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2017-05-18吴欣张琴
吴欣++张琴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研究性教学的哲学观,再此基础上探究了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研究认为,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在于融合多元教学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思维能力、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内涵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80-02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解读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研究专题,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 研究性教学力倡将教学沉浸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见图1),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创新等高阶能力,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有利于知识的远迁移。
2 研究性教学的哲学观
2.1 本体论
“本体论倾向于维名论”[3](Nominalism),将客观世界视为弹性的世界。认为人是主动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社会世界是人阐释与创造的产物。
2.2 认识论
“认识论倾向于反实证主义(Anti-positivism),认为人所获得与积累的知识是柔性或弹性的,知识是主体的心灵意识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或意义构建”[3]。知识不存在真伪之分,只有相对知识,而无绝对知识。
2.3 方法论
每一个主体认识世界、获取的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是独特的、非重复的,不存在既定的普世模式。即人认识与掌握社会世界的过程,有赖于每一主体生命的实践经验而获得的相应阐释与理解。
3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3.1 融合多元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融合多元教学方法(见图2),如探究法、合作法、竞赛法、体验法、比赛法等,以集体与分组教学为主导形式、以学生合作为背景、以竞赛为动力,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相互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3.2 营造平等和谐氛围
在微观的教学活动中,发掘多种教学评价的功能,如自评、互评,使生生间、师生间相互沟通、交流,思维相互激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3.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遵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宏觀的教学改革导向,力求在问题情境、多元灵动的教学方法、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等多元教学因素的共时性滋养下,提升受教育者契合于时代需求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思维能力、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 结语
研究性教学发端于高等教育极其发达的西方,交汇于美国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热潮,日臻成熟,广泛应用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认为人的知识能力的获得有赖于生命主体的亲身实践。其教学特点在于融合多元教学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契合于时代需求的多种能力,如批判思维能力、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Z].北京:教育部,2001.
[3]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教育科学出版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