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2017-05-18刘展英
刘展英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学要求之一。教师善于创新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个性发展,贯彻素质教育核心价值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个性发展;教学创新
如果说语文园地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那学生就是一朵朵绽开的花朵。如何让学生的灵气在语文中轻舞飞扬?我们认为只要能恰当地捕捉住课堂生成的资源,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成功成为学生智慧灵感的渲泄口,其中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争辩交流中显个性
争辩交流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常常如蜻蜓点水般,实际效果不大。
口语交际课上,师生正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校园的春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校园花圃里紫红色的小花开得格外烂漫,引来数只彩蝶在花间留连飞舞,那情景煞是好看!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动的语言犹如一个个音符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就在這时,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发生了。一个好奇的声音响起来:“你们说,这些蝴蝶在花间干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开始了:
生1:这些蝴蝶在花丛中玩耍,也可能在采蜜呢!
生2:我觉得这些蝴蝶是见异思迁的家伙,你们看,它们从这朵飞到那朵,眼睛看到的总是前面新鲜的美好的,就像下山的小猴子一样,没有主见。
生3:不,我觉得这些蝴蝶是勇敢的先行者,它们从这朵飞到那朵,是在进行探路,为后来的同伴扫清障碍,就像扫雷兵一样。
听着这一段段绘声绘色的描述,看着这一张张激情四溢的小脸,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话语是出自学生之口。惊讶、感动、愉悦种种情感交织心头。蝴蝶在花间飞舞,不是采蜜,就是玩耍,谁人不知?可出乎意料的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竟然涌现出这么多的“蝴蝶人生”!而这份精彩,正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张扬[1]。案例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教师的解读无法替代学生独特的感悟,倾听真实的声音,倾听争辩的声音,语文课堂才更美。教师如果能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抒发独特的才思,个性张扬,灵性流淌,真正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二、无边光景一时新——想象飞翔中见精彩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这朵文学长河中历久弥香的清水芙蓉,语言凝炼,意境悠远,教师如果只把教参上的解释捧到学生的眼前,映入学生眼帘的依旧是不变的文字,何来诗意?让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想象吧!相信你会有别样的惊喜。请看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段:师: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时怎样?
生1: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
生2: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诗人仅仅看到的是“一枝红杏”吗?
生3:诗人尽管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象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象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
短短二三十个字,却能变成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就是学生想象所创造的奇迹。教学中只有充分施展想象的魅力,静静倾听孩子们想象飞翔的声音,我们才会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生机,“杨柳烟外晓寒轻”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宁静。静默地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我们就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达到“不说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三、无声之处听欢歌——思想对话中悟真情
珍惜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是新时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大飞跃。语文学习是一种思想对话的过程,它有别于学生热烈喧哗的讨论,有别于学生抑扬顿挫的诵读。如果我们还学生一个清静,采取默读品味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性飞扬的空间,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情感与作者与故事主人翁产生共鸣,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这种思想对话的默读方式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
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在充分领略阿炳悲惨的人生境遇,认真聆听《二泉映月》的乐曲,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品味,用批注的方式及时记载下自己的感悟。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挥动的笔尖流淌的不仅仅是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是阿炳的心声啊!十分钟后,一场精彩的交流开始了——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景色,那一泓清泉缓缓流淌,犹如一条长长的绸带飘向远方。
生2:我听到了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那是一个没有欺压,没有忧愁,没有痛苦的年代,阿炳和一家人快乐地生活着。
生3:我听到了阿炳对美丽富饶的家乡最诚挚的爱,他爱家乡的山水,他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更爱家乡的亲人?
师:随着旋律的步步高昂,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阿炳在和各种困难做斗争,生活的坎坷没能的打倒他。
生2: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虽然我双目失明了,但是我能感受到阳光的味道,黑暗并不能阻挡我对光明的向往。
从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交流、想象、默读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但我们更多的是注重怎样来体现这一环节,而忽略了这些方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将这些看似普通的过程搭建成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说个够、想得广、读得清,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