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技术

2017-05-18王福利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肠杆菌出血腹泻

王福利

摘要:详细介绍了羔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预防、治疗措施等。

关键词:羔羊;大肠杆菌;腹泻;出血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4-0016-01

羔羊大肠杆菌病又称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或羔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为胃肠炎或败血症。病原菌为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羔羊大肠杆菌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在羔羊接触病羊、圈舍环境卫生不良、吸允不干净的乳头时均可感染。

1 流行病学

羔羊大肠杆菌病多发于冬、春季,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尤其是气候突变,气温骤降,羊群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尚未适应,致使该病发生流行。该病潜伏期为1~2 d,主要发生于1~8日龄的绵羊羔,同群山羊羔不受感染。

2 发病机理

当羔羊吮吸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母羊乳头、咬舔污染的垫草等物时,病菌进入胃中。初生羔胃酸酸度较低,病菌易通过皱胃到达肠道。如机体因多种因素引起抵抗力降低和肠道功能减退,病菌则在肠内大量繁殖,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后者使肠黏膜绒毛的柱状上皮变为立方状上皮,其微绒毛消失。此时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肠腔液体大量积聚,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致使发病。一部分羔羊也可能是在子宫内由于脐带损伤而感染该病。

3 临床症状

羔羊出生后24~72 h开始发病,最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偏低,肢端及耳、尾稍部冷厥,头颈弯向胸侧,腹痛,不久发生严重腹泻。粪便呈蛋黄色、白色、绿色水样。有的病羊粪便呈稀糊状,恶臭难闻,食欲废绝,体温下降到38 ℃以下,浑身软弱无力,站立不稳,口腔内流出黏液,口腔、唇部冰凉,眼球凹陷无神,最后衰竭而死。病程一般为7~12 h,最急性的發现症状后4 h内死亡。有的未发生拉稀即死亡,剖检变化与拉稀死亡相同。病程最长的达24~48 h,也有3 d后死亡的。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羊,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质地脆弱,边缘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个别病例肝脏边缘梗死;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脏颜色正常,但有弥漫性出血点;膀胱积尿;心脏内有大量未凝固的血液;肺脏多数正常,个别病例肺叶呈暗红色或紫色。消化道的病变特征尤为显著,胃肠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尤其是皱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部分出血性炎症最为明显,胃内有气体和未消化的黄白色乳凝块。大肠、小肠均肿胀充满气体和稀糊状的肠内容物,恶臭难闻,胃肠黏膜出血和水肿,小肠黏膜严重脱落。未拉稀而死亡的急性病例,肠内容物与拉稀死亡的肠内容物一样,肠系膜淋巴结及髋内淋巴结极度肿胀。呈微黄白色,切开淋巴结有血液滴出,用手捏取成糊状,质地脆弱柔软。

5 预防措施

孕羊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确保孕羊的营养均衡,做好母羊的抓膘、保膘工作。保证母羊运动量充足,确保新产羔羊健壮、抗病力强。改进羊舍的环境卫生,产栏和羊舍应干燥、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尤其是分娩前应对产栏彻底消毒1~2次,产房保持温暖,厚铺垫草。羔羊产出后,做好脐带和母羊乳房、乳头的消毒工作,并尽快让羔羊吃到足够的初乳。对病羔要立即隔离,及早治疗。对污染的环境、用具要用3%~5%来苏儿液消毒。另外,应用羔羊大肠杆菌灭活菌苗,也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6 治疗

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对羔羊大肠杆菌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口服与肌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出现脱水症状时应辅以补液,并积极调理胃肠功能。补液盐或等渗糖盐水口服,复方氯化钠静脉滴注,根据实际情况,病初期可用盐类泻剂清理胃肠道,后期下痢时用消毒收敛药。

7 小结

羔羊大肠杆菌病在羊群中一旦发生,由于患畜过于幼小,抵抗力不强,往往是病程短、发病急,对此病的准确诊断与用药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该病要以防为主,在母羊分娩期间,一定要把分娩场所打扫干净,并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不留死角。羔羊出生后,一定要加强护理,防止惊吓,吃奶前最好先挤去最初的几滴初乳,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之后再哺乳。只有合理的、科学的做好准备,才能杜绝或减少该病在羊群中发生,让养羊业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猜你喜欢

大肠杆菌出血腹泻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报道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适应度代价对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