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伦·斯诺研究文献综述

2017-05-18张超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福斯特期刊论文斯诺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海伦·斯诺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40多年的历程。国内对海伦的研究也从最早的极少数人问津,发展到90年代的复兴,迎来当下的黄金时期。下面,我将对与海伦·福斯特·斯诺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的数量、发表时间、类型、作者,同一事件出现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勾勒出海伦研究近40年来的发展进程、特点、趋势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伦·福斯特·斯诺;期刊论文;20世纪80年代至今

作者简介:张超男(1992-),女,山西晋城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文学学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一、引言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1997)是上世纪30年代叱咤风云的美国女记者。她最早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她在斯诺访问陕北之后,冒险飞越西安古城墙到红区采访,继《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接着发表了《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状况,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她的经历坎坷曲折,她的生活苦乐兼容,她的性格刚柔相济,她的识见富于前瞻,她的文笔神采飞扬,她的作品历久弥鲜。[1]

本文之所以从80年代开始研究,是因为国内对海伦的研究是从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的,到1997年她去世时才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次,是因为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于上世纪80年代几乎全部与世长辞;此外,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海伦。“在国内学者的代表作品中,从海伦对延安的采访到工业合作化运动,从海伦的新闻修养到对其作品的分析,从海伦与学生运动到中美文化交流,研究已经从新闻学和文学的角度延展到历史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各个领域。”[2]然而,与国内对埃德加·斯诺的研究相比,对海伦·斯诺的“丰功伟绩”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20世纪80-90年代对海伦·福斯特·斯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比

1.20世纪80-90年代对海伦·福斯特·斯诺的研究成果总体特征

特征一:80-90年代发表的期刊论文,多属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的资料多是第一手资料,是作者亲身经历过,或是直接参与过的重大历史场面的论述。如:

1985年发表在瞭望周刊上的文章就直接节选了部分安危翻译的海伦·斯诺的作品《一个美国女记者在中国的冒险》,整篇六大部分刊登的都是海伦自述的关于1937年延安之行的传奇经历,讲述了她自己在西安被扣,到在肯姆普顿和埃菲·希尔的帮助下从西京招待所定计出逃,到最后虎口脱险顺利到达三原,再到她在“红星闪耀的地方”(1985/42)采访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区人物,最后在西安与埃德加相聚的冒险历程;

再如资中筠1997年发表在 百年潮上的《忆海伦·斯诺——不寻常年代的一次不寻常访问 》,该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1972年海伦再度访华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它是从作者的视角做出的对于海伦的评述(当时作者被指派负责为她的全程陪同,处理一切接待事宜)。

特征二: 所有期刊的发表都与海伦的作品,赠送的资料相关,如:

1987年白孝琪发表在新闻知识上的《<海伦·斯诺在中国>在西安展出》,文中讲到在海伦·斯诺八十寿辰,访问延安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八办”举办了《海伦·斯诺在中国》的展览,展品中许多珍贵资料都是海伦赠送的。其中有1936年鲁迅与斯诺的谈话纪录稿,茅盾、肖红、肖华、肖乾、孙席珍等革命家和作家的亲笔信件。同时,还有自己未发表的文章和信件,斯诺西北之行采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时用过的采访包和钢笔、采访记录、贴身文件袋、错笔、“工合”证章及“工合”生产的毛毯、皮鞋等,整整有几大箱。

1992年《毛泽东的故乡》在武汉出版,随后的论文中都会提到这部作品,1994年尹均生教授还专门发表了《海伦·斯诺与<毛泽东的故乡>》,在此文中细致讲述了海伦写《毛泽东的故乡》的写作缘由、写作经过及相关内容的描述。

特征三:期刊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论述海伦前期(1930-1940)的事迹,只有1997年资中筠发表在百年潮上的《忆海伦·斯诺-不寻常年代的一次不寻常的访问》论述了海伦1972年再度反华的事迹,其他人在谈到此处时,大都一笔略过,尚未有详细的叙述。

2.2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对海伦·福斯特·斯诺的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90年代的期刊论文与80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90年代期刊上發表的论文开始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而不像80年代的刊论,把海伦旅华十年中最大的几个历史事件放在一篇文章中进行论述。比如,1994年王长生与赵淑云发表在党史博彩上的《西安事变前后的海伦·斯诺》中就着重叙述了西安事变前海伦就当时时局问题和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张学良的采访以及后续的报道,以及西安事变后针对前苏联塔斯社对张学良的不实报道,海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1999年陈龙娟发表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上的《斯诺夫妇与中国工业合作化运动》集中而详细的论述了斯诺夫妇如何兴办工合,并对起宣传报道以及对其蓬勃开展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20世纪80-90年代与21世纪00-10年代对海伦·福斯特·斯诺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分析一:20世纪80年代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研究焦点集中于西安事变、延安采访、创办工合组织、参与学生运动等事件;20世纪90年代则更多的集中于对海伦·斯诺作品的解读;进入21世纪,研究开始出现转向,主要集中于对长征、红军将领、新闻和文学、个人友谊和中美友谊的解读。如:

鲍世修发表在“军事历史研究”上的《海伦·斯诺女士对中国红军将领采访报道的重大时代影响和历史作用》(2007/04)中写到:“海伦·福斯特·斯诺女士对中国红军将领的采访报道及其所形成的精神文化成果,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即舆论宣传功能、历史留存功能和思想品质教育功能。而上述这三方面的功能今后一定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并将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进一步发展再做贡献。”[3]

分析二: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对海伦·斯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宣传介绍和资料整理为主的纪念性文章。而进入2000年以后,各地、各机构、组织等开始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通过纪念海伦,宣扬她的精神,激励未来一代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以此来欢迎更多的“海伦· 斯诺”宣扬中国精神,使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如:

2001年,陕西设立“海伦·斯诺新闻奖”奖励那些为弘扬斯诺精神,传播中美友谊以及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新闻工作者;

2002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则是为了激发青年一代,主要是在读大学生(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对海伦·斯诺精神的传承。

分析三:与21世纪00-10年代对海伦·斯诺的研究相比,19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缺少学术性和科学性,有的是根据第一手材料,却未注明出处,比如1988年刊载在中国记者上的《永远闪耀的红星》也是一篇直接由海伦执笔,安危翻译的为纪念埃德加《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的纪念文章。当然,以下四篇论文除外:

熊建华发表在“福建党史月刊”上的《海伦·斯诺与中国革命》(1988/01)张文琳发表在“党史资料与研究”上的《海伦·斯诺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活动(1987/05)》;资中筠发表在“ 百年潮”上的《忆海伦·斯诺——不寻常年代的一次不寻常访问》(1997/03);赵晓莉发表在“ 文博”上的《海伦·斯诺与“一二·九”运动》(1998/04)

四、对海伦·福斯特·斯诺研究情况的整体发展特点

期刊发表的数量与周年纪念日相关。通常,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期刊数量就会增多,如:海伦于1937年在国名党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辗转逃出西安,到达陕北三原采访红军,在这次采访中,海伦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拍摄了很多珍贵的资料照片,为埃德加的《西行漫记》提供了重要的原始素材,此外海伦的其他许多重要作品,如《续西行漫记》《我在中国的岁月》等书籍的原始素材很大一部分源语此次采访。

通过从知网上查阅到相关的80年代至今的期刊论文会发现,有很多期刊集中发表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1987年(5篇文章),1997(9篇),2007(5篇)。其中1997年的期刊论文数量最多,究其原因莫过于97年1月11日,这位杰出女性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麦迪逊镇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许多她生前在中国的好友,研究者或相关机构等都发表文论以兹纪念。再有就是1938年是埃德加发表《西行漫记》纪念日,如1988年(3篇)、1998年(2篇)、2008年(5篇)。

因此,接下来的2017和2018年关于海伦·斯诺研究的相关活动及学术讨论会进入十分活跃的间断。

五、對海伦·福斯特·斯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现阶段,就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国内对海伦·斯诺的研究只走了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只触及其表,还未深及其里。通常只有学术界人士和对其进行专项研究的群体或组织,发表过对于海伦·斯诺研究的期刊论文,对她本身、作品及事迹的研究还未普及到普通民众,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朝着这方面努力。

其次,虽然国内对海伦·斯诺的研究涉及面很广泛,但多数期刊论文还未达到学术层面。所以,从目前来看,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最后,国内对海伦·斯诺的研究虽已迎来一抹曙光,但尚未进入“井喷式”阶段,结合目前国内文化“走出去”的迫切需求,对海伦·斯诺的研究还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如通过微信、微博、影视、直播及外宣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及网络平台宣传海伦的形象,引起国内外的焦点关注。海伦·斯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利用外媒更有力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有着现实性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均生. 中国情结书写传奇一生—纪念美国记者、报告文学家海伦·斯诺逝世十周年[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2]王芳. 海伦·斯诺与她的中国作品[J]. 中国编辑,2010(03).

[3]鲍世修. 海伦·斯诺女士对中国红军将领采访报道的重大时代影响和历史作用[J]. 军事历史研究,2007(04).

猜你喜欢

福斯特期刊论文斯诺
吉祥物
吉祥物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三、期刊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