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雾三重奏

2017-05-18王嘉仪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疯子命运

摘 要:《你好,疯子》作为一部悬疑剧,让人不断追问:疯子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他们要走向何处。正是这几宗谜,恰恰引发了我们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你好,疯子》无论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是悬疑电影的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你好,疯子》;谜宗;人物身份;主体人格;命运

作者简介:王嘉仪,女,研究方向:文艺评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面对未知,人们才不会停歇追逐的脚步。因为未知,我们才会充满激情,才会痛苦或喜悦,体验各种情绪。故不可预知的未来是让过程充满美感的不二法则。影片应不断设谜,观众观影是不断解密,获得顿悟启迪的过程。《你好,疯子》是一部近来难得的好片,无论是在人物、情节设置的技术层面,还是在内容的思想层面,还是反观现实的社会层面,都让人不断追寻探讨。正是这些谜宗,恰恰触动引发了人类关于自我的终极哲学反思。

一、从哪里来?人物身份的悖反性

《你好,疯子》在电影开场,我们就看到了七个性格迥异的人,无端被关入了一个精神病医院。这七个人在他们现实生活中,思维清晰,性格鲜明,在各自的领域也是各显神通、驾轻就熟。他们的人生并无交集,这七个人究竟从哪里来?为何被关入精神病医院?这是电影给我们设定的第一个谜宗。就此,我们进入了一个云遮雾绕的世界。由于身份来历无法辨识,谁都可能不是疯子,谁都可能是疯子。他们紧张、敏感、害怕,但为了证明常人身份的合法性,他们相互温暖,同仇敌忾,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医院给予他们的精神病身份。后来,院方要求这些人必须证明他们其中一个人是疯子,其他人就可以正常离开精神病医院。到底谁是疯子,观众难以给出一个标准进行判断。至此,他们之间的利益联盟开始打破,激发了人性中的恶。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身份来源的不明,每个人都在力图证明自己不是疯子。他们各类角色开始各显神通,进行了各种反抗:绝食静默、仿真表演、是暴力斗殴、迂回妥协、宗教救赎,但都无济于事。身份来源的不合法,自己无法证明自己,他们身份只能被置身于精神病院之下,由其界定。福柯认为:精神病医院的本质是“一个整齐划一的立法领域。”[1]他们的游戏规则—找出唯一的疯子,也由精神病院制定。他们被界定的精神病人,不具有政治权力,不受条例律法保护。精神病院不会赋予其对话的机会。因此,在精神病院四方对焦的摄像头前,他们无来源的不合法的生命个体只得赤裸裸展示在强权面前,服从游戏规则,等待未知的命运的来临。

找不到我们合法生命的来源,他们自然无法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游戏规则和政治权力,生命处在悖反状态之中。正是这个谜宗,让观影者不断追寻谜底,他们到底谁?至此,精神病院在这里扮演着神秘的上帝角色,也只有它可以救赎这些来路不明的正常人和非正常人。

二、我是何人?主体人格的多重性

安希在众多角色中,是一个非常安静、保守、忍让的角色。她总是希望救出所有的人,让他们获得自由和幸福。但安希到底是谁呢?到了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了这六个人都是安希的人格。“人格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本身是指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一致性。”早期谜宗虽然解开,但我们进入了第二个谜宗中,安希是谁?谁是安希的主体人格?这些分裂人格彼此具有一致性吗?我们知道,每个人由于生活角色的要求,都会在不同的时地,扮演不同的人格。但各种人格之间有性格上的渊源,有角色上的对应。安希身上不同人格之间彼此没有关联,性格上没有联系,无生活角色的关联。在现实的世界中,一个找不到逻辑关联和依据的人格主体,即是出現认知偏差的个体,这样的人无法遵循基本的社会规则,会被话语权力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定义为非正常人,即不享受现实世界规则中的异形态。

在纷繁的世界里,每一人都是孤独的。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内心的想要的样子,在寻找自己影子。安希是一个极度渴望依靠、寻找依靠的画家,她极端地分裂出了理性的律师、勇敢的记者、风情的社交女、儒雅的教师、温暖的宠物医生、野性的司机。这些分裂人格经常出现在主体人格世界,每个人格都极端疯狂成长,逐渐成熟。每一个人格由于没有角色的现实依据和支撑,他们力争凸显自己,争取机会极力展现个性,随时表达自己。安希的精神世界就出现了众语喧哗,相互冲突,最后主体人格失声。

我们不禁追问,安希去哪里了?安希在不断救赎自己,寻找自己,因为安希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主体的话语地位。冲出医院?精神病院立在万丈深渊的山崖上,冲出去就是死亡。安希只能待在精神病院相对安全。安希使出解围、救护、忍受等手段救赎分裂人格,但无效。他们是安希的生命模态,安希又无力平息各种人格的冲突。安希即将失去自己,面对即将失去的“我”,她不断在墙上写下“救我”。她想通过宗教来拯救混乱癫狂。最后,她的真情唤醒人格中真善美的情愫。制造人格、救赎人格、消灭人格……安希扮演着上帝和救赎者的角色。

三、到哪里去?人物命运的无定性

七个人奋力抗争,他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呢?这是影片给我们设定的第三个谜宗。现实中他们都不轻松,都是在逼仄的缝隙中,艰难地喘息。生活像有一只巨大的手,紧紧握住他们。他们被无端投入四壁冰冷的精神病医院,命运的无常更显淋漓尽致。精神病院他们的目标是解除禁锢,重获新生,但他们难逃脱命运的无定。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的疯子,初期他们团结一致,相互友爱协作,人性善的光辉熠熠闪耀。但医院要求证明其中一个是疯子,共同的利益消失后,群体处于集体狂躁的状态中,人性之恶一触即发,灾祸频酿。他们是安希的分裂人格,他们的善恶其实也是安希性格的善恶,安希对其人格特征无法控制,她的性格究竟要去向哪里?安希无法控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性格即是命运,安希在各种闪念中,历经她的生命历程。医院糟乱昏暗,没有出口。它有一扇唯一通往外界的门,跨出去就是深渊,迎接死亡,这隐喻人格死亡是新生,但安希没有勇气。安希不知去向哪里,她只能永久困在旧工厂改造的精神病医院里。

六个人格是安希的分裂人格,这些人格要去向哪里?安希的附属人格“是一种虚拟存在,理所应当被法律所弃置。”[2]身份的不合法,无论人格多么喧嚣和争夺话语,他们到底无法达到命运的彼岸。现实世界他们唯一出路是死亡。安希的枪声里,安希走出各种分裂人格的困扰,恢复了主体人格的地位,眼前是一片清朗。但安希从此就真的走出了生命的困惑了吗?安希因为孤独、焦虑、欲求,才创造了那么多的人格陪伴她。她亲手杀死了这些人格,未来的路上,她是否还会创造出其他人格来填补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呢?所以安希去向哪里,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结尾,主治医生坐在安希身边,幽幽地说:“现在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难道主治医生也是安希分裂出来的人格吗?抑或安希是主治医生分裂出来的人格?她(他)到底要去向哪里?也许精神病医院也只是一个幻觉。片中,附属人格同乘一辆车去向远方,但他们又会去向了哪里?也许现在,他们就潜伏在你我每一个人身上。

谜宗也许没有唯一答案,一切归于无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许一切原本虚无,均是主治医生的幻觉,是主治医生的受觉和识觉。一切主体“我”均因太过执着,造成了主体“我”身意的错乱,出现了各种痴人说梦的想象。“我思故我在。”心才真正扮演着上帝和救赎的角色。

悬疑片《你好,疯子》无疑是成功的。从技术的操作层面看,人物的设计、剧情设置和片尾的悬念,都值得其他影片学习借鉴;从内容的思想层面看,深厚的哲学意义启人深思;从现实的映射层面看,窘迫的现实中,精神分裂究竟使心灵安稳还是狂躁?

参考文献:

[1]福柯.疯癫与文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41.

[2]王婷婷. 《你好,疯子》:规则与反抗[J].电影评介.2017(3).

猜你喜欢

疯子命运
“老疯子”汪曾祺和“小疯子”刘琛
剪纸
我的房间里有头熊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荡秋千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