果就必须使用大量的溶栓药物,进而又可能引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低[3]。

介入疗法是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的一种方法,我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碎栓方法,用微导丝和微导管直接将血栓击碎,从而达到促使闭塞血管再通的效果[4-5]。而机械碎栓与动脉溶栓治疗结合,及时将机械碎栓可能残留的血栓斑块溶解,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且治疗3d时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指出动脉溶栓与介入治疗联合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动脉溶栓与介入疗法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效果确切,有助于尽快促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刘雅林.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851-852.

[2] 怀 鹏,史万超,苏治国,等.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1):1116-1119.

[3] 李粉根,刘大军,吴 旻,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2):147-150.

[4] 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60-63.

[5] 苏治国,史万超,胡金明,等.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6):613-616.

[6] 安胜军.急性脑血管闭塞行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67-68.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44.33

B

ISSN.2095-8242.2017.010.1829.02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脑血管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